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不够,产区不高,汤感不厚,这样的茶该怎么卖?
《1》
春茶季刚结束的时候,有一个茶友来聊天。
说起他带着村姑陈家的《峥嵘》(2016秋寿眉饼),去跟别人斗茶。
斗的据说也是一款同为2016年的寿眉饼。
最后的结果是,对方评价说,《峥嵘》(2016秋寿眉饼)汤水确实很醇厚,但相比他家同年份的寿眉饼,颜色深,明显是发酵过头了。
茶友如实地把斗茶的结果反馈给我。
村姑陈当时想的是,如果自己在斗茶现场,那必然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就像前几天猫猫留言说的那样,又当选手,又当评委,这比赛,根本就没法子比。这比赛的结果,自然难言公正。
癞痢头儿子还是自家的好,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不过,能确认《峥嵘》的汤水醇厚,这已经算是有良心的同行了,没有一脚踩到底去。
虽然如此,伊终究还是按捺不住,指出了《峥嵘》的一个“缺陷”,说它“颜色深,发酵过头”。
这个评价,李麻花已经要跳起来了。
村姑陈也是不认可的。
想必对方拿来的是一款春寿眉饼吧,否则,在都是秋寿眉饼的情况下,在都是同年份(2016)的情况下,还有比村姑陈家的秋寿眉颜色更浅的白茶,这几乎可以载入史册了。
颜色深,必然摊得厚。
在整个太姥山,村姑陈的制茶师如果都算“摊得”厚,那就没有摊得薄的制茶师了。
可见,说《峥嵘》颜色深,这个评价真心是一点也不客观,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取证。
主观臆断性很强,不可取信。
《2》
这位参与斗茶的同行,给《峥嵘》下了两个评语,一个是“颜色深”、一个是“发酵过头”。
为什么会有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评价出现呢?
让村姑陈来复盘一下他的推理逻辑:
首先,伊发现这块村姑陈家的2016年的寿眉茶饼,汤水醇厚,汤色金黄发亮,跟他自己买的2016寿眉饼比起来,汤水更浓郁,汤感更厚实。
伊于是心中生疑,怎么可能呢?同样年份的寿眉饼,怎么可能人家的比我家的更好呢?
接着,伊细细观察村姑陈家的《峥嵘》茶汤,发现汤色比他的茶,汤色更有琼脂感,像琥珀一样。
再接着,伊观察村姑陈家的《峥嵘》茶饼颜色,发现,颜色更五彩,有秋季那种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色泽。
嗯,茶饼颜色更深,再结合汤水更加醇厚,他脑中灵光一闪——这是发酵过头了呀!
想到这一茬,伊分外轻松。
伊于是大胆地下结论了——为何这块《峥嵘》饼的汤感比他的饼汤感醇厚、浆感好、口感饱满丰沛?原来,并不是自己的饼不好(产区与工艺不好),而是这块汤感醇厚的《峥嵘》饼,它的工艺不好,它过度发酵了!
终于找到原因了,终于给自己的饼找到出口了。
原来不是自己的饼技不如人,而是人家的饼不好、发酵过度了。
嗯,是的,这块峥嵘饼汤感这么醇厚,肯定是发酵过头了!
于是,年份真实、产区极好、工艺极佳的2016秋贡眉饼《峥嵘》,就因为自己表现太好,而被冠上了“发酵过度”的名头。
这口锅,背得好冤枉。
《3》
六大茶类里,除了绿茶,其它的茶, 都会涉及到发酵。
发酵,就必然要适当。发酵过度,当然不行。
并不能把所有汤水饱满的老白茶,都定位成发酵过度。
尤其是比自己的茶汤水醇厚的茶,就给它定位发酵过度,这未免太不懂茶了些。
要知道,汤水醇厚,鲜香醇爽,这国标规定的好白茶的标准,是好工艺好产区才能实现的好滋味。怎么可能醇厚的茶,反而发酵过了头呢?
斗茶的时候,人家的茶比自己的茶好,这是常事。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但是,如果一遇到别人的茶比自己的茶好,就认定别人的茶有问题,这个逻辑,本身就有问题。
罪人先罪己,还是要先在自己的茶身上找原因的。
比如,是不是自己的茶年份不够,年份有虚构的成分在里面?
比如,是不是自己的茶产区不好,工艺不佳,甚至储存条件不规范,从而导致它内质不丰富,汤水单薄?
如果这两条都符合,那就完全可以解释,为何同为2016年的寿眉饼,《峥嵘》汤水醇厚浆感丰沛,而另外一款茶饼汤水更清淡一些了。
因为,产区不好,工艺不佳,且年份不真实的“老白茶”,汤水自然清薄淡,不比真正老白茶的醇厚稠滑。
尤其这款被盖章说发酵过度的茶,还是峥嵘。
毕竟2016秋寿眉饼《峥嵘》,是金牛座的村姑陈亲自看着采的,亲自看着压的,亲自盯着储存的,它不可能像茶友怀疑的那样存在“发酵过度”的问题。
在整个太姥山,S师傅摊的青,截止目前为止,是最薄的,速度最快的。他做出来的新白茶,颜色也是最贴近自然、最鲜活的。
要说他的茶发酵过度,那恐怕大家都要被判定“发酵过度”了。
尤其,要是把汤水醇厚的老白茶,都定义为发酵过度,那谁还会认真去做茶呢,都给它拿去做旧,折扣掉一大半的养分,那就不会生成醇厚的汤水,不会被戴上“发酵过度”的帽子了。
这种想法,会让大量的茶农,都往差的方向去做白茶。
如果这成为未来的市场导向,那白茶的前景,堪忧。
《4》
现在的老白茶做旧技术,已经有了调整。
有一类人,茶饼做得马马虎虎,颜色看上去跟实际的年份会老上两三年。
于是就将这种饼,夸大了年份来销售——盖章的时候把日期往前调两三年,是很简单的事。
毕竟颜色优势在那里——看上去比新白茶陈旧,但又不像渥堆作旧白茶那样黑乎乎——半懂不懂的茶友,当然会相信,如获至宝地买回去。
当然,假的永远真不了。这种年份虚构的“老白茶”,一冲泡,便原形毕露了。
毕竟,它的真实年份,并不到盖章的那个年份;毕竟,它实在是年轻,冲泡后的汤水里,当然只有年轻白茶的清纯,清淡,鲜淳,而不具备真正老白茶的醇厚,稠滑,浆感,丰腴.....
喝过真正老白茶的茶友,一喝便知晓真相。
但是,它的外表拥有太强的迷惑性了。买到这些年份作旧老白茶的茶友,对这块饼的品质与年份,是十分相信的。
他们不会怀疑它的年份,怀疑它的产区与工艺。
他们认为,它就是真实年份的老白茶,它的香气滋味,就是年份真实的老白茶才该具有的香气与滋味。
而一旦发现别的同年份的老白茶,香气滋味与它不一样,就会立马认为,是别的茶不好,是别的茶有问题。
故此,《峥嵘》才因为汤水比这种年份夸张的“老白茶”醇厚,被贴上了“发酵过度”的标签。
《5》
卖茶,需要概念。
年份不够,产区不高,汤感不厚,这样的茶该怎么卖?
发明一个新名词就可以卖了。
这个新名词就是:微发酵。
汤水不醇厚、不稠滑,内质单薄,怎么办?这是因为我的茶是“微发酵”!
你的老白茶比我醇厚有内容浆感还丰富?那你“发酵过头”了!
所有烂茶,甩锅给“微发酵”,一秒升级。
白莲花化身白富美,嫁入豪门去也。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