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毕加索、康定斯基丨表现主义大师的情感释放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表现主义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最初出现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表现主义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艺术家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而是对客观形态进行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以此强调表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国外的表现主义艺术大师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蒙克、毕加索和康定斯基。

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他的绘画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呐喊》、《马拉之死》、《吸血鬼》等。
《呐喊》
《呐喊》又名称《尖叫》 ,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绘画著名的作品。画面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有人认为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人被存在主义的焦虑侵扰的意境。
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
《马拉之死》
1907年,蒙克从达维特的《马拉之死》一画中受到启迪,以印象派惯用的模糊化效果,借此主题平铺两人之间关系。题名为《马拉之死》。故事讲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马拉在处决路易十六后遭遇女刺客刺杀。此画他作了两个稿子,彼此在细节上略有差异,但构图上基本一致。这是蒙克在精神分裂以前的作品,就其作品动机来看,蒙克这时对于性吸引、暴力和死亡的主题感兴趣。画家此时的精神也已濒于崩溃的境地。
女吸血鬼专心吸血弄得脸颊上沾满血迹,而男人因为失血过多昏迷,或是已经死了,自然垂在女人的怀中。即使理解可以改变,但画面中人物那种温暖的感觉还是挥之不去,似乎在用一种暖性的、有爱的成分的感觉表现冷酷的状态,表现死亡,从而更加突出吸血鬼的残忍,她可以享受般的吸允着一个将死的人的血,可见其吸血鬼的毫无人性的本质。用唯美的画面表达压抑、血腥的涵义,这也许只有精神病人蒙克才能想到,让人们看到这幅画由温馨慢慢转为不安,而后恐惧,不得不说这是一幅极佳的作品。

巴勃罗·毕加索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梦》
这幅画作于1932年,能够说是毕加索对肉体与肉体的爱的最圆满的表现。线条轮廓勾勒女性人体,并置于一块红色背景前,女人肢体没有作更大剖析稍作夸大划分,颜色也极端单纯。作品是毕加索平面派描画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作风相分离的产物,是形象极端自在性--线条和颜色自在组合的杰作.。毕加索用最简单的绘画表现出了一个在梦境和理想中的少女,他共同的表现手法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想自在性。
《格尔尼卡》
这幅乍看之下视觉感官错乱不堪的作品,在静态二维平面上表现了同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多个场景,实现了一般情况下只有电影才能够呈现的动态效果。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所有视觉工作者膜拜的图腾,祈愿和平的象征。
《亚威农少女》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瓦西里·康定斯基

瓦西里·康定斯基(格里历1866年12月4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但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青骑士'。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代表作品有:《构成第十号》、《带有弓箭手的风景》、《蓝色之山》等
《构成第十号》
这是康定斯基伟大的“构成”系列的最后之作,也是相当特别的一件作品,因为康丁斯基使用了很少用到的黑色当背景。而这实验使画中的主题有了华丽的璀璨感,缤纷飞舞的小色块,更使它充满了欢乐的幻想气氛。而这幅作品之创作与二次大战爆发同年,其实正表达出康丁斯基对残酷无情战争的一种反讽。
《带有弓箭手的风景》
在这幅《带有弓箭手的风景》中色彩是那么鲜活灵动、夺人眼目,强烈扩展的色彩张力使场景本身的构型被弱化,乍一看几乎分辨不清。由色彩拼缀而成的画面似乎要努力摆脱描绘空间和造型的目的。实际上,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距离康定斯基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抽象作品《即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也正是他思考和酝酿写作他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的时期。
《蓝色之山》
一战爆发后,穆特和康定斯基的关系也随之破裂,穆特离开了德国,而康定斯基则独自回到俄国。战争期间,穆特一直在斯德哥尔摩等待战争结束后与其会合,而康定斯基却通过信件终止了两人的情侣关系。
这对穆特造成了极大的感情伤害,她在艺术中释放着悲伤的情绪。在爱恨交织的情绪中,穆特度过了余生。直到去世之前,她一直居住在穆尔瑙,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