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黑牛报恩
(图片与文字内容无关)
线索提供/赵明相 瘦的诗人/文 初旭/图
古时候,川、滇、黔交界的赤水河叫赤虺(huǐ)河,流经四川古蔺土城镇与贵州仁怀市二合镇段的鲤鱼滩还是叫鲤鱼滩。鲤鱼滩旁边有一道狭谷,一条小溪从狭谷缝隙穿出来流入赤虺河。沿小溪逆流而上,有一个叫柑子坪的地方,一座大山崖高耸云端,一个家喻户晓的牛报恩故事就发生在这山崖下。
可别小看了那座山崖,山崖开合有度,像展翅欲飞的大雁,崖下溪流潺潺,崖上四季花开,景色宜人。山崖对面是一条黄沙岭,灌木杂草丛生,郁郁葱葱,也很漂亮。从大山崖到黄沙岭上,“一望路”的路程,下一长坡,经过狭谷小溪,再爬上一根长坡,才能到达黄沙岭上。
一条青石板路从山崖下经过,一头连着当时川黔边界有名的集市古蔺土城镇长坝槽,一头连着鲤鱼滩,是客商往来的必经之路。一些商贩从播州(现在的遵义),或从茅村(现在的茅台)等地采购货物、牲畜,用船运到鲤鱼滩起岸,再经过人背、马驼运到长坝槽销售。
大山崖下面住着一户人家,长五间木材房子,猪牛圈仗一应俱备,水火俱全,来往长坝槽鲤鱼滩的大路正从那户人家的坝子里通过。
那户人家姓王,主人名讳王清玄,六十岁左右,身材清瘦修长,读过些诗书,为人慈善豁达。清玄祖上世代居住于此,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往来客商大多在此歇脚,他祖上向客商们提供水草、简单饮食等,适当收取点费用,慢慢积攒下来,已形成了不小的家身,在当地有一些名气。到清玄这一辈,除了继续照料往来商客赚点小钱外,清玄也加入收售贩运地方特产的行列,家里有仓库,长坝槽街上有货栈,生意也算做得风生水起。
王清玄的家庭成员六口,有老伴、两个儿子、小女儿和大儿媳,父慈子孝,一家子其乐融融。儿子已长大成人,逐渐替代父亲经营外边的生意,清玄稍微轻闲一些,常待在家里帮老伴做事,少出远门。因为女儿年纪小,儿媳有孕在身,有时老伴忙不过来。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王清玄正在柴房劈柴,听到外面人声嘈杂,他知道有客人路过,忙丢下斧头走出柴房门。
客人们已经到坝子里头,五个人赶着十几条牛,有黄牛、水牛,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其中一条黑牯牛的头被两根粗木棍夹住。不用问,这批牛是赶到长坝槽屠宰场去的。农村人家活路重,种庄稼完全靠牛犁田耙地,一条牛老了病了拉不动犁的时候,不得不卖掉换年轻力壮的牛。那些牛贩子专门收购老牛病牛,卖给屠宰场赚取中间差价。耕牛的命就是这样,辛辛苦苦的一辈子,最后还逃不脱被残杀肢解的噩运。
王清玄把客人安顿好后,提着水桶从房子旁的溪水沟里打水喂牛。这溪水是从山崖壁缝里流出来的,来自于深山岩层,属上等矿泉水,水质清冽甘甜,人喜欢,牲畜也喜欢。
王清玄心地仁慈,想到那些耕牛的悲苦一生,在送进屠宰场之前,也要让它们吃饱喝足。他打来水,提着水桶一条一条地喂,喂到那条被木棍夹住的黑牯牛面前,那条牛艰难地摆了摆头不喝水,他没在意就走过去了。
王清玄又去抱来青草,每条牛的面前放一些,其它的牛都在吃草,唯独那黑牯牛还是一动不动。
王清玄觉得那牛有点奇怪,便停下来看个竟究。那黑牯牛还没齐口(未生齐牙齿,表示很年轻),身强力壮,正是条耕地的好牛,按道理不应该卖给屠宰场。
王清玄想不通其中的道理,进屋找牛贩子们问明原因。牛贩子告诉他,那条牯牛要打人,力气特大,转卖过几家人,每家都有人被打伤,最后一家就卖给了他们送进屠宰场。
王清玄再次走到屋外,黑牯牛对着他发出“哞——”、“哞——一”的哀鸣。王清玄心生悲悯,走到那牛的面前,看到它泪流满面。
王清玄不解地问道:“你这畜牲啊,莫非是想我救你吗?”
