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当代人内心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所谓“五色”,即红、黄、蓝、白、黑。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而“五味”则是酸、甜、苦、辣、咸。

老子这里列举的这些色、声、味,以及骑马打猎、珠宝玉器等等,其实概括了有形世界中一切令人着迷的东西。

老子说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色,虽能让人感到快乐,但沉迷其中久了,势必要迷失了心灵,进而丢掉了原本的自我。

依照现实经验来看,当代老一辈的人其实是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

首先是上世纪落后的农业社会;再到后来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工业社会到来。

而时至今日,信息化时代的大势更是不可阻挡地席卷而来。

社会的发展之迅猛,近乎颠覆我们寻常人的认知水平。

就比如当代社会的人们,依靠一部手机便可以处理近乎所有的生活事务,生活缴费、购物、购票、外卖、在线医疗、炒股,甚至很多人躺在家中玩玩手机,每月的收入便足以生活。

这种智能和便利的程度哪怕放在十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但尽管当代的生活变得如此便捷,但人们却不免总是要发出思古之幽情,想念当年的岁月。

因为科技和信息化高速的变革虽然带给了我们极大丰富的物质文明,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我们人自身精神与身体两方面的不适应。

就说“五色令人目盲”的问题,老一辈人“三更灯火五更鸡”,靠着一盏油灯微弱的灯光,甚至很多人依靠月光读书,眼睛都没有问题。

而现在的孩子,享受着各种电灯,甚至很多所谓“护眼灯”,结果近年有报告说现在年轻人近视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老一辈的人经历过战乱与困苦,啃过树皮,拔过草根,那个时候能吃上一顿大米白面就算过年了,更不要说肉了。

可现在一个“光盘行动”很多人都做不到,甚至很多家庭没有一顿饭不会浪费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食物充足了,种类繁多了,人们吃得也越来越精致和讲究了。

结果“三高”和心脑血管病成了危害当代人身体健康最普遍的疾病。

而所谓“饱暖思淫欲”,当人们温饱不愁的时候,欲望就要进一步膨胀了。

大批的年轻人价值观发生变化,心中没有了民族的信仰,有的只有娱乐、刺激,名车名表、珠宝首饰,完全一副放肆、虚荣的做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在发生变化,过去到了晚上可谓夜不闭户,邻里之间都互相熟识,甚至亲如一家。

现在科技发达了,智能防盗门的大锁保护住了人们的家门,但同样也锁住了人们的心门。

如今的城市中,早年淳朴的邻里相让、礼尚往来渐渐丢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隐隐散发出的利益的味道。

甚至现在有时跟不太熟的人打个招呼,人们都本能抛来警惕的眼光。

所以,当我们仔细体察就会发现,我们所遵循的人伦社会的规则似乎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子自开篇就在强调“有”与“无”互生互灭的道理。

人心最原始的本位是清清静静、空空荡荡的存在。

这种状态正如老子所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一样。

古代的车轮有三十根辐条,中间顶在一个空心的小圆孔上,外面包着一个大圈作外轮。

这种结构非常稳定,因为中间的圆孔能够绝对平等支撑每一根辐条,而这种能力的由来正是因为它中心的空,也就是无。

原本的人心能够如同车轮中心的小孔一样平等对待和支撑外界的声、色、货、利等一切信息。

但人们在接触到外界的这些美好事物的时候被勾起了欲望,把这些信息全都放进了自己的心里。

当心被这些东西填满,也就不再具备空无的原本特性,自然也就没办法保持身心的平衡了。

身心一旦失衡,身体和内心的疾病自然就来了。

所以人想要保持和把握身心的平衡,就一定要空掉自己的内心。

正如老子所言: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圣人只要能吃饱肚子,保证生命功能的正常运作以外,便不会再对外界任何事物有所牵动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真正修养很高、很有成就的人,亦或是经历一生沧桑的老者,他们最终往往都会回归朴素。

一碗白粥,一碟咸菜,他们便吃得津津有味。

因为他们在这世间最繁华的风景中游历一番之后才发现,其实人生的真谛,真的不过平凡二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