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铜头像的发型分为两种,为何他们到金沙以后,发型变成一种

三星堆文明充满着诡异的色彩,即使是出土的青铜头像,其人物发型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古蜀人从三星堆转移到金沙之后,发型突然变成统一的样式,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原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三星堆遗址出土于1929年,是四川省广汉市一位燕姓农民发现的,由于当时处于战乱时期,因此出土文物未能得到及时保护,导致不少文物散落民间。至新中国成立后,考古部门开始重视三星堆文化遗址,随即对其展开了大规模的发掘行动。据统计,三星堆遗址共出土文物两千余件,其中大部分为青铜器,还存在少量的玉器及象牙器。

在研究三星堆文物的过程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即所有出土的青铜器人像,都分为两种不同的发型。一种发型是梳着长长的辫子,另一种发型则是将头发盘在脑后。众所周知,古代部落族群的发型相互各有不同,如蒙古人喜欢梳着两根长长的辫子,女真人则是将前额剃光,发型既是区分部族人群的标志,也是部落里区分等级的象征。谈到这里,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三星堆青铜人像发型不统一的背后,是否也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据考古专家介绍称,在三星堆能够辨认出发型的64件青铜人像中,一号祭祀坑长辫子铜像有9个,盘着头发的有4个;二号祭祀坑有辫子的铜像则是38个,盘发的是13个。从正式称呼上而言,梳着辫子的发型被称为“辫发”,即在脑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

另一种将头发盘在脑后的发型则被称为“笄发”,是古代中原人普遍使用的发型。值得一提的是,从青铜人像的外表上来看,三星堆人是一个特别爱美的民族,他们的“笄发”花样颇多,有的在头顶上扎了个蝴蝶结,有的把头发盘在前额像羊角一样高高耸起,著名的青铜大立人文物头上所梳发型就是“笄发”。如此泾渭分明的发型风格,不得不让考古专家们思考,古蜀人为何要采用两种不同的发式?它们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从研究结果上来看,青铜人像辫发与笄发的区别非常明显,因为凡是笄发的人像大都充满着神秘的气息,其衣着华丽无比,且高高地站立在祭祀台上,仿佛正在聚精会神的关注着盛大的意识。反观辫发青铜像却不然,他们都是神态轻松且衣着简单,虽然大部分身躯已经毁坏,但仍在眉宇之间显露出一种贵气。正因如此,考古专家才大胆的推断,在古蜀人部落中,笄发应该都是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神职人员,而辫发者却都是一些贵族。他们分别掌握着古蜀国的两种巅峰权力,也就是神权与人权。

三星堆古遗址与金沙遗址存在关联,考古学界已经对其加以证实,得出的结论是,古蜀人原本生活在三星堆,但却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搬迁到金沙地区附近。与此同时,考古专家们也发现,相比于三星堆遗址文物而言,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却更加奇特,因为几乎所有的金沙青铜人像都是笄发者。

换句话说就是,在古蜀人从三星堆搬迁到金沙的过程中,掌握宗教权力的笄发者全部消失了,辫发者成为了社会中的主导力量。由此,考古专家们推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在古蜀部落迁移的过程中,贵族获取了宗教权力,他们变成了“政教合一”真正的掌权者,古蜀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大变局。

仅仅是青铜人像的辫发和笄发,就能蕴藏着如此多的秘密,可想而知,三星堆文明还有多少谜团未能被今人破解?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破解三星堆之谜的路上,我们仍需要努力前行,不能忽视掉任何微小的细节。

参考资料:《三星堆之谜》 四川出版社出版 刘明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