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诗经》课堂 ||《豳风·七月》/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533期B)

天语说: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极少。而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面。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红

编辑/清慧

闻天语讲诗经: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及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极少。而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面。

豳国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凭着祖传观察经验,农夫们知道夏天完了,秋天来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

匆匆又是数日,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星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星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这时天气渐渐转凉了。

这天我们的行人来到豳国,看到这个村落正在举行宴饮,盛况空前的宏大,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聚在一起,他们相互邀饮,举杯庆祝,这时其中一个男人开口唱:“又是岁末清寒,不经意之间,时光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没有像样的御寒的衣服,怎么才能度过这寒冷的冬天?接着又有一女子站起来唱道: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背着筐儿结伴儿去采桑。我们不求奢华只求暖,虽有薄田,满怀希望又不容乐观,只求老天让我们把剩下的岁月一点点过完。如果在年初的时候就想到年终的收成,那么这一载光阴似乎可以悠悠地过,细水长流,不无激情地豪饮痛醉一番。”其他的人也跟随着唱了起来,声音此起彼伏在村庄的角角落落……

我们的行人听到这沧桑的歌声,赶紧用笔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豳风·七月》。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huǐ),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bì)发(bō),二之日栗[lì]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jùn) 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fán)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qiāng) ,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jú) ,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yāo ),五月鸣蜩(tiáo),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tuò)。

一之日于貉 [hé] ,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 [zōng] ,献豜 [jiān] 于公。

五月斯螽 [zhōng] 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 [yù],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chū]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 [jí] 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 [xiǎng] ,曰杀羔羊。

跻 [jī] 彼公堂,称彼兕(sì) 觥(gōng),万寿无疆。

注释:

1.七月流火:火(古读huǐ),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流,流动。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2.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3.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

4.觱(bì)发(bō):大风触物声。

5.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6.褐:粗布衣。

7.于:犹“为”。为耜是说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

8.趾: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9.馌(yè):馈送食物。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畎:指田地中间的沟。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给耕者送饭。

10.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11.春日:指二月。载:始。阳:温暖。

12.仓庚:鸟名,就是黄莺。

13.懿(yì)筐:深筐。

14.微行:田间的小径。

15.爰(yuán):语词,犹“曰”。柔桑:初生的桑叶。

16.迟迟:天长的意思。

17.蘩(fán):指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祁祁:众多(指采蘩者)。

18.公子:指国君之子。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19.萑(huán)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20.蚕月: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

21.斨(qiāng):方孔的斧头。

22.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23.猗(yǐ):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 女桑:小桑。

24.鵙(jú):鸟名,即伯劳。背灰褐色,尾长,上嘴钩曲,捕食鱼虫小鸟等,是一种益鸟。

25.玄:是黑而有赤的颜色。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

26.朱:赤色。阳:鲜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

27.葽(yāo):植物名,今名远志。秀葽:言远志结实。

28.蜩(tiáo):蝉。

29.陨萚(tuò):落叶。

30.貉:通“祃(mà)”。田猎者演习武事的礼叫祃祭或貉祭。于貉:言举行貉祭。

31.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32.缵(zuǎn):继续。武功:指田猎。

33.豵(zò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

34.豜(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

35.斯螽(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动股”言其发出鸣声。

36.莎鸡:虫名,今名纺织娘。振羽:言鼓翅发声。

37.穹:穷尽,清除。窒:堵塞。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

38.向:朝北的窗户。墐: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

39.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40.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

41.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

42.菽(shū):豆的总名。

43.剥(pū):读为“扑”,击,打。

44.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45.介:祈求。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46.壶:葫芦。

47.叔:拾。苴(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48.樗(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为薪。

49.场:是打谷的场地。

50.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51.纳:收进谷仓。稼:古读如“故”。禾稼:谷类通称。

52.重: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穋(lù):即稑(lù),稑是后种先熟的谷。

53.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54.功:事。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

55.索:动词,指制绳。綯(táo):绳。索綯:是说打绳子。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

56.亟:急。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

57.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58.凌:是聚集的水。阴:指藏冰之处。

59.蚤:读为“爪”,取。这句是说取冰。

60.献羔祭韭(jiǔ):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61.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62.涤场:清扫场地。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63.朋酒:两樽酒。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

64.跻(jī):登。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65.称:举。兕(sì)觥(gōng):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66.万:大。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沉,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送汤送饭上田地上去,田官大人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沉,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正发愁,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苇秆好收成。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出丝眯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膀。七月蟋蟀在田野上,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火烟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菜又煮豆角。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老人喝了求长寿。七月里把瓜儿采,八月到来葫芦摘。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满满装。叹我农夫真辛苦,地里庄稼刚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长。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撒种忙。

十二月凿冰冲冲响,正月搬冰窖里藏。二月取冰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牛角举杯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天语赏析:

《豳(bīn)风·七月》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叙事兼抒情的名诗。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情况,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从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

全诗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此诗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生”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和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直白自然,先言衣再言食,衣食仍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两大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

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

首章以总叙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艰辛的岁月。再分叙每个月份所做的事情。

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起。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后面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吃山楂,樱桃、煮葵菜豆角。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去服劳役,这老爷们当差,于是一年的时光匆匆而过。

到了最后,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其实不管在任何年代,即使是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农民忙完了一年的农活,年终时也要亲朋相聚,相互邀饮,互问收成,举杯庆祝的。这就是《豳风·七月》所写的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是真实的一年四季的生活写照,对今天研究周文化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天语小诗:


/闻天语

静立

在清晨的树荫下

看你

披着朝霞而来

阳光

温柔地亲吻你的

每一寸肌肤

轻柔地扯着

我躲藏的影子

将距离一点点

拉近 重叠

你的目光如酒

我日日迷醉

从清晨到了黄昏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附1作者简介:闻天语,原名薛鹏飞,美丽的原创生活特邀作家。

生于70年代,曾在《女友》、西安门户网站《古城热线》做过编辑。在《西安日报》,《女友》《劳动者》《大红鹰》等相关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若干。

闻天语自语:余自出校门后,匆匆只为生计奔忙,不知日月为几何,忽惊两鬓萧疏,方感已然不惑,今凉风飒至,年关将至,可叹虚度岁月,甚慕草鞋芒杖,蒲团袈裟,对长松修竹,听鸟鸣溪流,阅两行《金刚》 ,吟数句《心经》岂不快哉!

附2、诵读者简介:薛红:网名:百灵、佰聆,《美丽的原创生活》朗诵者团队成员。

陕西西安人,喜欢音乐和文学,尤其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痴迷于朗诵艺术。在《美丽的原创生活》平台上,与诗人闻天语共同开办有周日学诗经专栏。在“喜马拉雅FM”上有《薛红读诗经》、《薛红读论语》、《中国古典美文诵读》、《个人朗诵》等9个专辑,有朗诵作品三百多个。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陕西赛区(成人组)二等奖;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成人朗诵组优秀奖。

美 丽 的 原 创 生 活

专 注 原 创 文 学  |  分 享 生 活 美 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