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判大会不能绝迹令人深思

昨天看到报道,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集中对3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11名被告人进行公开宣判。安溪县有关领导及各界群众共1000多人参加公判会。这是今年3月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之后,又一次见诸报端的公判大会。20多年前就被明令禁止的公判大会始终不能绝迹,无疑令人深思。于是,我觉得有必要说几句。

第一句,公开宣告判决是诉讼程序之一,不是开大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但这个宣告判决肯定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部分,是由审判案件的合议庭为主体的刑事诉讼活动,与以示众为目的的“公判大会”有着天壤之别。公开宣判不一定必须在法庭内进行,但是必须以开庭的形式进行,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各归其位。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宣判应当由本案合议庭成员进行”,把党政领导请上主席台的“宣判大会”形式肯定是不符合这项规定的。这并不是拘泥于形式细节,而是事关法律尊严的大事。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法官是唯一主体。党政领导出现在这个场合(见图片)是不合适的。

第二句,法律禁止对已决犯、未决犯示众。早在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将已决犯、未决犯游街示众的通知》。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又规定“严禁将死刑罪犯游街示众。对其他已决犯、未决犯和其他违法人员也一律不准游街示众或变相游街示众。”从安溪公开宣判大会的图片看,这显然是一种示众的行为。今年3月,我在评论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一事时,就和一位网友讨论过。我认为,公开宣判和公判大会有一个重要区别,前者是被告人面对国徽和合议庭接受法律的宣判,后者是被告人面对公众被示众。这个区别的性质显然不是细微末节。犯罪者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处刑罚,但是不应该受到法律所禁止的示众。死刑罪犯尚且如此,何况判处两年至十一年不等有期徒刑的诈骗犯?

第三句,要学会用法律的方式来解决当地的突出问题。此前有媒体报道,安溪是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不知是否属实。我揣测,可能因为近来电信诈骗活动的猖獗,安溪县法院和有关部门才觉得有必要召开一个公开宣判大会,借此制造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声势,遏制犯罪的势头。这个动机当然不错,但是方法成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全面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对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依法进行打击,并完善和加强管理,杜绝漏洞,而不是简单化地只想到造声势。不得不说,我们很多领导同志习惯于“运动式执法”,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动不动搞“专项行动”,导致我们的执法缺少连贯性,弹性过大,这是有违法律严肃性的。依法治国,就是要一以贯之地严格执法,就是要依据法律打击犯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真正遏制犯罪的蔓延,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都能懂得这些道理,做懂法律的明白人。希望今后不要再看到这样报道公判大会的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