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明的家长都不和孩子谈学习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

想一想,作为家长,我们和正在上学的孩子交流的内容中,有多少和学习有关?

很多,一定是很多,甚至有的孩子和家长抗议:“爸妈和我除了学习,再没有别的话题了。”

这固然与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有关,也与家长的焦虑有关。

我们已经习惯了张口闭口都是这些话:

“作业做完了吗?”

“今天认真听讲了吗?”

“这次考的怎么样?”

……

我不知道家长有没有问过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感受,我想,孩子的感受大概率是比较厌烦的,就像过敏反应一样令人反感。

我记得儿子上高中的时候对我说过一句话:“不要和我谈学习,你谈学习,我该不学还是不学,反而闹得都不愉快。你不谈学习,至少还能保证家庭和谐”。

我一听,这是一个单选题啊!只能选择“不说学习”这一项。但是,当时我却固执地认为,只有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因为学习好才是硬道理啊!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简单,我们发现,越是经常和孩子谈学习的,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你才经常唠叨学习的。

这样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陷阱。

所以,现在需要我们耐心地分析一下,到底为什么不要经常和孩子谈学习(除非孩子主动和你交流):

小孩子都是向往自由的,孩子对自由和自主的追求从青春期开始就越发强烈,其实成年人也是如此。

想象一个场景:你进入一家商店,如果售货员过分热情地向你推销某种产品,恨不得让你赶紧买买买。

这个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

不管你愿不愿意买这种商品,你都会想赶紧逃离,甚至想逃出这家商店。因为你不想被这种过份热情所左右,你内心生发了对抗。

正是要求自由与自主的心理,让你产生了对抗情绪。

孩子心智还不成熟,这种对抗心理更加明显。当家长经常左一个学习,右一个学习地和孩子唠唠叨叨的时候,孩子的对抗心理自然就产生了,因为他内心向往自由和自主。

家长这时会说:让孩子自由还了得!必须让他学习啊!

不要着急,再回到刚才买东西的场景:

很显然,如果想让人买下你的商品,就不能让人感觉你有强买强卖的嫌疑。即使顾客因为被骗或受了威胁勉强买下了这件商品,之后他还会来这个商店买东西吗?

很多家长就是做的强买强卖的买卖,逼着孩子学习,渐渐让孩子对抗家长,进而讨厌学习。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太在乎他的学习,你在乎的是他内心的感受,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

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难,但是需要教育智慧。

家长特别需要明白一个现实,孩子在学校已经被学习包围了,急于在家喘口气,所以他回家后,先玩一会儿,然后写作业很正常。

当然,如果孩子确实自律,先做完作业再玩,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不能由家长来命令或强迫。

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回家后保持愉悦的心情,然后让孩子逐步学会自我规划,注意是逐步学会,而不是一蹴而就。

强调一点就:没有耐心就没有教育,没有耐心的说教都是假教育,是会帮倒忙的假教育。

再回到让孩子愉悦的话题上来,孩子回家,家长可以轻松随意地问一声:

“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和爸妈说说。”

“今天在学校有啥新鲜事儿,说来我们听听。”

“有什么需要爸妈帮忙的?尽管告诉我们。”

……

总之,先让孩子高兴起来,让孩子知道家长在乎他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关心他,孩子也会愿意听你说的话。

即便孩子愿意听家长说话,家长也不用直接告诉他赶紧学习,而是和孩子商量:

你打算怎么安排?你自己看怎么做才好?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说了算。

这样才能让孩子自己学会规划,形成习惯。一个做事有规划的孩子,自然就能知道什么时候学习,又何必劳驾家长费心呢?

如果一直让孩子习惯了服从,那么,他永远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呢?

懂点心理学,才能当一个好家长,点个在看,为成为一个智慧家长而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