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我们的孩子
上学路上,8岁的儿子喜欢上了老端的投资课。每天上车,他第一时间要求爸爸打开车载音响,一路闭着眼睛,听得异常入神。有时候我和老许聊点其他的话题,他都嚷嚷我们太吵,要求我们调高音响,或者不要讲话。
这个课陆陆续续听了一个多月,这个小家伙知道了不少新名词,比如布林线,高抛低吸,也记住了仙股的故事。前天,一个阿姨来我们家做客,他把自己读的经济学简史推荐给阿姨,还一板一眼地建议人家买点货币基金。后来问他为啥,他听你们聊天,觉得阿姨比较保守,所以这个投资比较适合她,收益不多,但却稳妥。
昨天接他放学,他问我为什么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虽然听了各种版本的解释,让我说个所以然还真是难为我了。
按照自己的理解,这家伙给我讲了一堆关于命运,运气,帮助别人,好好读书的大道理,听上去他有点懂,又不完全懂,萌哒哒的小样挺好玩。
如果不是每天在自己跟前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我真的难以相信耳濡目染的力量会如此之强大。
虽说读了很多的育儿书,也认同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但到底有重要在我这里一直是个问号。
我打小生活的地方,大多数人家都是好多个孩子。我的同龄人中间,少说两个,多则八九个。这些孩子,一母同胞,在同一个家庭里长大,喝一个人的奶,吃同一锅饭。但长大之后,不仅性格迥异,生活境遇也是千差万别。
以我们家为例,我们姐弟四个,单就我和妹妹二人而言,性格就完全不同,两个弟弟更是,不仅长得没一点兄弟的影子,行事风格更是截然不同。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认为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影响远不及后期的自我成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这种认知的改变,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情。
自打离开西家,自己开始折腾以来,接触的人多了,经的事多了,感触也就越丰富了。
眼前的这些人,包括自己,我们的身上永远有着原生家庭留给我们的深深烙印,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解读,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我们最后的所作所为,和我们的学识相关,认知相关,也和我们父辈的经历相关。
尤其是看着眼前这个稚嫩的孩子,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在他一天天长大的日子里,他正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感知着这个世界。
他会说着和我们一样的话,会期待自己长大做我们一样的事情,会忍不住担忧自己钱包里的压岁钱会不会贬值,会想着如何写好自己的公众号,吸粉的同时还能流量变现。我说他是碎钞机,他说我们是ATM机。总之,一家都是钱串子。
他的林林总总,是小时候的我完全想不到,也做不到的。直到而立之年,我还守着自己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和父亲一样,对辞职这件事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相反,老许比我淡定地多。这个浙江佬,天生不那么安分,这种骨子里带着的东西,有种说不出来的其妙。或许,就叫遗传吧。
这两天,朋友的老公带着儿子,两人又开启了徒步旅行,这次选择了日本。这是他们父子俩的传统节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背起行囊,去户外爬山,住帐篷,吃压缩饼干,风餐露宿。这些在我们看来近乎自虐的旅行,他们俩却甘之若饴。
有一次,我问儿子他要不要去,这家伙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他宁愿窝在沙发上看书,或者听他的故事。那样的日子,他觉得很自在,很嗨。
有时候,真的很难讲,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正确的,适合的。但,可以确信的是,我们的言传身教会影响,甚至会塑造眼前这个孩子看待世界的态度。
有一天他们长大了,经过风,经过雨,眉宇间依然还会有我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