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中医》学中医,翁泉海名声大振的“古开骨散”到底是个怎样的方?
“ 央视《老中医》热播,我们摘录学习剧中的中医知识与方剂”
“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 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大医家为主要代表。崛起于常州,影响到全国。当今的名医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孟河医派的影响。
回顾:第一集中,《汤头歌诀》乃清朝资深中医爱好者汪昂所编著,孟河医派 费伯雄 他1865年完成了《医方论》,对清代汪昂所著《医方集解》中若干方剂的弊病作了批评。所以中医四小经典《汤头歌诀》配合《医方集解》看之后,要注意看费伯雄的《医方论》。
资深中医爱好者抵不住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中医大佬!
以下是正文
01
—
第三集
高小朴多处拜师学医,屡屡遭受拒绝,这嘴巴是一大缺陷,是说情商低呢,还是智商高呢,把霍老先生的病号往外推,显摆,得瑟刹不住车。这酷似某圈的翟天灵,不能太得瑟,自己挖坑自己跳的事情不能做。
血余炭为常用中药,原名乱发,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谓:'发者血之余,┄┄故方家呼发为血余'。今血余不直接入药,须洗净煅炭后始供药用,名为'血余炭'。
[性味] 苦、微温。
[功用] 消瘀,止血,利小便。
[主治] 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妇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证。熬膏外敷止血生肌。
[用量] 3.5g~7g。
[禁忌] 内有瘀热者不宜。
[附注]人发多煅炭入药,生用仅在熬膏药时用之。
发为血之余,血如何余出来,诸阳之会在头,阳气蒸腾,必能蒸腾津液和血,阳气太旺太过,血余则枯,柔润欠佳;火候刚好,乌黑的头发如森林般茂盛且生机盎然;诸阳之会不及,则津液和血众多,然后火力不足,不能炼化,发质油腻如潮湿的柴,毛囊油脂过多而森林被淹,头发逐渐稀少。
发为血余,如森林树木之意,具有生机,烧灰存性,入血分,且能活血化瘀,同气相求且能止血。
02
—
第四集
赵闵堂得瑟,想打出中医妇科的名头,洗去双手沾的污渍,可惜技不如人翁泉海主动挡刀,开出如下处方:
血余炭出现了,其性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的作用,且能止血,防止崩漏,大出血。
经反复修思考之后,第一次尝试的处方中,翁泉海删掉了大川芎这一活血化瘀之药,大川芎乃血中气药,能活血,行血,化瘀。添加川牛膝一味,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能把淤血往下引,迫使死胎从而从下部排出。
然而,药力太轻,服药后的产妇痛的死去活来,死胎仍然没有下来,为此翁泉海在有七分把握的药(用了古开骨散,加川牛膝一味),顺利的排出了死胎。看看赵闵堂是如何看这个方子的。
这个方子讲了一个下水道堵塞的故事:
赵大夫这个水管工人虽然是熟手,但是业务能力稍显稚嫩,瘀堵严重之后知道如何操作,但是限于对工具的使用不熟悉。仅仅用小短腿的工具不管用,要用长的,够得着的,通的下的工具。
翁泉海这个“超级玛丽”水管工人还是很称职的,补血活血止血的当归川芎血余炭,都准备好了。下水道口也打开了(龟板),就相当于”一团杂乱的淤泥“(死胎)在下水道口,家里其他一切都准备好了,能量充足,黄芪都用了四两,吃饱了饭,力气够大,但是一坨淤泥也在下水管口,但是偏偏“皮老虎”(抽气式马桶疏通器)太小,力气再大使不出力,就在下水道口下不去。
这时候翁泉海的大号“皮老虎”一来,一下就把“一坨淤泥”给通下去,排出了下水道。这不能说是翁泉海捡便宜,还是赵闵堂棋差一招。
这说明:一个称职的水管工人是敢于下死胎。(但是风险大啊!)
古开骨散到底是个什么方,来看一下这个方子的演变过程。
古开骨散出自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怀胎说》。
“古开骨散,治难产。
当归一两,川芎五钱,龟板八钱,血余一团烧灰,加生黄芪四两。
水煎服。”
那么这个方是不是王清任先生的原创方呢?
