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31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汉.张仲景

注释:各种脏腑的里实证,多与有形之邪内结有关。要想治疗这些疾病,就必须审证求因,针对那些相结的病邪,而施以恰当的方药,才能奏效例如,病人口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由于阴亏水热互结所致,治疗用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就是“随其所得而攻之”的具体例证。其他的疾病,都要仿此类推。

32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痉病,有灸疮,难治。汉.张仲景

注释:痉病的主脉特征,是沉紧而弦紧有力,显现于寸、关、尺三部。痉病患者因施用灸法身体有灸疮,治疗难以措手,预后不良。

33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汉.张仲景

注释:外感风湿,风邪与湿邪相互搏结,客于肌腠,流注于关节,所以临床上见全身肌肉、关节都疼痛。按照治疗原理,应当采取发汗祛风去湿法,使风湿邪气随汗出而解散。

当时又正值天气黣暗,阴雨连绵不断,外界的湿气太重,足以使身体疼痛增剧,医生说此时正宜用发汗来治疗。但是,发汗以后疾病并没有痊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汗法使用不当的缘故。

因为本证系“风湿相搏,”风性轻扬散漫而易于表散,湿性重浊黏滞而难以骤出。由于发汗剂力太峻猛,出汗太极太多,仅仅散去了风邪,粘滞的湿邪仍在,所以病未痊愈。治疗这种风湿病,如果采用发汗法时,只宜使其微微出汗,徐缓萌发,才能使风邪和湿邪全部祛除。

34 、初病在经,久痛入络。清.叶桂

注释:经,即经脉,是经络的主干,有一定的·循经径路;络,即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叶氏认为,胃脘病初发,每因饮食不慎,寒邪犯胃或情志不舒,以致胃气阻滞,其病在气在经,症见胃脘胀病,痛无定处,时作时止等,治当以舒理气机为主。若脘痛日久,病邪深入络脉,可致淤血阻滞,症见胃脘疼痛,痛处不移,或痛如针刺,甚则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疗又当以活血通络为主。

35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春气融融,故能生物;秋气肃肃,故能杀物。明呼生杀之机者,可与论养生。清程文囿

注释:人欲养生,必先知自然界的生杀之机,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若能胸襟坦荡,宁静淡泊,如春气之和融,必能气血畅达,阴阳相调,自可益寿延年。反之,若长期情志抑郁,正如秋气之肃杀,以致气血失调,阴阳逆乱,必然会危害健康。

36 、凡病目者,非火有余,则阴不足耳。清.程文囿

注释:眼病的病因病虽然错综复杂,但主可归纳为火【热】盛、阴虚两大类。因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目之所以能视万物、辩五色,必依赖五脏六腑精气的上行灌输。木得精气的充养,才能神光充沛,视觉正常。

若脏腑功能失调,出现火热上炎,销铄双目的精液精气,就会发生目疾。以火热而言,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火上逆于目,可发生青风内障【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较绿风内障略轻】、 绿风内障。若肝阳上亢,肝火上冲,可伤及营血,迫血妄行,导致爆盲。

再如七情内郁化火,可致心火上炎,出现两呲红赤,胬肉臃肿等目疾。而肺火雍盛,可致心火气滞血瘀,火郁内发而成火疳【急性巩膜炎】。

以阴虚而言,肝阴不足,营血亏损,虚火上炎,可见两呲淡红,血络隐现,微痒不痛等虚眼病。肾阴不足,肾精不能上承于目,可引起目翳内障,青盲【眼萎缩】等眼病。

此外脏腑合病,如肝胆火炽、肝火犯肺、肝肾阴虚等,均可引起目疾。因此,“火有余”、“阴不足”可以总括眼病的病因病机。

37 、夫温病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清.吴有性

吴氏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纠正了以往对温病以气候失常为因的浅薄认识,提出“异气”的病因观。他认为“异气”有胜于他气,为病颇重,是一种用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物质。

“异气”种种不一,表现的疾病也不相同。不同的“异气”有不同的感受对象。他还提出“异气”有强烈的传染性。吴氏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具体的治则和方药,而是提出新的病因病机说,突破了原有条框,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

