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走近古建筑修复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已经悄然来临。在端午假期的第二天,正值“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日”,沈阳大学历史专业和人人史学社的同学受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团队的邀请,共同参加了沈阳故宫博物馆举办的“辽宁省首项文物保护工程公共示范和观摩体验活动”——集体参观故宫内暂未开放的太庙古建筑修复过程。辽宁广播电视台、《直播生活》栏目组、中新网等媒体分别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和直播。
一阵小雨并不能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沈大历史系的同学们跟随故宫博物馆的专家老师,进入了沈阳故宫太庙古建筑的施工现场。古建部的老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太庙修复工作的进展,现在的修复工作已接近尾声,细节的修复还在继续,主要有对椽飞头的彩绘等细节工作。在采访中,刘老师为我们科普了椽子的作用,它分为内外两层,内椽叫老椽头,外椽叫飞椽。它们起到承接屋瓦,使雨水外流的作用,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现场还准备了一些椽飞头的图样,和颜料画笔,让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修护古建筑的乐趣。一个个椽飞头四四方方,精巧别致,有万字纹,寿字纹,和支花彩画。典雅的青色绿色上,金箔勾勒出庄严的花纹。大家纷纷动手尝试,彩绘的师傅也来为我们讲解和指导。
天气很快放晴,修复师们顶着骄阳在手脚架上工作。在他们手下,古建筑的画栋雕梁逐渐鲜活起来,远古的斑驳又重现了生机。我们参观了其他的修复现场,然后和老师们一起合影留念。
中国古建筑是人类历史的财富,我们有责任让她在今天依然保持美丽的面庞。代代相传的不仅是技艺,还有一脉相承的匠心。他们的工作虽然普通,却可化腐朽为神奇。我们青年学子也应当秉承对历史的敬仰与热爱,将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传承下去。保护古建筑,守护中国文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