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重走霞客路 蹑踪霞客行(三) 2020年第41期(总524期)
蹑踪霞客行(三)
柴其斌
(四)麻线河与九家堡
自5月3日启动重走霞客路后,诸友又约续走。23日晨,妻急驱车从关岭送至安顺,盖前日痛风发作,脚趾肿大,族叔邀至关岭拿草药也。心欲打鼓退堂,无奈诸友诚意,遂强往。
狗场堡旧址
《游记》载狗场堡“西得一堡,强入其中,茅茨陋甚,而卧处与猪畜同秽”,留宿一夜。上次觅其处不得,今欲再续前缘。驱车至狗场堡,其旧址已为公路桥所踞,其下改为农地,种作有物。远视其处,似有乱石在丛薄中,欲亲履踏看,无奈脚疾何,遂以作罢论。读中学时,尝爱一联云: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今诸梦不成,诸欲净尽,惟奇书之爱,犹是我执,馀则无可无不可,遂有打鼓退堂之举。
疑似古驿道
驱车西行约一里许,见路旁小道,有石铺之,疑为古驿道,亟下车探之。然十来丈外,石路无踪,稍远则为农地也。昔徐霞客所走驿道,多翻山越岭,路取其近。今之公路,则多以平旷为首选,道里远近,在所不惜。此一截碎石路,既非村野公路,亦非机耕道,甚有理由为古之驿道。惟年代绵邈,未必为徐氏所亲蹑者。
麻线河
麻线河
前行,即至麻线河。《游记》曰:“有溪汪然,自南而北,始为脊北第一流,乃北合洛阳桥下水,东经威清而下乌江者。溪上旧有石桥,已圮。其东半涉水而渡,其西半是为九家堡。”溪宽十馀米,水量不大;两岸垂杨绿柳,水中藻荇纵横,有村人洗濯其中。刘祖宪《安平县志》曰:“铺陇河,发源于广顺州麻线河。东行十二里,过府属岩孔、沙锅、高崔诸寨,至县属九甲堡。”河当名曰铺陇,但今公路桥旁“河道管理通告”仍名为“麻线河”。
来时,见公路旁村名牌有“湖坝坎”,因忆前岁应平坝县政协之邀点校《安平县志》,中有刘祖宪作《湖坝村大橡树记》一篇,曰:邑东南湖坝村,有大橡树,圆围三丈馀,高千百尺,阴横数亩。粉可充食,斗可染皂。道光五年,刘劝捐义谷,至湖坝耆民梁师陶家,诣树下。见其树苍苍,其叶如车盖,枝如游龙,霜皮溜雨如鳞甲,栩栩欲动。以非徐霞客所行经,未即往访。
九甲农家乐
村头牌坊
村中败屋
九家堡在河西,七八十户人家,今称“九甲”。时已至午,因饭于村头“九甲农家乐”。或许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好,鱼尚鲜而肉已败,一行九人,草草对付一餐。饭毕,即访于村。村口有新建石坊,额题“九甲”,联曰“贵安九甲奋发赶超谱华章;国策党恩日新月异眺世界”,既不对且不韵,殊堪喷饭。同行燕平兄长于田野调查,曰:入村问庙,进门看碑。余查《安平县志》,旧有青龙寺,问村人,并不知。惟村后数椽败屋,昭示昔日辉煌。村人言村后有路通他处,乃往访,见竹木蓊郁,荆榛遍布,道甚宽平,似昔之干道。循山北行里馀,路渐消失于林薄中,只得罢归。道旁一墓,碣曰:姜母郭老宜人之墓。树于民国十年(1921)。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是后因又改郡县号为七等:郡君者,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县君者,室人、安人、孺人。俄又避太室人之目,因又改曰宜人。”明、清时五品官妻、母封宜人。村有此墓,表明曾有闻人。
村后古驿道
道旁墓碣
九甲今喧传于众口者,系1971年9月29日,村人33人往某地务工,夜乘车返家,与火车相撞,29死4伤事。同行好事者走访幸存者及家属,叹惋者久之。离村时,又于村西访死者墓地,墓碑皆题“某某某同志之墓”“为支援三线建设光荣牺牲”“公元一九七一年九月廿九日立”。榛莽中二十馀土馒头,累累矗立。村人言,其中有成分不好(地富反坏之类)者,不得与焉,另埋别处。今虽时光流逝垂五十年,而其伤痛犹在亲人心中盘亘不去。
村西墓碑
(五)江清
《游记》曰:“至是,已近午矣,始雇得一夫,担而行。复西北上陇,六里,有村在西山下,曰二家堡。从其东盘山嘴而北,北界山远辟旷然,直东遥见高峰在四十里外者,即《志》所云马鞍山,威清之山也。路复循南山之北,西向入峡。二里出峡,有村在南山下,曰江清。其处山坞大开,平畴中拓。”在九甲问村人,无所谓“二家堡”者,而有四甲、六甲,皆《县志》所载。讹“甲”为“家”,疑徐氏因土人而记土音也。据《县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闰五月,置平坝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隶都司。九甲属右九百户所辖。觅二家堡不得,遂往寻下一站江清。
江津村碑
地图上果有江清,遂导航而往。其地在高峰机械厂后。余昔在厂子校任教,曾饭后散步至其旁,而竟无知者,盖未读《游记》也。其村三面环山,风水宜人。村右路旁一碑,曰:“我江津寨是个苗族村寨,始祖在明朝时期就定居此地,便取名为江津寨。”辞气鄙俚,字体繁简杂糅。然寨名江津,与《游记》迥异,无从考据。村口土地庙旁古树下又有一碑,竖于光绪三十年(1904),其文曰:
江津村口碑
江津牛厂碑记
江津一村,向为我苗民乐土。自先人聚族而居,生于斯长于斯,已历数世。村之右有牛厂焉,东、西、北均抵县属地,南抵州属地,四方有古坎为界,纵横三里。□中有先人坟墓廿馀冢,自古在昔,世为我苗民放牛之地,故以牛厂名。自来并未开辟,光绪甲辰(1904)春,邻村何姓萌鲸吞之志、逞蚕食之谋,开边耕种,阖村与伊具讼。是年之七月,公请镇宁州主李,临厂踏看,判令何姓丢出。何姓阳奉阴违,又复具讼于安平县主戴案下,当蒙审讯,责其不许妄争混宿,饬令急远丢出。何姓理屈情亏,具结遵依在案。自是而后,但愿此疆彼界,永不混宿妄争!特恐后有异词,用勒碑以志之耳。是为记。
头人魏尚(进、科)、魏登(明、先、开、发、邦)等建。光绪三十年冬月初十日江津苗民公立。
江津村口碑
碑文有一字漫漶,馀皆可读。经“破四旧”“文革”而能存,天幸也!
