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术篇(尾声,其一)——觊觎徐州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术(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袁术重大事件之十二——卷土重来,觊觎徐州
上期讲到兴平元年(194),袁术自在匡亭之战败给曹操,逃到寿春后,很快在扬州卷土重来,以豫州、扬州的核心地区为基础,力量得到恢复。而且袁术不把李傕把控的朝廷放在眼里,抢夺使者马日磾的节仗,强行逼迫其给自己的部下封官,由此初步显露不臣之心。本期继续往下讲。
袁术为何把根据地从南阳转移到寿春,之前已经讲过了;接下来讲讲他能够站稳脚跟焕发第二春的原因。
首先,扬州名义上本来就是袁术的地盘,上一任扬州刺史是袁术的部下,但地位不是很稳固,加上没有得到朝廷承认,所以只占据了寿春周边地区,连同为江北的庐江郡都不听其号令。但无论如何,这块地盘本就是袁术的,所以袁术在此地并不是重新发展。
其次,公元194年兖州发生一件大事,就是吕布的乱入。曹操原本正在疯狂进攻徐州,后方被吕布联合张邈、陈宫偷袭只剩三城,根本没有余力与袁术敌对。否则,一旦徐州陶谦支撑不住,曹操下一步必然要对付袁术。可以说吕布的出现不仅救了徐州,更救了袁术。
最后,益、荆、扬、三州别看地域辽阔,但在当时人口都集中于三州的北部,比如益州只要打到成都,荆州打到南郡,更南方的地区就出于传檄而定的状态。扬州也一样,人口都集中于长江以北的九江、庐江,江南广大地区都处于待开发状态,就连秣陵,即后来的建业,也是东吴时期才逐渐发展起来。所以袁术只要控制住最发达的寿春,更南边的地方只要慢慢攻略就行了,多一块少一块影响不大。
当时的天下形势是这样:朝廷的掌控者是李傕、郭汜、樊稠一众凉州将领,实际仅能控制关中地区;河北袁绍与公孙瓒捉对厮杀难分胜负,看上去公孙瓒似乎还稍占上风;兖州的曹操被吕布压得喘不过气来,挣扎在生死存亡之间;益州刘焉一死,刘璋跟张鲁立刻闹起分家;荆州刘表最为可恨,孙坚死于其手,但刘表只有守成之心并无扩张之意;最后就是袁术自己了。扬州地广人稀,长江以南边地山越,拿与不拿影响不大,关键在于徐州。
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讲过,袁术与陶谦曾经是共同对抗曹操、袁绍的盟友,但随着袁术战略东移,两人产生矛盾。主要原因当然是袁术想夺取徐州。
随着陶谦去世,刘备接管徐州,袁术认为机会来了。
《英雄记》载: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北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
建安元年(196),袁术出兵攻打徐州。此时的吕布已经被曹操赶出兖州,正寄居于刘备地盘。袁术暗中写信联络吕布,称将送二十万斛米给吕布,请求出兵相助。
于是乎正当刘备与袁术对峙时,吕布偷袭下邳,加上城内曹豹接应,下邳城被吕布夺取。刘备孤注一掷向广陵进军,被袁术击败。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袁术本意只是希望吕布出兵在后方骚扰刘备,没想到吕布在下邳有内应直接夺城。自己这边跟刘备激战两个来月,胜利果实却被吕布轻易得到,袁术自然不甘心,于是说好的二十万斛米也没给吕布。吕布一看袁术说话不算数,刘备那边已经山穷水尽到人吃人的地步,确实感觉有些过意不去,就把刘备又安排到了小沛驻扎。
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刘备之前曾经被陶谦放到小沛抵挡曹操。
袁术重大事件之十三——徐州无望,北上受阻
徐州之主已经从陶谦换成刘备再换成吕布,每一个上位都那么容易,袁术当然不能咽下这口气,可吕布是自己请出来的,也算是盟友,一时间找不到理由发兵。怎么办呢?
