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妃的原型是年羹尧的妹妹,并不是满族,雍正皇帝为何要娶她?
年羹尧是清康熙、雍正朝的名将,也是雍正皇帝能够坐稳天下出力最多的人。但因为自身在性格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自身狂妄自大,导致最终被杀。而他亲妹妹年氏是雍正的一个妃子,年羹尧家族祖上是汉人,这是否和满汉不通婚相悖呢?
年羹尧的妹妹年氏是清朝历史上首位有汉族血统的贵妃,并且和雍正皇帝生育了三子一女,可惜的是后来都没有成活。据说华妃的原型就是年氏,雍正皇帝还很宠爱年氏。即使年羹尧被雍正皇帝处理了也没有连累到年氏。即使有满汉不通婚这个规矩存在,作为皇族的胤禛自然是不敢随便破坏,并且这要得到他的父亲康熙皇帝认可。
其实,有一个比较常识的认识错误,那就是虽然有满汉不通婚甚至说旗汉不通婚。但对于满人的定义,还是不是那么清晰。清朝起源于女真的建州部,逐步形成了以建州女真为核心,以海西女真为主体,融合了蒙古、汉、索伦部等形成的新的力量,并实现了占据东北,与明朝对峙的局面。这一过程中八旗制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和建立后金后,在原来女真各部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周边蒙古、汉人编入八旗,形成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后来还有抓获的罗刹(俄罗斯)人形成八旗。准确地说组成清朝的满族,其形成就是和八旗制度密切相关的。随着清朝逐步统一全国,汉族士大夫阶层开始接受这个关外政权,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入仕。在入仕的过程中能够入旗也是很多人的想法。毕竟八旗是这个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很多特别有能力的家族取得了入旗的优待,还有人实现了抬旗的愿望。
而八旗并不是每个旗地位都一样的,两黄旗和正白旗因为是有皇帝亲自统领而地位高,被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被称为下五旗。由下五旗进入上三旗被称作“抬旗”,而由八旗出去成为平民叫“出旗”。一般情况,自愿出旗的很少,旗人属于特权阶层,享受很多待遇。只有很多犯了错误的人,才被开除旗籍。八旗制度既是一种军事编制,也是一种类似于今天户籍制度这样的人口管理制度。战时,属于军队编制,旗主成为军队的统帅,平时负责组织从事生产活动。八旗制度使得清军的战斗力得以充分保障。
年羹尧一家属于汉军旗人,按照道理来讲,是属于贵族一层的,因为妹妹年氏是雍正皇帝的贵妃被抬入了汉军镶黄旗,成为汉军里面的上三旗。而因为和雍正皇帝的这层特殊关系,在九子夺嫡的重要时刻,他选择了支持自己的妹夫雍亲王胤禛。尤其在清朝西北用兵的过程中,作为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很好的节制了康熙皇帝第十四子胤禵,避免了出现兵变。同时,由于年羹尧特别能干,雍正皇帝也很器重他,并没有拿他当作外人,给他的待遇也非常高。这本来是好事,可惜的是年大将军逐步飘了起来。
但年羹尧属于作得比较狠的一位,没有认识到伴君如伴虎的危害,逐步膨胀到雍正皇帝都无法忍受的地步,只能说自己想作死谁也没有办法。被削夺官爵,逼其自尽,终结了显赫的一生。在清朝还有一位比年羹尧家族更厉害的抬旗情况,那就是佟养真家族。他们这个家族出了一个足以抬旗的人,那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对于这个家族究竟是辽东汉族还是生活在辽东的女真人还存有争议。但因为康熙皇帝的原因,这个家族最初入汉军镶黄旗,后来直接改成了满洲镶黄旗,成为了上三旗。入旗和抬旗还是看统治者的意思。
胤禛娶年氏,是有顺治皇帝娶佟佳氏的先例。在往上有皇太极娶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在通婚这方面,清朝虽然也遵照一定的规矩,但谈不上保守。胤禛娶年氏为侧福晋,体现了清朝对于年氏家族的拉拢,作为旗人的年家与皇族通婚也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这种八旗制度在清朝后期成为了一种阻碍,很多八旗子弟不学无术,成为寄生虫。在清朝灭亡后,没有了特权和优待,很多旗人破产。现在满汉不通婚早已不存在了,满族和周边的汉族等民族通婚的很多,真正实现了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