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闯祸了,上海上千人分批赶到江边,忙一个小时就走

昨天(7月30日)晚上,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在渤海海面变性为温带气旋,20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然而“烟花”的后遗症还未完全消除,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随潮水涨落被推到公园临江堤岸的大量水上漂浮垃圾仍未清理完毕。

今天上午,响应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浦东新区海塘和防汛墙管理事务中心发出的公益净滩倡议,近千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捡一个小时的垃圾,尽快还市民游客一条美丽的滨江岸线。

公益不忘防疫

早晨8时,上海滨江森林公园门口已有志愿者抵达,但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不容松懈,园方严格要求志愿者出示随申码和参与净滩活动的预约记录,并要求志愿者在活动中始终佩戴口罩。

“上午是公益组织专场,有近20个团体,下午才向个人开放。”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园长毕庆泗表示,净滩活动的参与者被分成人数不超过50人的多个小组,彼此之间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均匀分布在公园2公里长的堤岸上,大概的密度保持在每一到两米一个人。

为防止人群长时间聚集,园方要求所有小组的捡拾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超出时间就劝离,换另一批上。

园方还准备了3000多个垃圾袋、300多把铁锹、1500副手套、2000个口罩,提供给志愿者,这些工具或防疫物资均事先经过消毒处理。

出于安全考虑,此前风雨中被冲垮的沿江护栏区域内的垃圾,已事先由公园保洁人员清理,此次净滩活动不对外开放。

雨中热情不减

今天10时后,突然下起大雨,但熄灭不了志愿者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热情。雨势稍歇,就有志愿者从雨棚里走出来,继续忙碌。

人群中,一支戴着头盔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上海“骑众驴窝”骑行队的队员,大多数队员都是退休职工,此前多次前往三甲港、佘山等地参与捡拾垃圾的公益活动。

这支队伍里,最远有住在闵行的志愿者。陆影丽今天清晨就从家出发,一路骑到嫩江路码头,摆渡到浦东,再继续骑到公园,单程55公里,花了4个多小时。

“脏?不怕!我们插队落户过,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这次台风对上海的影响不小,我想尽点绵薄之力。”陆影丽爽快地说。

除了老人,孩子们也不甘落后。来自南汇四中的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租了辆大巴,8时就出发往公园赶。他们捡完垃圾还认真地进行分类,不怕脏不怕累,干劲满满。

“海洋垃圾里有很多塑料,它们会伤害动物,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初二学生凌胂豪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意义不止净滩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刘永龙也带着团队来助阵。这个公益组织今年4月以来已经组织或参与了50多次净滩活动。

“净滩是处置暴露垃圾的有效手段,它其实还有教育、科研等功能。”刘永龙表示,在净滩的同时,团队还对海洋垃圾的组分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目前得出的结论是,全国海洋垃圾里,塑料垃圾占到了总量的六成到八成,而上海沿海地区的海洋垃圾中,塑料垃圾的占比高达九成左右。

除了组分研究,该团队还会逆向追踪这些海洋垃圾的来源,“通过经年累月的数据,分析出生活源、渔业、建筑业等源头垃圾产生量的变化,供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参考。”刘永龙说。

另一家公益组织“捡拾中国”的负责人也表示,今天志愿者现场将垃圾分类成可回收物、干垃圾和有害垃圾后,会为参与者做一次现场讲解,比如为何海洋垃圾里的纸类只能算作干垃圾,因为在阳光曝晒、海水侵蚀等作用下,纸类已经失去循环利用的价值,这也提醒大家在产生源头做好分类投放的必要性,乱扔会让垃圾失去“重生”的机会。

记者从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了解到,今天的净滩公益活动清理出近1500袋共15吨垃圾,干垃圾占到97%。

台风“烟花”过后,多家沿江单位防浪堤都受到漂浮垃圾的“侵袭”,包括海通汽车、明东码头、浦东集装箱码头、中石化上海东方石化储运有限公司等。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长江口管理站站长沈文良说,台风走后这几天,各单位都按照责任区制度奋力清理“上岸垃圾”。截至昨天,16家单位已清理垃圾80多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