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庵 论“舌上齿痕”

中医诊病,全凭四诊为依据,而四诊之中。望诊居其首,望诊又以“舌诊”为重,舌边出现齿痕,是“舌诊”上常见的征象。在临床辨证上,一般以舌现齿痕以为内虚,其实并不尽然。

笔者临床近五十年,少时治病,见舌现齿痕亦多以补虚施治,不见显效,有时竟反使病情加重,舌边齿痕愈加突出。经过反复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点滴经验,兹分述如下,以求同志指正。

〔内虚齿痕〕

凡心脾气血不足,其舌质多瘦薄萎小,舌面嫩红无苔,纵然有苔,亦黯晦无华,整个舌体望之缺乏神气,舌边齿痕,较深而密,凹度明显。五脏、六腑之气,均上系舌本,以其气血不足,舌体失养,故出现齿痕。其症状表现,多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心累气短,头晕自汗盗汗等一系列的虚象表现。在治疗上,大体以双补气血为主,方知“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归脾汤,参麦散,归芍六君汤……按症选方,酌情加减。

〔痰火阻郁齿痕〕

其人素蕴内湿,又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厚味,以及生冷瓜果等物过甚,湿热内合,聚液成痰,痰滞火灼其津,不止润舌体,舌边亦出现齿痕。其舌质略肥胖,舌上苔白腻粘滞,气粗口中有腥味。舌边尖紫红,舌边齿痕较浅,凹度之象略疏。其症状,有呕恶,吞酸,眩晕,恶梦多,胁痛,腹泻,口舌发炎,头疼……。在治疗上,大体以祛痰清火,利气除湿为治,方如:“清气化痰丸、蒙石滚痰丸,金沸草散、涤痰汤、二陈汤等”按症加减。(按虚症气弱、亦出现舌质肥胖,但虚症肥胖之舌,淡滑乏神。或沙白乏神,痰火舌胖,舌苔白腻粘滞。口有腥味,所谓“痰臭”,舌面不乏神。)

〔气热齿痕〕

肺主一身之气,肺燥则失其清化,其气佛郁化热,气热不化液,舌体亦失其养,舌边亦现齿痕。舌质燥乏津,苔沙白粗浊布满尖边,舌边沿齿痕呈波折纹,凹度面较宽。其临床症状多:“咳逆上气喘息,胸闷背胀,便秘,气壅肋疼……。”在治疗上,应平肺燥,清肃肺气,助其清化。方如:“桑菊饮(去桔梗加枯芩)、泻白散、清天饮(是余自制方:桑叶10g、杭菊10g、枇杷叶30g、水苇茎30 g、薏仁30g、冬瓜仁25 g、豆卷30 g、通草10g,滑石30 g、车前草30 g)随症加减治之。

〔血燥齿痕〕

水阴不足以濡血,因致血燥,血燥舌体亦失其濡养,亦出现齿痕。其舌干红乏津,其齿痕则呈现在舌尖上,凹度深,舌边不见齿痕。症状:上则吐妞,下则便血溺血,以及经血不净,甚而崩血,一切血证随之而起(包括高血压)。在治疗上,应主以甘寒清降之品,还不能轻易浪用二地、二冬、阿胶、五味、枣皮,玄参等滋腻之味,因此类药最易凝滞气机,反使水阴不得敷布,其血愈凝滞,其燥愈炽。余治此疾,自制“旱茅汤”旱莲草25 g、白茅根30 g、藕节30 g、侧柏叶20 g、瓜壳15g、仙鹤草25 g、槐花12g、紫草15g,此方一派清降甘寒之味,既平其血燥,又可助化水阴,凡属血燥之症均宜,余用之数十年,每收到满意的效果。每见因血操引起的舌尖齿痕,服此方随即消失,血症亦愈。凡血燥之症均宜,独血寒之症则不宜用此方。血寒之症,舌质滑淡,舌边齿痕锯齿之尖突,且有小腹冷胀的感觉,洽血寒又当用“温经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英汤”,温血通阳之剂。

〔风湿内郁齿痕〕

风湿内郁,致气血失其流畅,气液不营舌体,舌边呈现齿痕、舌质多见腐红、苔白腻、舌心及舌尖均有痰点,整个舌体边沿布满齿厦,凹度高低不匀。症见:心烦、一身尽疼,或四肢关节肿痛。法当以流畅气血为主,辅以驱风除湿之味。方如:“羌活胜湿汤、胃苓汤,当归拈痛汤、化瘀血汤……”按症选方加减。

〔伤食齿痕〕

饮食伤胃,胃气堵塞,其症痞闷不思食,口渴便秘腹满,或腹泻,或胃腹痛。舌体近根处,有厚白垢苔,舌边沿内侧上,有凹度起伏之齿痕,浅而不深,起伏波度较宽。因其胃气阻滞,其气津不上润舌体,故亦现如上述之齿痕。

治当主以消导,使胃气通和,症自得愈,齿痕亦自消失。如果因循过久,胃之真气转伤,反致轻病转重,选方:如“保和丸、楂曲平胃散,六和定中丸、芷香饮(自制方:白芷10g、香附8 g、建曲12g、莪术10g、薤白12g、焦楂15g、炒麦芽30 g、青篙8 g。胃热加连翘、黄芩;胃寒加草蔻、草果仁。)随症加减。

