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7T【灵渠】特种邮票
1998.12.01发行 全套3枚 发行量3059.9万套
(3-1)T 50分 铧嘴及天平(4199.9万枚)
(3-2)T 50分 秦堤 (4079.9万枚)
(3-3)T 150分 徒门 (3059.9万枚)
邮票规格:第1图50×30毫米,第2、3图30×50毫米
齿孔度数:12度 版别:胶印
整张枚数:第1图40枚(4×10),第2、3图40枚(10×4)
设计者:刘绍荟 印制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全长34公里,分南北两段,北渠通湘江,长约4公里;南渠通漓江水系的大溶江,长约30公里。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灵渠得名于它既能随时调节水位,使船只畅通;又能灵活地调节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水位,保证一年四季的通航和灌溉。又因运河地处兴安县境内,又叫“兴安运河”。它沟通了湖南与桂林的联系,亦称“湘桂运河”。运河开凿于秦代,又称为“秦凿渠”。后因漓江上游为零水,又得名“零渠”。唐代改为今名。
灵渠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公元前219年,开始动工开凿。数万军民,“燎石以攻,既导既辟”,夜以继日,历时5年,于公元前214年,正式通航。灵渠工程从兴安县城周围的南徒口至县境的溶江镇,人工开凿6公里,其余部分是利用原有河道经修整疏浚连接而成的。灵渠的建成,把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沟通起来,开辟了一条穿越五岭山脉的水路通道,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灵渠凿通两千多年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一直是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承担了中原腹地和南疆边陲军需民食的繁重运输任务,对我国各民族的统一、南北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起到过重要作用。直到1936年湘桂铁路和公路修通后,它才结束了自己的运输使命而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水渠。但由于战乱,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灌溉面积解放前夕只有两千亩。新中国成立后,灵渠经过精心整治,可灌溉4万亩良田。
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1998年12月1日,为了展示灵渠这一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灵渠》特种邮票,全套3枚。
(3-1)为“铧嘴及天平”。画面为铧嘴和大小天平的俯视图。
湘江上游的海洋河,流到兴安县城东1.5公里的分水塘,河面开阔,水流趋缓。在此建筑拦江滚水坝,既提高湘江水位,又可排洪,起到了平衡南北二渠水量的作用,故称“天平”。北侧一段坝长344米,称大天平;南侧一段坝长130米,称小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相交,是灵渠最重要的主干设施。铧嘴是建筑在大小天平人字形坝体顶端的分水石堤。外围用大条石砌成,中间填充泥石,由于前锐后钝,状似犁铧,得名“铧嘴”。它长73米,宽23米,高约6米,像座小山屹立在分水塘中,既保护大小天平免遭洪水冲击,又将上游来水到此三七分流,即七成水经大天平导入北渠流向湘江,三成水顺小天平导入南渠流向漓江
(3-2)为“秦堤”。画面中景就是泄水天平。在它的附近,还有飞来石、夜月潭等景观。
秦堤为砌筑于南渠和湘江之间的一道石堤,因筑于秦代而得名。秦堤从分水塘起至大湾陡止,全长3.15公里。它的作用是阻挡南渠之水流入湘江,并防止湘江洪水冲盔距南渠进水口约1公里的秦堤上,建有一座长42米、宽18米的溢洪堰。因具有排泄洪水、保持南渠正常水位的作用,俗称泄水天平。其沟造与大小天平相同。
(3-3)为“徒门”。画面为保存比较完好的灵渠陡门俯视图。
灵渠的特点是浅、狭、曲、急。“陡门”就是灵渠浅水段的“船闸”。陡门的构造是在水浅流急的渠段,两岸相对用石块磁两个半圆形导水墙突出渠中,导水墙凸面留有石槽,便于阻水,等水量足以将船只送往下游时即可放行。陡门是现代梯级船闸的祖先。据考证,当时采用船闸式的办法解决入工运河水位高差的问题,不仅在我国是一个首创,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充分显示了我们先人的聪明和才能。灵渠上共设陡门36处,其中北渠4座,南渠3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