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网名:一把驳克枪),研究北京文化多年,赵老师坚持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为网友讲北京文化。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北京建造内城、外城的初衷都是为了防御,为了保护京城,但是在这几百年之中,这些城门还起了防御以外的作用,还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故事,下面我就和大家说一说。明朝在崇文门的瓮城里面右侧是关帝庙,左侧还有一座小寺庙,叫“镇海寺”,在镇海寺里有一只铸铁的大龟。据传说这座镇海寺和大铁龟是在明朝初年,刘伯温和姚广孝设计建造北京城(当然这是虚构的,我曾经反驳过这些),他们建造北京城占了苦海幽州龙王的地盘,龙王率领龙子和姚广孝斗法,结果姚广孝把龙王和龙子斗败了,用铁锁链把龙王锁在了北新桥旁边的井里,龙王问,你什么时候放我出来呀,姚广孝说什么时候桥旧了,就放你出来,然后就给这座桥起名北新桥,无论多少年也叫新桥,龙王永远也出不来了,这是传说中的北新桥的来历。
1901年,崇文门城楼北
面。
1890年代,经过崇文门瓮城外沿城根儿西行的驼队。可见内城南垣外壁、护城河,以及远处的正阳门。
崇文门瓮城里有个海眼,姚广孝要把龙子关在了这个海眼里,说你是自己进去还是我把你赶进去,龙子问:要是进去,你什么时候放我出来啊?功夫短了我就忍了,时间长了我可不干!”姚广孝说:“只要你听见这座城门开城门的时候打点,就可以出来了。” 龙子听了一想,每天早晚开关城门的时候都要打点啊,很快我就能出来了,说:那我就忍了吧,自己乖乖的钻进了海眼,没想到打这儿起,姚广孝就安排崇文门开城、关城不再打点,改为撞钟了,所以龙子也永无出头之日了。但是姚广孝只是把龙子关在海眼里,并没有锁上,所以姚广孝不放心,担心它什么时候钻出来就麻烦了,所以就安排下人铸造了一只大铁龟,压在了海眼上面,为了避免别人移动铁龟。又围着铁龟建了个镇海寺,嘱咐寺庙的方丈,任何人不得移动铁龟,所以就有了崇文铁龟之说。当然用铁龟压着海眼,防止龙子出来只是个传说。朋友们别当真。但是崇文门瓮城里曾经有座镇海寺,镇海寺旁有只大铁龟是确有其事到清朝后期,镇海寺逐渐衰败了,大铁龟也不知去向了,只有崇文铁龟这个说法,流传至今。在明朝的时候,东直门的瓮城里不但有一座关帝庙,而且还有一座药王庙,那时候穷老百姓一般看不起病,得了病之后,家里有几个钱的,找座堂的大夫或者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没钱的,儿女们就上药王庙里磕头许愿,求药王保佑家里病人早点儿好了,也有人在药王庙拜完之后,要一些药王庙香炉里的香灰,带回家给病人喝了。其实这哪里管用啊,可是据传说,来东直门的瓮城里药王庙磕头许愿还挺灵验,有不少的病人真好起来了,所以这座药王庙是远近闻名,而且这座药王庙中的药王孙思邈的雕像制作的与众不同,雕刻的是极为精细,漂亮,所以老北京人管这里叫'东直雕像'后来也是到了清朝后期,药王庙消失了,但是东直雕像成为一个传说,流传至今。清朝的乾隆年间,有一年,天大旱,很多地区种的庄稼是颗粒无收,受了灾的老百姓是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沿途要饭、纷纷逃难、迁徙,灾区的官员就把这种情况上报给朝廷了,朝廷也没有什么好招啊,乾隆皇帝知道了,也是心急如焚,赶紧安排人到灾区去放粮赈灾。等到第二年的冬末春初,乾隆帝出京城北行,去明陵祭祀,返回的路上行至德胜门处喜逢天降大雪,下大雪就意味着能有个好收成。乾隆帝是龙颜大悦,随即让手下人笔墨伺候,即兴写了一首五言律诗 :春祀还宫内,路经德胜门。文皇缅高祖,渺已实无孙。力取权弗取,德尊果是尊。微尘郊外有,望雨复心存。
1916年,德胜门瓮城内祈雪碑亭及环城铁路道口,箭楼后抱厦西檐角已塌陷
写完诗,传下圣旨,要求“刻石立之,以慰天公”就是让下人们制作一通石碑,把这首诗刻在碑上,以告慰上天,感谢老天爷下雪。下人们立刻照办,制作一块精美的汉白玉的碑,燕京八景的碑大小差不多,这碑立在哪里了呢,诗是在德胜门作的,就立在德胜门吧。当时在德胜门瓮城中有一个同兴德煤栈,这就立在了同兴德煤栈的西侧了并且在石碑四周建了一座黄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的亭子,这里是既有皇上题诗的碑,又有非常精美的御制亭子,所以名声大振、成了一处风景,誉满京城,往来客商行旅见此碑无不下马阅之,甚至有些居住在很远的地方的人们听说了,都特意来此观看“德胜石碣祈雪碑” 碑亭东侧的同兴德煤栈的生意也随着日益兴隆,老板觉得是碑亭给他带来的财运,所以逢年过节带头清扫、祭奠。从此德胜祈雪就名扬京城了,因为这是乾隆皇上题写的石碑,所以德胜祈雪要比崇文铁龟、东直雕像的名气大得多,这是哪一年的事情呢?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乾隆22年1757年,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乾隆43年(1778年),而我倾向于是乾隆43年1778年。