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1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起源和演变1-2(文/李守力)

据《五行大义.论生死所》制表如下:

X

这张表就是最早的五行寄生十二宫。受气,今做绝;生,今做长生;王,今做帝旺;葬,今做墓。
《五行大义》有一句重要的话,也就是《论生死所》的最后一句:“ 五行皆以葬后之月而受气者,以其死还复生,神气不绝故也”。“死还复生”,即生死轮回,先秦阴阳家与道家并无轮回转世理论,所以《五行大义》五行寄生十二宫显然受到佛法影响。我们知道,佛法在中国自汉明帝始兴,至南北朝为高峰,隋唐持续。《五行大义》正是酝酿于南北朝时期,不可能不受到佛法的影响,况且萧吉祖父之弟就是历史上对佛教贡献最大的梁武帝。
佛法有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明,行,识,相当于受气阶段,名色相当于胎,六入相当于养,触相当于生,受,爱相当于沐浴,取近冠带,有近临官,生近帝旺,老近衰病,死近死葬。
《五行大义》叙述习惯与今不同:《五行大义》叙述起于受气,胎,养,终于病,死,葬。这更符合人生历程。今之五行寄生十二宫叙述起于长生,沐浴,冠带,终于绝,胎,养。
五行中的四象木火金水与地支十二宫关系完全形成,但是对于中央土,出现寄行于寅,而且衰病合并为一项都是在申,理论上仍不圆满。
当时仍然对此存在其他的说法,如有“高堂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長(辰)为水土墓”之说,萧吉认为“高堂所说,盖为浮浅”。
萧吉又引《五行书》云:“土虽有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列表如下:

这个四季土的生旺死葬表以后并没有流传。因为受气一项是两个地支,理论也不圆满。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