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房”走出的革命领袖
2021-07-30 09:02:48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陈 婧 魏哲帆 柳苦民故居现貌。柳苦民革命烈士证明书。在温岭市温峤镇岭脚村,有一栋传统建筑,名“大寨房”,看着不起眼,意义却深远。这里走出了一位浙南地区的革命领袖——柳苦民。现留的房子,是柳苦民已故的儿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新翻修的。屋内柳苦民的遗物现大多已存放到当地的纪念馆中。
坞根红二师指挥部台门。一位于梅溪入海处的岭脚村,人杰地灵,景色宜人。1897年11月22日,柳苦民出生于此。其父柳于鹏,靠务农和帮佣为生,家境贫困。柳苦民排行第二,按宗谱“志”字辈,取名“志廉”。志廉5岁时,双亲相继离世,姐弟俩靠着年迈的爷爷艰难度日。1908年,爷爷去世,姐姐嫁人,从此志廉成了孤儿,被迫辍学,靠帮人家放牛以及叔伯舅父的接济度日。18岁的志廉自食其力,向亲友借了些本钱,做起卖货郎,在坞根、沙山一带,走村串巷,送货上门。志廉吃苦耐劳,除了卖货,还时常在缸窑做工。就这样,他省吃俭用,25岁那年成了家。1926年底,受革命浪潮影响,温岭的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志廉积极投身其中。次年,经梅溪小学校长俞诗言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苦民”二字,是志廉给自己取的新名字。1928年1月,中共温岭县委成立。柳苦民当选为县委常委,被任命为军事委员。而后,他化名赵连福,离开妻儿,前往温岭西区、北区,组织群众抗租反霸,发展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这位贫苦出身的农民,在党的培养下,走上了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革命道路。
柳苦民故居现貌。二1928年秋,柳苦民受中共温岭县委指派来到坞根,以溪头、东里、前山三个支部为基础,白天挑着货担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晚上就秘密联络支部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发展程顺昌、赵裕平、程小林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组建了街头、西山下、寺基村党支部,党员达50多人,这些党员后来都成为红二团(师)的骨干。柳苦民很清楚,建立革命的武装队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枪支弹药,购买资金的筹集就成了最大的困难。“非常时期”,需要使用“非常手段”。柳苦民通过“强绑”(对大地主)、“强借”(对一般地主)、“强赠”(对一般殷富户),向恶霸地主、土豪劣绅、股实富户们摊派,筹集到第一笔资金,陆续从上海、温州等地购入枪支弹药,紧接着,收缴了附近地主民团和乡保卫团的武器装备,进一步武装游击队。因民众觉悟不高,工农武装队伍的建立也非常困难。柳苦民亲自进行革命宣传发展党员,后将保卫团、土匪、海盗进行收编,迅速扩充队伍力量,为后来反围剿的胜利打下了队伍基础。在中共温岭县委的领导下,以坞根为大本营,坞根、青屿、江厦等农民赤卫队联合起来,于1930年3月,在坞根横坑溪回龙宫召开坞根游击大队成立大会,柳苦民任大队长,下辖20多个游击分队,队员共有400多人。1930年5月,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浙南红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7月24日,浙南特委和红十三军军委军事会议决定,将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团”。同年8月,又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柳苦民任主要领导人。在柳苦民等人的带领下,红二师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英勇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队伍一步步走向成熟。
柳苦民革命烈士证明书。三柳苦民文化程度不高,但这位从贫苦农家走出来的革命者,在军事方面展现了天赋。在他的领导下,数十次的游击战,三次规模较大的反“围剿”,玉环茶头、坑边岭伏击战等重大战争,都取得了胜利。1930年12月12日,柳苦民在坞根上街遭到暗杀。他的被害,也是红二师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失去主心骨的红二师,在战场上遭受一连串的失败:1931年2月,温州夺轮失败,叶勉秀等12名战士被捕。同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二师主力受到重创。随后,国民党在温玉乐边境及各革命根据地展开拉网式“围剿”,红二师队伍溃散,只有少数红军战士坚持在乐清湾、漩门湾一带海上活动。因种种原因,这支革命队伍的英勇事迹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直到改革开放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党史部门周密的调查研究,198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柳苦民为革命烈士。1984年,中共温岭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烈士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坞根西山建立了纪念碑,并建立烈士陵园。2017年,坞根镇把柳苦民的牺牲地——坞根上街的那一间民房,作为革命遗址保护场地。今天,当我们再次拜访柳苦民的故居和他的牺牲地,我们仿佛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一个个为革命理想奋不顾身的身影,听见了一个个革命先驱吹响的冲锋号角。本文参考:中共温岭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峥嵘岁月——温岭革命史》、《温岭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