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药本草:降香
香药本草:降香
降香以降真香为名药用早见于五代时期的《海药本草》,李珣引用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据此可知,降香的使用应不晚于晋代,此外降香自古产地也便有国产、进口两种。降香这个名称或是首见于宋代的《仁斋直指》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据高校教材《中药学》(第十版)首见于本草著作则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国外产降香在元代《真腊风土记》中也有记载,明代《本草纲目》中尚提到“俗呼舶上来者为番降,亦名鸡骨,与沉香同名”。李时珍对国产与进口降香也有疑问,“中国者与番降不同乎?”《神农本草经疏》中则说“入药以番舶来者,色较红,香气甜而不辣,用之入药殊胜”,缪希雍似乎是对李时珍疑问的一个回应。进口降香可能来自小花黄檀 Dalbergia parviflora Prain. 的心材。但国产降香的基源仍有分歧,有人认为是两粤黄檀 Dalbergia benthami Prain 与斜叶黄檀 Dalbergiapinnata (Lour.) Prain ,也有人认为是两粤黄檀 Dalbergia benthamiPrain 与藤黄檀 Dallergiahancai Benth 。其中两粤黄檀又被称为大叶降真香,斜叶黄檀、藤黄檀又被称为小叶降真香。将降香黄檀 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的心材列为降香的主要来源不过是60年代以来的事情,在1963年植物学家陈德昭正式命名为降香黄檀之前,它被叫做黄花梨、花梨木或花梨母,并非叫降香。由此可见,降香的古今来源大不同,可谓繁杂错乱至极。新近出台广西地方标准《降真香鉴定方法》(DB45/T 1914-2018)列出了三种降真香,的植物基源:两粤黄檀、斜叶黄檀、红果黄檀(Dallergiahancai tsoi Merr. et Chun.)。
降香最初的使用是用来熏香与避瘟。据《海药本草》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箓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降香“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并指出“降香,唐、宋本草失收。唐慎微始增入之,而不著其功用。今折伤金疮家多用其节,云可代没药、血竭。”从这一表述中,可以了解到直到宋代,降香的药用仍非常局限,并不被用于伤科,明代时期才被“折伤金疮家多用”。李中梓《本草征要》又记载说:“行瘀滞之血如神,止金疮之血至验”,明代用降香止血较为盛行,尽管也有“行瘀滞之血如神”的记载,但并不为常用。清代时期,人们对降香的认知更加深刻,《本经逢原》说“内服能行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本草便读》也讲“行瘀滞,疗折伤。外敷内服,均有专效。”现今各类中药学著作则总结为“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今天的降香使用尤其以冠心病较为突出,如郭士魁老前辈主导拟定的冠心II号方,1971年~1979年由十二个大医院协作观察用该方治疗1487例冠心病,证实其疗效稳定,对脑血管疾病也具有较好治疗作用。仝小林教授常用降香、水蛭、川芎三味小方对应冠心病心绞痛、肺间质纤维化、脑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病后遗症期多见络瘀之证。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降香具有镇痛、镇静、增加冠脉流量、抗血栓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符合降香传统的止痛、行气活血功效。此外降香对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或许与传统用于熏香与避瘟有关吧。
法古用新,开拓进取
变则生,不变则亡
VX:beijing778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