建安元年(196年)六月,郝萌反叛吕布,于半夜带兵冲入吕布府中,吕布慌忙把厕所的墙推倒逃出,连衣服都没穿齐,就逃入高顺的军营。高顺击退郝萌,不久郝萌部将曹性又反叛郝萌,与高顺联手斩杀郝萌,叛乱平息。
《英雄记》载: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也就是说,郝萌、陈宫造吕布的反,就是受袁术影响。吕布自身实力所限,拿袁术没什么办法,所以没有进一步激化矛盾。
同年十月,袁术再次出招。因为跟吕布没撕破脸,所以这次还是迂回战术,以纪灵领兵三万进攻刘备。这对刘备可算是天文数字了,只得求救于吕布。袁术真实目的当然不可能是区区小沛,拿下小沛是为了对下邳形成包夹之势。吕布看出唇亡齿寒的形势,以惊为天人的辕门射戟帮刘备解了围。
从这件事中能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袁术与吕布的正面冲突只是时间问题。袁术两次侧面打徐州的主意均宣告失败,迟早会扯下面具直接开打。
第二,袁术手下真的缺人才。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不过五万,夷陵之战双方也是五六万,在群雄争霸的早期,能够统领三万兵力的大将,首先地位会非常高,另外三万人真的非常多,多到吕布也不敢为敌,只敢劝和,而且承诺只要射不中戟,就不再阻拦。可就是这样的纪灵,居然会答应吕布的赌约,而且真的履行了,实在令人无语。你很难想象关羽、张飞、周瑜、吕蒙以及曹操手下一众猛将,会领着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走个来回,一仗不打。假如孙坚尚在,辕门射戟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纪灵从此消失于史书,后续再也没有这位窝囊将领的任何记载,可以想见袁术的愤怒与失望。手下最大牌将领就这种水平这种器量,其他人更不用提了。
总而言之,随着吕布与刘备的和解,袁术向徐州扩张的步伐只能停下来。
辕门射戟
袁术重大事件之十四——人才危机
袁术的人才队伍存在大问题,却无法改善。
《三国志·张范传》载: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
《三国志·何夔传》载:后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遂遁匿潜山。术知夔终不为己用,乃止。
《三国志·华歆传》载:时袁术在穰,留歆。…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安集关东,日磾辟歆为掾。
以上三段史料还只是三位部分不愿为袁术效力的人才,篇幅所限更多的记载就不放上来了,总之还有很多。不仅是袁术称帝后丧失人心,这三位以及其他许多人才都是袁术称帝前就拒绝效力,想方设法撇清干系的。
要说袁术缺乏个人魅力,其实也不对。士人阶层虽然都对袁术避之不及,但草莽英雄们却对袁术趋之若鹜。
《三国志·董昭传》载:…徙大驾至许。奉由是失望,与韩暹等到定陵钞暴。太祖不应,密往攻其梁营,降诛即定。奉、暹失众,东降袁术。
《后汉书·袁术列传》载: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匈奴于扶罗等佐术,与曹操战于匡亭,大败。
《三国志·武帝纪》载: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
韩暹、杨奉出身于白波军,匡亭之战的重要盟军黑山军与南匈奴,加上起初归附袁术,随即跟随孙坚,本质上还是归附袁术的豫州黄巾军诸将,这三段史料与前文三段士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不消多说,大家都能看出来,袁术能吸引到哪类人,也就知道袁术本人的气质是什么样。再加上最重要的盟友公孙瓒也是个喜欢跟三教九流打成一片称兄道弟的人,可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绝不是空话。
纪灵
明明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明明是最显赫世家豪门的子弟,怎么就吸引不来正经人才相助,来的都是绿林好汉、草莽英雄、蛮族首领?汉末三国大军阀中,只有袁术出现如此极端的反差,曹孙刘对人才的渴望与吸引力自不必说,刘表、刘璋手下也有一大批名士为己所用,甚至吕布也还有个陈宫。袁术的问题出在哪呢?
首先,袁术缺乏人才是称帝之前就存在的问题,只是称帝野心加剧了人才流失,这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其次,《后汉书》称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贵族青少年在当时崇尚游侠风气,本身并不稀奇,但大多数人会逐渐成熟,曹操、袁绍就是这样。至于袁术有没有变得稳重呢,虽然史书称其“后颇折节”,但从袁术后来的行事风格看,显然称不上成熟稳重。
再次,从袁术过往来看,收纳斩杀刺史与同僚的孙坚,讨董联军中唯一猛攻董卓的诸侯,对战曹操时不惜联络黑山军与南匈奴,粮道被刘表袭击时不撤军反而搞破釜沉舟失败,逃至寿春后扣押朝廷使节马日磾抢夺节仗,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点——轻率。不论哪件事他都不考虑风险与负面影响,想做就做,而且谁也不怕。不怕董卓,不怕曹操,不怕刘表,不怕朝廷,天不怕地不怕。
很明显,袁术这种气质当然会吸引白波军、黑山军、黄巾军以及南匈奴这些头脑简单,肚子里没有墨水的人。相反,以建立并维护秩序为志向的士人们,自然会疏远只会带来混乱的袁术及其团体。袁术就是个戴着顶级贵族光环的流寇头子,而且愈来愈不把大汉朝廷放在眼里,更是被有识之士所忌讳。
概括起来,袁术轻率的行事风格,对待汉室狂妄缺乏尊重,都使得人才疏远他,后期野心更加膨胀,更加没有人才愿意辅佐他。就在这种地盘、军队并不占绝优势,人才队伍一塌糊涂的情况下,袁术却一意孤行地称帝,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信心?咱们下期继续讲。感兴趣的朋友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