38、痰饮之患,未有不从胃起者。清.喻昌

注释:痰饮是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体内某些部位的一种病证。外感寒湿、饮食不节、阳气虚弱等原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皆可致病。由于胃为水谷之海,脾司健运之职,一旦脾胃虚弱,中州失运,升降失常,清浊相混,即可聚湿而为饮。

凡痰饮为患,当责之于脾胃功能失常。喻氏认为痰饮的发生有四种情况。其一,由胃而下流于肠;其二,由胃而傍流于胁;其三,由胃而外达于四肢;其四,由胃而上入于胸膈。此处所说的胃,包括脾在内。

39、燥气在里,耗其津液,则大便秘结。明.龚信

注释:燥邪最易伤津液,而津液耗伤又最易致燥。津液枯涸,肠道失润,则大便秘结。治津枯便秘,切忌妄事攻下,易用“增水行舟”之法。

40 、众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时疫也。明.龚信

注释:天行时疫是一种由时行戾气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其病的发生与气候反常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春夏季节当热而反暴寒,可致时疫流行。饥饿兵荒也是造成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如战争与动乱、暴乱、尸横遍野,会产生疠气传染。

由于时疫发病急、传染快,毒性强,故触之者即病,少有幸免者。时疫的特点是每次流行,病人症状基本都一样,或皆身热发斑、或皆上吐下泻,挥霍缭乱等。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金匮医案讨论会(三)

    来源|青竹医社 本次『青竹360°金匮背诵训练营』通过医案讨论了乌梅丸.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等方剂的应用,以及<金匮要略>中汗法的总结,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结合医案讨论内容,进一步加深 ...

  • 金匮要略浅注-痉湿

    ​痉湿病脉证第二 (痉之为言.强也.其证颈项强急.头热足寒.目赤头摇.口噤背反.详于下文.初起不外太阳.)太阳病(病在标阳.则)发热(邪在肤表.则肤表实而)无汗.(既在标阳.不宜恶寒.而)反恶寒者.( ...

  • 七、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61 .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明.张介宾 注释:本句是"阳非有余"学术思想的集中概括,对于防止生活起居失常而损害人体正常功能,治疗上过用寒凉药物伤害气机是有积极意义的.阳,是指正 ...

  • 五、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41 .盖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明.绮石 注释:七情内伤,直伤五脏,影响气机.如怒伤肝,思伤脾: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等.故七情内伤日久,一则致五脏功能失调,其化生.藏精气功能减退,二则气机失调及血,而气 ...

  • 十二、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111.六腑以通为补.清.叶桂 注释:本句是对"六腑以通为用"的进一步发挥.保持六腑的通畅,保持六腑气机的正常,就是对六腑功能的资助,也就是说,六腑以通为补. 112.恚怒气逆,上 ...

  • 六、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51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黄帝内经> 注释:疟为之病,种类繁多,统称痎疟.夏季伤于暑邪,未即发病,蕴伏于内,至秋与凉合邪,可变身疟疾.痎疟症见多为恶寒壮热,口渴引饮,脉来洪数.或着衣则 ...

  • 十、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91 .阴阳者,天地之造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注释:这句话简明地提出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即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二个方 ...

  • 八、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71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明.张介宾 注释:本语出自<类经>.如说:"奈何今之医家,多不知求本求标,孰缓孰急之道,....且动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

  • 九、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81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黄帝内经> 注释:本语是指虚证不能用泻法,实证不能用补法.否则,就会犯虚虚实实之错,而是必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正治.在临床上虚证的范围较广,从总的 ...

  • 二、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11 .湿气伤人,在上则头重目黄,鼻塞声重,在中则痞闷不舒,在下则足胫跗肿.清.李用粹 注释:湿气即湿邪,为六种外感病邪之一.感受雾露,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均可使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湿病,可出现全身症 ...

  • 三、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21 .人之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明.薛益 注释:胃气受伤则五脏六腑无从禀气,脏腑精气皆虚,所以虚证蜂起. 舌竟无苔,胃气绝也.清.程文囿 注释:强调了舌苔和胃气的关系."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