村前平畴万顷,秧苗青青,即《游记》所谓“山坞大开,平畴中拓”者。
江津村前洞
村前里许,有山孤峙于稻田中。《游记》曰:“其峰兀突,南面削崖回裂而无深洞;西面有洞在峰半,其门西向。亟令苗子停担峰下。余先探其南面,无岩可入,惟西南峰下细流汩汩,向麓下窍中出,遂从其上跻入洞。洞顶甚平,间有乳柱下垂,若帷带飘摇。其内分为三层,外层即洞门之前,旷若堂皇,中有圆石,如堆旋而成者,四五丈之内,即陷空而下。其下亦平整圆拓,深约丈五,而大倍之。从其上下瞰,亦颇光明,盖洞门之光既从上倒下,而其底北裂成隙,亦透明于外,似可挨入而未及也。是为下层。下层之东,其上复深入成洞,与外层对,第为下陷所隔,不能竟达。由外层南壁攀崖而上,东透入腋,列柱如门,颇觉幽暗,而玲珑嵌空,诡态百出。披窍北下,遂达中层,则外层之光仍中射而入。其内千柱缤纷,万窍灵幻。左入,甚深,而窈窕莫穷,前临下层,如在楼阁,亦贵筑中所仅见者。方攀陟不能去,而苗夫在下呼促不己,乃出洞而下。”山西确有洞,拟登实勘,以稻田暌隔,时已向晚,同行催发,不果得,怅怅而去。
(六)洛阳桥
往寻洛阳桥,导航至上洛阳。其村在平畴中,三面皆稻田,村独高出数米。村中无多古建,惟村边一屋,稍有年月,似《县志》所谓“衍庆庵”者,日已向晚,同行促行,遂往寻所谓洛阳桥。询之土人,谓为“落秧桥”,尚在下洛阳,相距五里许。乃沿河而访,走田塍,穿林地,至桥上村,始得见焉。于时痛风甚剧,有如针刺,然思及此生或不可再来,遂忍痛而前。
疑似衍庆庵
《游记》曰:“从洞(即江津寨前山之洞)前北行,升陟塍陇二里,有大溪自西而东,溯之西行。有桥十馀鞏横跨其上,是为洛阳桥,乃新构而成者。”桥有十五孔(即《游记》之“鞏”),长三十馀米。桥墩为梭子形,石甃。桥面宽约五尺,旧为石板所铺,近年重修,加以水泥,可过三轮车;简陋无栏楯。
洛阳桥
洛阳桥桥面
鄂尔泰《贵州通志》卷六:“洛阳桥,在城东十五里。明千户朱表建。”然考《县志》,朱表所建者乃十朱桥(又名广济桥,有守备卢大济《重修广济桥记》),在万历十九年,非此桥也。然此桥绝非万历时旧物,亦非崇祯时徐霞客所履者必矣。桥头有古碑,额题“亿万斯年”,其下刻人姓名(无银数),惟“后一”“后六后七后九”等字样,可知其人为村人也。亦无题款年月。村人言向有四碑,“破四旧”时毁坏,此碑为人架于沟上,后方移此。
洛阳桥头碑
《县志》又曰:“溪中有两石穴,方围十馀丈,天成栏楯,若井甃然。每春水涨时,蘋藻曳青,云岚滴翠,鱼跃出楯口,如龙门暴腮。土人设梁楯外伺取之以为利。”是为安平八景之“洛阳鱼跃”。此时河水无多,黯浊滓秽,惟沙滩有贝壳无数,显示旧日生态之好。
洛阳桥上合影
日薄西山,燕平兄以无人机航拍,遂于桥上留影而归。
2020年5月24日记于安顺新天地
· 作者简介
柴其斌:笔名柴立中,小字凤麟。1970年生于关岭县坡贡,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曾在平坝、关岭教书十馀年,现在安顺市教育局教科所任教研员,充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幼喜读书,至今弥甚。读的结果目前有《槐聚诗存注》(自印)《普安州志》(点校)《安平县志》(与人合校)《传神秘要》《墨史》(今译)等。做人无甚高远的追求,惟以坐拥书城当南面王。
2020年5月
值班编辑:柴其斌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