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事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更加理性地规划未来,思考人生。
自中华遗嘱库开通 “微信遗嘱”功能以来,短短时间,已有近千人通过“微信”订立遗嘱。更多的人,也开始风轻云淡地谈论生死,料理“后事”。
“爸妈死后,你们可以把骨灰直接丢在火葬场,或者留取少量骨灰撒入周边河水之中,就如当年的周恩来总理。”一位朋友交代女儿。
“朋友约我去买墓地,建议我们死后成为邻居,这样他的女儿回来上坟还可以随便给我烧点纸钱,防止我的儿子千里迢迢寄相思。”另一位朋友说道。“但我拒绝了,我说我死后遗体捐献,还可以为国家做点贡献。当我和弟弟闲聊时,弟弟则叮嘱我,给他也购买一份墓地,姐弟俩生前隔着千山万水、交流不便,死后可以随时串门、相互照应。”
诸如此类,已经成为日常笑谈,无论是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孩子,都已经司空见惯,大大区别于以前。
记得小时候,如果我们不小心吐出一个“死”字,老年人就要连连唾弃,再三再四地叮嘱,你这乌鸦嘴,“死”是万万说不得的,那是一个不吉利的字眼。甚至于新郎新娘、婚礼现场、小孩满月,所有沾有“喜”字的地方都不能出现白色,红色才最吉祥。否则,倒霉事情就会从天而降,防不胜防。
刚结婚时,有次老公用热水喂猪,我随口一句:“水那么烫,把猪烧死?”老公嫌弃我不会说话,滥用“死”字。
如今,二十多年之后的今天,白婚纱早已成为主打服装,结婚誓词也实事求是,“无论是顺境或者逆境、富裕或者贫穷、健康或者疾病、快乐或者忧愁,我都永远爱着您、珍惜您,对您忠实,直到永远。”老人对孩子也直言不讳,条理清晰交代“身后事。”
其实,从古至今,交代“后事”者比比皆是,有条不紊者有之,手忙脚乱者有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终有一死,或轻若鸿毛,或重若泰山”“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让我们在直面人生的同时思考自我价值。
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更令人费解。“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深明大义还是帝王之术,众说纷纭。
汉武帝临终前的两道命令也匪夷所思,一道确立继承人,一道杀死钩弋夫人。
……
总而言之,现代人“不惧生死,笑谈身后事”,足以证明时代的进步,思想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