因为在清朝官修的规模最大、编辑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考据最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日下旧闻考》中没有提到这座碑。《日下旧闻考》是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修订的,所以这件事应该在乾隆三十八年之后,所以也就是乾隆43年1778年的事情了这是在1900年左右拍的照片,当时德胜门的瓮城还在,是在德胜门瓮城的东侧,在瓮城闸楼外面,从东向西拍摄的德胜门闸楼,通过照片拍摄的闸楼下面的门洞可以看到瓮城里面的德胜祈雪碑亭,第二张照片是1916年拍摄的,因为1915年北京建设了环城铁路,为了建设环城铁路,把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这四座内城城门的瓮城给拆了,所以在这张照片上是能够看到铁路的,但是看不到德胜门瓮城的,这张照片是在德胜门原来瓮城的里面,从东南往西北方向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楚的看到乾隆朝建的德胜祈雪碑亭,第三张照片基本上与第二张照片是同一时期拍摄的,只不过是隔着铁路,从南向北专门拍摄的德胜祈雪碑亭。据说在解放后的上世纪50年代初,这座德胜祈雪碑亭还在,文革时期肯定是没有了,但是已经说不好是什么时候拆除的了。现在只能是看我发的老照片,听我说说德胜祈雪的故事了。宣武门的“宣武水平”水平尺的水平。当初在宣武门瓮城内有砖砌的五火神台。宣武门在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里是相对比较低洼的地方,雨季时城内积存的雨水多从此经过,流出城外,日久天长,看城门的兵士就以此五火神台,也就是这个砖台为记号,为水平,或者叫为标准,一旦看到瓮城里的积水快和砖台平了,即使是夜间,也要赶紧打开瓮城东侧闸楼下面的城门,宣泄城中雨水,如果水淹没了砖台,没有及时的把闸楼下面的城门打开,因为城门是往里开的,城门被水拥堵,所以就很难打开了,同时假如雨水已经淹没了砖台了,也就说明在北京城里已经形成水灾了。
1870年代,宣武门瓮城内,闸楼及洞子门(瓮城门洞)
1870年代,宣武门箭楼西南面,瓮城外护城河。静谧,安然,马饮护城河,这景致难得一见啊[(英)托马斯·查尔德 Thomas Child]
1890年前后,宣武门迤东内城南垣,堆拔房和旗杆都还在,东眺可见正阳门 [(英)杜德维EdwardBangs Drew 影集]
比如光绪十六年(1891)北京地区连降40天大雨,使得“都门浮潦,屋壁皆颓”也就是房倒屋塌了,宣武门内水深没人,按现在的尺寸,大约有接近两米,宣武门瓮城闸楼下面的城门因为没有提前打开,结果再想开的时候就打不开了,眼看着雨水越积越多,水位越来越高给所有的人都急得够呛,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机械设备,这如何是好啊?后来不知是哪位高人出了个主意,说把外国进贡来的大象给请来试试吧,大象又高又大,又有力气,没准能把城门拉开。还正好,饲养大象的象房就在宣武门里边,往西不远的象来街,把守城门的官兵就赶紧到象房和管事的一说,管事的也在水里泡着呢,也着急啊,挺痛快就带着人,把几头大象牵来了,看守城门的兵丁又赶紧找了好几根非常粗的绳子,连起来,一头栓在了大象的身上,另一头让水性好的军士拿着,游到城门洞,系到城门上,然后就提心吊胆的让看象的人轰这些大象。为什么提心吊胆呢,主要是担心大象拉不动城门,万一要是还拉不动城门,不但白耽误功夫了,而且可就没有别的招了,结果就见饲养大象的人一招手几只大象慢慢悠悠的迈动着象腿,晃动着身体,结果是没费吹灰之力就把城门拉开了,大家这才把提着的这棵心放下来,眼看着城门打开了,城里的积水排泄出去了。把守城门的官兵们松了一口气,后来再下雨,军士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时刻观察瓮城里的积水到了五火神台的什么位置了,从此人们将此砖台美称“宣武水平”。宣武门还有一个别称,一段故事,就是“宣武午炮”,前两个字宣武是宣武门的宣武,后两个字午炮,午是中午的午,炮是火炮的炮。明清两朝城内报时是靠钟鼓楼上钟、鼓之声。1924年以后,北京的钟鼓报时声不再响了,取而代之的报时方式是午时鸣炮。鸣炮的时间是正午12点,鸣炮的地点开始是在宣武门城楼旁的城墙上,使用的炮是两尊退役的德国克虏伯野炮。放炮的声音巨大,是声震南城,人称“宣武午炮”。
1921年,宣武门瓮城箭楼城台上的大炮,箭楼已拆除,瓮城还是完整的,可清晰看到箭楼拆除后的城台外廓休补上了雉堞,东月墙转角处的弧度。在箭楼城台上向东拍摄,远处可见正阳门。
1932年宣武门城庙洞外(南)侧,门洞上镶嵌着民国后新刻的汉文石匾。
声音有多大啊?据当时的报纸记载,首次鸣炮就震塌了城墙下的两间民房,我估计这两间房肯定也是年久失修的危房,经不起剧烈震动,可是那时候危房挺多的,别再震塌了,于是当时的京兆尹就决定把两门炮分开吧,其中一门炮给挪到北城德胜门至安定门之间的城墙上,南北城各一座,震动力减了一半,后来再也没有听说震塌房的事情,火炮分开了,可是老百姓仍然叫“宣武午炮”。这个中午鸣炮报时的制度一直延续到1930年代,由于鸣炮也需要费用,每天都要花钱,当时的市政府舍不得了,最后停止了这项费力不讨好的报时活动。宣武午炮也就空有其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