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著名的10大名方,专治身体常见病,历经千年验证

01

小青龙汤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02

大承气汤:主治大便干结,脘腹胀满
出处:《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 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2. 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

03

小柴胡汤:主治流行性感冒,妇人伤寒
出处:《伤寒论》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04

五苓散: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祛湿
出处:《伤寒论》
组成: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05

逍遥散:主治月经不调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06

血府逐瘀汤:主治胸痛、头痛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
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07

补中益气汤:主治乏力、多汗
出处:《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

08

归脾汤:主治心悸、失眠
出处:《济生方》
组成: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用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功用: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主治:
1.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 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09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
用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10

温胆汤:主治呕吐、癫痫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陈皮9克,甘草3克,茯苓5克,生姜3克,大枣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