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泛舟之役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考大家个典故:泛舟之役说的哪两个国家的战争?

我知道百分之七十的人肯定答错了。泛舟之役根本就不是战争,到底是什么,下文会解释。

泛舟之役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公元前650年,晋国公子夷吾靠秦穆公帮忙当了国君(晋惠公)。可他当了国君后,马上就反悔当初许下的诺言,不打算送给秦国五座城池了,理由是他本人虽“同意”送,但大夫们坚决不同意送。

这事很有点像诸葛亮的哥哥向刘备去讨荆州时的场景,刘备“同意”了,但关羽不同意。据路秀社援引相关砖家考证消息,刘备乃是晋惠公转世。

秦穆公很生气,后果不太严重。他为人厚道,也没过分追究此事,但从此他对晋惠公就有了很深的成见。

两年后的冬天,晋国不幸发生饥荒,于是决定向秦国去买米救急。

求购信送到秦国,秦穆公犹豫不决:卖还是不卖?卖,晋国欠秦国良多,就冲晋惠公为人,真心不想卖给他;但如果不卖,晋国很多人就要饿死,从道义上来讲自己理亏。

贤臣百里奚说:“任何国家都可能会发生天灾,我国恐怕也避免不了吧。灾难来临总要靠互相帮助挺过去的。虽然晋惠公很可恶,但晋国百姓却是无罪的。卖吧!”

于是秦穆公决定抛开对晋惠公的个人成见,卖粮给晋国。因晋国人口众多,需要的粮食不少,秦国粮库都几乎搬空了。

渭河和汾河上一路都是运粮船只,从秦国首都一直排到了晋国首都,八百里连绵不绝,尉为壮观。历史上把此次运粮称为“泛舟之役”。

这次卖粮,体现了秦穆公不念旧恶爱民如子的仁义胸怀,从中也能看出,秦穆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绝非幸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故事还没完。

第二年冬天,秦国也发生了饥荒,于是向晋国去买粮。

可出乎秦国意料的是:晋国不卖!

起初,在卖与不卖的问题上,晋国群臣也是有过激烈争论的。

比如说,大夫庆郑和韩简就坚决主张于情于理都要卖粮给秦国。

可是另外有个叫虢射的大夫却说,我们许给秦国的五座城悔约,秦国早就恨死晋国了,哪怕现在我们卖粮给他们,他们会消除对我们的怨恨吗?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他的意思是说,如果说先前答应送给秦国的五座城池是皮,那么粮食是就是附在上面的毛,送给他们的五座城都反悔了,也就是皮都没了,那卖粮食还算个P啊!

好像挺有道理的呢!

晋惠公本就是个不讲信义之人,最后决定:不卖!

老话说得好,事不过三。你晋惠公再三再四欺骗秦国,秦国也不是由得你欺负的。

于是秦穆公终于发兵攻打晋国。此次战争,于秦而言虽是主动入侵,但事出有因,士气高涨;于晋而言虽为反侵略,但晋错在先,士气低落。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秦军在韩原这个地方把晋惠公抓了。后来多亏秦穆公的夫人——也就是晋惠公的姐姐——以死相逼,秦穆公才没把晋惠公杀掉,放他回国了。

不过晋惠公也结结实实地吃到了不讲信义的苦头:不但吓得半死,还颜面尽失。此外,一双子女还被迫送到秦国分别充当人质和丫环。恐怕此时的晋惠公已是悔之晚矣。

(0)

相关推荐

  • 文学知识故事集•烛之武巧用“东道主”退秦师238

    35.烛之武巧用"东道主"退秦师 2008年奥运会我国是主办国,也就是"东道主".我们经常用"东道主"这个词来指代主人,那这个词究竟产生于何 ...

  •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点击加载图片 时光一去不复返,人生又显得太短暂.每一天的星辰更替,都在提醒着你岁月流逝,山河变换.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大多数人都想更快的获得成功,在自己喜欢的年纪得到更喜欢的生活,这才是人生一大快事 ...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文  原创  图  来自网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周日上午去买菜,回来行至小区,身后忽然传来碎碎念,说什么腐败啦.野蛮啦等等.我见怪不怪头也没回,却不成想那人骑车超过我,更加变本加厉地喋喋不休.我在确定 ...

  • 泛舟之役是一起什么事件?泛舟之役内容介绍

                     泛舟之役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惠公即位后晋国连着好几年遇到灾荒,导致国内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吃.晋国只能向他国卖粮,秦国正好近而且当时关系也不错,所以晋惠公便和秦国做起了这 ...

  • 《趣话五千年》037回,泛舟役秦国施援手,弗道义晋邦失河西

    上文书说到"秦晋之好",在当时那可是真好呀,领土衔接,来往密切,官方和民间交流那是太频繁了.就拿"泛舟之役"这一件事情来说吧. 当时晋国在晋惠公继位以后,不知是 ...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发布时间:2021-07-25 中华文化 润泽心田 原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译文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pan>

  • 成语故事之旅 | 反裘负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原创阿柴 故事会 今天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反裘负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典故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 ...

  • 参与靖难之役的朵颜三卫是什么来历,为何朱棣北伐要攻打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也叫兀良哈三卫,分别是: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这是明朝对他们的称呼,朵颜三卫的前身是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以东及附近的蒙古部落,这些部落主要有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 一 ...

  • 万历朝鲜之役前期明军粮饷供应问题探析

    "壬辰倭乱"时期(1592-1593年),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率大军入朝抗倭,明军势如破竹,先后收复平壤.开城.王京等地,但粮饷不继一直阻碍着明军的行动.宋应昌在辽东筹备了充足的 ...

  •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好的李景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的那么不堪?

    朱元璋并没有看走眼,李景隆的军事能力并不弱.但是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大有"内奸"的嫌疑.笔者打算从李景隆的出身,他和朱棣的关系,以及靖难中的实际表现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聊一聊他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