那牛望着王清玄,嘴里继续哀鸣。
王清玄又道:“如果你想我救你,你就点两下头吧。”
那牛好像听懂了王清玄的话,努力地向下点了两下头。
王清玄犯难了,因为打理生意人手不够,把这牛救下来,哪来人手和时间照顾?更何况是条野性十足的打人牛。如果不救,道义上说不过去,哪怕是畜牲,毕竟也是一条生命。
王清玄思虑再三,最后下决心先救下再说。他进屋去讨牛贩子们的口风,牛贩子开价一两五钱银子,他二话没说就把银子兑付了,把牛买下来。
接下来,王清玄的工作重心以饲养那条牛为主,那条牛也很通人性,从此再没有伤过任何人。
把牛买下来后不久,王家的孙子也降临人世间。因为是长孙,又是男孙子,整个家庭都视他为掌上明珠,精心呵护。
时间又过了两年,王家的生意没有任何闪失,一路顺风顺水。一家人平平安安,小孙子壮得像头小猪。
端午节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一大家子人聚在堂屋里吃午饭,小孙子吃得很欢。
突然,黑牯牛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长鸣,用头撞断牛圈的通环(拦牛的木杠),冲进堂屋,没等王家人反应过来,咬上孙子,冲出大门,向溪沟里狂奔过去。
短暂惊愕之后,王家人纷份扔下碗筷,哭天啕地地向山下冲去,尽最大速度追赶黑牯牛。
黑牯牛嘴里叼着孩子,冲下山坡,越过小溪沟,奔上黄沙岭,把孩子放在铺满软草的土坪上。孩子惊抓抓的哭声继续,黑牯牛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头上的鲜血汨汨地往外流。因用力过猛,把牛角撞断了一支,连根带肉拔起,血就从那里冒出来的。
过了一阵时间,王家人气喘吁吁地追上来,看到孩子平平安安的,那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转过身,气不打一处来,大儿子二儿子的棒棍像雨点一样砸在黑牯牛的身上,黑牯牛没有躲闪,继续大口大口地喘气。
王家人边打,嘴里还骂个不停:
“你个生丁的,你要害死人啊?”
“你个挨千刀的,要死就去死吧!”
王清玄也在骂:“你个畜牲,这样忘恩负义,我当初为啥子要救你哟?假如我孙子有个三长两短,我啷个想得开哟?”
突然,地动山摇,“轰隆隆——”、“轰隆隆——”几声巨响传来,王家人顺着巨响声音方向看过去,一时怔在当场。
原来,站在黄沙岭的王家人望过去的方向,一眼就能望到那大山崖和山崖下的房子,现在看到的是垮掉大半边的山崖和山崖下的乱石,那五间大木材房子一点影子也没有了。
灾难突然来临,王家人一悲未过,二悲又来,一起号啕大哭。眨眼工夫,那五间房子和猪牛圈仗就没有了,家也就没有了,接下来的日子在哪个地方安身?
王家上下老老少少都在啼哭,乱作一团。哭着哭着,王清玄似乎想起什么事来,猛然起身跑去长跪在黑牯牛的面前,打躬作揖,嘴巴里喊个不停:“‘恩公’啊,是你救了我们全家呀,我老夫错怪你了!”
“‘恩公’啊,我王清玄一家道德没义,让人受委屈了,请你原谅啊!”
这时,黑牯牛已经恢复了元气,头上的血流基本停止了,低头啃着地上的青草,不时摆动尾巴,拍打身上的牛蝇,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
王清玄吩咐儿子们把黑牯牛头上的血迹擦拭干净,并把头上的伤口给予包扎。
黑牯牛救了王清玄全家人的命,王清玄告诫儿孙,从此后要善待黑牯牛,为它养老送终。家财没有了没关系,只要人在就可以再创造,做人心要正,常做善事好事,绝不能昧良心。
待家人气定神闲后,王清玄安排儿子们去长坝槽把货栈转手处理,换点银钱渡过眼前难关。处理完所有的事情,王清玄牵着黑牯牛,带着全家老幼,越过鲤鱼滩,顺着赤虺河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从那以后,赤水河边上的柑子坪留下半壁垮塌的山崖,黑牛报恩的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警示世人:“一命换几命,畜牲也有灵,做人多道义,福贵子孙贤。”
[注:赵明相,一位厚道的长者,土城镇堰塘村人,爱好诗词书画,属地方上有名气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