〔血瘀齿痕〕

瘀血停滞于脏腑或经隧之间,其症或胁、腹积块而痛,或身之局部肿胀而疼。妇女则经期紊乱,多有心情烦躁之状。因血瘀积,其气津亦不上达舌本。舌上亦出现齿痕。舌面呈现紫黯色,但齿痕表现在舌心两边,约离舌边一公分远近,凹度稍深。有些舌面上亦有苔,舌上杂现很多瘀点。治法:首当逐瘀,通经行气,逐瘀之药,最效莫如穿甲珠,因其是血肉之品,其效最速,且须多用方效。二十五克至四十克均可审用。方如;“佛手散、化瘀血汤、血腑逐瘀汤,失笑散……”在用药时。又必辨其症之寒热虑实,随证加减方妥。

〔火郁齿痕〕

火郁不得发越,其症口糜咽疼,目痛耳鸣。头牙暴痛,眩晕便秘溲赤……。火郁则液伤,液不足以营润舌体,舌边出现齿痕。其舌质红燥,舌苔沙白乏津,齿痕出现于舌之边尖,凹度深缺明显。经云:“火郁发之”当用升阳散发之剂。“升阳散火汤 ,泻黄散、丹扼逍遥散、自制轻阳汤……”随症加减。

(自制轻阳汤方:蝉蜕10g、荆芥花10g、防风l0g、薄荷l0g、桔梗12g、大力子15g、僵蚕10g、钩藤10g,菊花10g、桑叶10g、蔓荆子10g)

〔其它〕

舌边出现齿痕,是舌诊的一部份征象表现,这种表现是包含着多种病因的,而多种病因之中,又以实邪为多,虚证较少。

如因风扬内动,痰火壅闭、津液凝聚成痰,不能上通舌体,舌边沿往往呈现明显的深度齿痕。如误以为舌现齿痕,认为阴虚,投以大剂滋阴柔液之味,多致痰塞壅闭而死!

有暑毒内伏,其气津为邪火所灼,亦不上濡舌体,舌边亦现波皱式之齿痕,如用滋柔之药,亦是大错。

又有因故熬夜伤阴,气阴伤,则导致血热气燥,其津亦不能上通于舌,出现齿痕,其齿痕凹缺起伏,呈现在舌前段之边沿上。在治疗上,不但要忌用温补,而滋阴之二冬、二地、玄参、阿胶、白芍、五味、枣皮、玉竹、龟板等味、亦不应轻易浪施,但须先平气热,清其血燥,用甘寒药,其水津自复,病自得愈,齿痕亦自消失。如投滋腻之味,反使气热血燥闭郁不解,齿痕愈深,病愈深伏,不但滋阴药不宜。就是苦寒清火之味,亦不宜用,因苦寒生燥,燥则津液更伤,亦与血燥气热不宜。用甘寒之品,不滋不腻,既解血燥,又清气热。药如:旱莲草25 g、白茅根30 g、藕节30 g、侧柏叶20 g、瓜壳15g、仙鹤草25 g、槐花12g、紫草15g等。

因忧思愁苦,情志不畅的“郁症”。忧则肺气郁,思则脾气困,愁苦则心肝之气结遏不解,正中叶香岩所说:“五志之阳,皆从火化”煎熬津液,莫此为甚。舌体失其养,齿痕显然而起,是症其舌质多尖薄,舌边齿痕如大锯齿之尖形,舌面淡红,虚象毕呈。如用“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参麦散……”一切滋补之剂。

有些病例初服滋补,略有小效、续服则往往腹满胸胀,食减、咽痛、口舌肿滥等不良反映,舌上齿痕愈明显不退。余在少年时常遇此疾,亦认为舌上有明齿痕,总属内虚,常用上述各方加减,受到连续的挫折后,始悟出“郁症”虚实,在实邪之中,往往出现一些假象:知“郁”多气滞,多血燥,多痰阻,多痰积,多内热,凡此皆可阻滞水津不上升敷布,舌体失养,因之出现齿痕,其根源多属实邪。与阴血内亏,心脾两虚劳损不足的“虚郁”有别,致于实邪之“郁症”其治法应:“解肺郁、舒脾困,宣通心气”宜以甘寒之品,略加芳香化浊通挤之味,药如:“批把叶、杏仁、瓜壳、通草,丹参、薤白、橘络、玉京、香元、薏仁,桔梗、神曲、藿香、桅子、丹皮、香附、天竺黄、冬瓜仁、白茅根、水苇茎,丝瓜络、桑枝、豆卷……。”按症酌情加减选用,用之得当,“轻可去实”至于轻易滋补或温燥,皆有后患。

综上所述,观察舌上齿痕,需结合舌质的整体以及苔色、并连系症状,全面分析,方不致误。总之舌上齿痕的出现,决不是一概属虚,而是多种病因,由内达外出现于“舌诊”上的病邪征象,这些病邪,因于内伤的比例很少,而属于实邪的却较多,在研究“舌诊”对舌上齿痕这一征象,是值得分析注意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