沙龙纪要 | 李国武:现代西方金融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午间沙龙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午间沙龙2021年春季学期第1期(总第39期)于2021年3月31日下午在我校学院南路图配楼514会议室举行。

本次沙龙由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李国武教授主讲,题目为《西方金融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沙龙由艾云副教授主持,孙敏、张杰、王建民、胡洋、赵思博、程士强、庄家炽、张樹沁等多位老师和二十余位同学参与。

李国武老师在这次沙龙中梳理和介绍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社会学研究所呈现出来的七种主要理论视角,分别为社会网络视角、制度主义视角、权力-政治视角、金融信息的认知视角、述行理论视角、关系运作-社会意义视角和不平等视角。对于每种理论视角,李国武老师依次从理论来源、主要议题、主要观点和代表性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扼要评述。

社会网络视角主要基于怀特和格兰诺维特所开创的新经济社会学的关系网络学派的理论视角展开研究,代表性学者有Wayne E. Baker,E. Zuckerman,Brian Uzzi,Joel M. Podolny。主要研究议题有关系网络如何塑造金融交易(如何影响价格、交易量及其波动、交易达成的可能性)、为什么在金融交易中行动者会选择不同的关系类型。该视角从关系网络的角度认识证券市场中交易员之间的交易、金融机构与公司之间的交易、证券分析师对证券的评价,认为关系性质、网络结构、网络地位对金融交易的达成及其价格有着重要影响。网络不仅被视为金融交易中处理不确定性的一种社会安排,为市场行动者提供惯例和稳定的认知框架;而且也传输和生产与交易有关的信息,社会关系不仅是信息流动的管道,也被视为信息本身。

制度主义视角来源于组织社会学自然和开放系统研究视野特别是新制度主义学派,其代表性学者有M. Abolafia,Ho Karen,Neil Fligstein,D. Zorn,G. F. Davis等。该视角关心的主要议题是证券市场的内外规则如何约束金融行动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金融行动者如何受到文化-认知性制度的影响,金融市场及其文化如何对公司治理、更广泛的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该视角认为,证券市场交易被视为嵌入在复杂的组织和制度安排中,因此交易不能与仪式、符号和信念系统相分离。组织中的仪式和信念系统不是根据普遍的理性原则来运转,而是聚焦于借助符号的使用来生产共享的意义。市场行动者使用文化手段来维持、稳定和再生产特定的利益,这些文化手段被自我维续和普遍化,在与最初可能支持它们的特定利益的分离中永存。文化手段可以采取关于市场效率的特定修辞或关于股东利益的论述的形式。金融化深刻塑造着当今的公司、社会和文化。

权力-政治视角主要来源于弗雷格斯坦关于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论述,更早可追溯至马克思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及韦伯对证券市场的研究。当代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卡拉瑟斯的《资本之城:英国金融革命中的政治与市场》、M. Lounsbury和H. Rao从群体利益角度对美国共同基金产业产品分类的研究。该视角主要关注金融市场与政治的双向关系,既包括金融对政治的影响,也包括政治和权力(政治机构、利益群体)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其视角把金融市场视为政治性制度,不仅受到政治机构的影响,而且金融市场的建构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互动的政治过程。权力是金融市场的政治研究视角的核心概念。金融交易不能与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分离开来,权力被理解为通过政治和文化手段对特定(群体)利益的再生产。

金融信息的认知研究视角主要受到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的影响,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研究交易员对金融信息的微观认知过程,代表性学者有Knorr Cetina,A. Preda,D. Beunza,D. Stark等。该视角对交易员如何观察价格数据,以及价格记录和显示技术展开田野研究和微观分析。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使用价格信息意味着什么?行动者如何认知金融信息?技术如何赋予数据特定的属性,交易者如何对这些属性做出反应?该视角认为,价格数据的真实性、稳健性和可靠性并不独立于观察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也不独立于允许数据记录、观察和存储的技术。交易者在对价格数据的观察和随后的解释中依赖于来自其他交易者的反馈和与其他交易者的互动。对于构成价格数据以及其他交易相关信息的因素,技术不是中立的。这些数据的性质,以及交易者对这些数据的反应,受到用于记录、记忆和传递价格的技术的影响。

述行(Performativity)理论视角的奠定性学者是卡隆(Callon),在金融社会学中的代表性学者是麦肯齐(MacKenzie),其代表作是《发动机而非照相机:金融模型如何塑造市场》。该视角主要关注金融理论模型与金融市场实践的关系。该视角认为经济理论模型不仅表征经济现象(如市场交易),而且还可以创造经济现象。经济模型改变而不仅是描述现实的市场交易,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模型是述行的。金融学理论对金融市场的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述行性概念与社会学中的能动(agency)概念相似,能动能力不能完全归于人类行为者,而是分布在人类与人工制品的结合中。理论能动性指明了理论模型不仅能够改变其得以产生的学术背景,而且能够改变其实际应用背景。述行性至少意味着研究理论的能动性和计算能动性,以及专家知识与地方性知识之间的边界。

关系运作(relational work)-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视角可以追溯至齐美尔对货币的研究,当代代表人物是泽利泽(Zelizer)及受其影响的班德尔吉(Bandelj)等学者,开创性成果是泽利泽1994年出版的《金钱的社会意义》。该视角关注的主要议题是人们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是如何使用货币的,人们如何因关系的不同而赋予货币不同的意义?其主要观点是人们通过用途指定、关系账户、意义赋予等方式来使用金钱,不能把金钱视为单一的、非人格的、可替换的,社会关系、情感和道德信念会导致不同货币类别之间的深刻差异。该视角还认为不能简单将金钱视为对社会生活和亲密关系的破坏性力量,在特定条件下金钱也能增强道德价值和社会关系。人们会通过采用适当的交换媒介来处理社会关系与经济交易之间的关系。

不平等视角可追溯至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所开创的理论传统。该视角关注的主要议题是不平等如何影响金融机会,金融反过来如何加剧不平等。其观点主要是信贷、债务和金融化通过界定社会包容和排斥、引导生活机会和助长压迫等多种途径塑造了不平等,受益于政治经济的强大行动者越来越依赖信贷和债务来分配、调节和控制社会资源。该视角的一些代表性成果主要以美国为经验,从金融化的角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财富向金融部门转移、收入向超富阶层集中、劳工阶层收入份额的下降等问题。

通过这次沙龙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学对金融市场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李国武老师表示虽然现在金融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很丰富,但是还不够系统有待进一步整合,另外也要反思西方金融社会学理论成果对于认识中国情境下金融与社会关系的适用性。最后,本次沙龙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文来源:张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