非也。
古开骨散是个3.0版的方子
2.0版叫“加味芎归汤”。
王清任先生在2.0版的“加味川芎归汤”基础上加了大剂量的黄芪,
加强了其补气行气的功效。
这个2.0版的加味芎归汤
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产科兼妇人杂病科·保产》:
“加味芎归汤,治产五七日不下垂死者,及矮小女子交骨不开者。
上用川芎、当归各一两,自死干龟壳一个酥炙,多男女者妇人头发一握烧存性。共为散。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服。
屡效,约人行五里,生胎死胎俱下。
无自死龟壳,用钻龟废壳亦可。”
那这个方是不是危亦林先生的原创方呢?
也不是。
这个方是从宋朝1.0版的“龟甲汤”的基础上重用当归,加川芎化裁而来。
那么这个1.0版的龟甲汤出自哪里呢?
出自《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子死腹中》
“治产难,或子死腹中不下。
龟甲汤方
龟甲(醋炙),当归(切炒各半两),乱发(一块鸡子大取产多者妇人发于瓦上烧灰)
上三味,先细研发灰,次入当归末,以水一大盏半,煎取八分,然后下龟甲末,煎五七沸。分为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更服。”
《圣济总录》这本书的作者是哪位医家呢?
其实,
他不是一位医家,
他是一个艺术家,
还是个中医爱好者,
他的本职工作是管理国家,
但是他是一个除了本职工作干不好,
其他工作都做的挺出色的同学
《圣济总录》的主编就是他。
所以,从鳖甲汤到加味芎归汤、古开骨散,甚至到剧中所讲的古开骨散加牛膝,说明四个问题:
第一、中医都是一步一步发展的,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第二、中医并不是简单的套方,有时候多一味药,少一味药,可能效果天差地别。
第三、“流派”、“世家”虽然有其自身特色,但最常用的还是这些经典之方,所以要过于迷信秘方。
第四、中医爱好者有时候对中医的贡献比中医还大。
第五、医生真的是个高危行业呀。
最后附几则相关的医案,供大家参考:
地官李孟卿,娶三十五岁稚女为继室,妊娠虑其难产。
与加味芎归汤四剂备用。果产门不开,服之顿然分娩。(薛己《女科撮要·交骨不开阴门不闭子宫不收》卷下)
西宾费怀德之室,下血甚多,产门不开,两日未生。
服前药(加味芎归汤)一剂,即时而产。已后育胎,并无此症。(薛己《女科撮要·交骨不开阴门不闭子宫不收》卷下)
陈某,妊娠8个月,胎动消失7天入院。诊断为胎死腹中。入院后未用其他方法治疗。
诊其舌淡嫩苔薄白,中有剥苔,脉大而数重按无力。
根据舌象脉象的分析,舌嫩苔剥是津液受损,脉数大无力是气分不足,脉舌合参属气津两虚。
间诊知其妊娠反应较甚,呕吐剧烈,致伤津耗气。
但胎死腹中属实证,是病实而体虚。
考虑不宜纯用攻法。
一诊:治则以养津活血行气润下。
药用:沙参、当归、桃仁、枳实、玄明粉。
另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以配合治疗。
连用两天,腹中动静全无!
二诊:寻思试与平胃散加味如何?
乃照病例一之方二剂。
第一剂服后滑下大便二次,第二剂则毫无反应。
三诊:改用脱花煎(川芎、当归、牛膝、车前、桂枝)服一剂,死胎依然不下。
四诊:连用数方攻之不动,改用补气活血法。
药用:五爪龙、党参、陈皮、当归、川芎,但亦无效。
五诊:考虑前方补气行气之力不足,便改用加味开骨散。
药用:北芪四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血余炭三钱,龟板八钱(缺药)煎服。
下午4时许服药,6时许开始宫缩(约10~20分钟一次)。晚上8时加用按摩针灸。
先指按三焦俞、肾俞以行三焦之气,但按摩后,宫缩反而减弱减慢。
改用艾灸足三里这一强壮穴以增强体力,灸后宫缩随之加强,约10分钟一次,收缩较有力,灸半小时停灸。
继用针刺中极穴,每2、3分钟捻转一次,针后每1一3分钟宫缩一次,宫缩甚为有力,共针15分钟,停止针灸治疗。
是夜11时,死胎产下,为脐带缠颈的死胎。(亚钢《新中医》1972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