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阻辨治要略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湿阻之证以全身困重、乏力胸闷、腹胀、纳呆、舌苔腻为主要特征。湿邪最易阻滞中焦,湿阻一般起病比较缓慢。本病多发于夏令淫雨时节和潮湿之地,无论湿自外来或湿由内生,皆由中焦脾失健运,气机受阻所致。治疗当以祛湿健脾为其总则。
本病当与湿温相区别,前者为湿邪阻于中焦,并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为主,一般不发热;后者乃湿热蕴结,充斥三焦,多有发热,甚至高热稽留不退,并有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
湿阻的治疗,须首先辨明寒热与虚实。一辨寒热,口苦黏,渴不欲饮,或有发热,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则为湿热熏蒸之证;若无热象,且口黏腻或有甜味,尿混浊,舌苔白腻而不黄,脉濡滑而不数等,多为寒湿内阻之证。二辨虚实,除具有上述湿阻中焦征象外兼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或泄泻,舌质淡,舌体胖嫩,脉濡缓,此为脾虚阳弱,清浊相干之象,属于虚证;若湿热蕴结,气机受阻,邪与食结,传导失司,热结肠腑,亦可现大便秘结,或兼呕逆者,皆属于实证。辨明后应根据虚与湿的主从,寒与热的偏胜,权衡轻重,灵活掌握。
芳香化湿与清热燥湿法 湿阻初起,湿困中焦,虽有脾虚,但非主要矛盾,应以祛湿为要务,湿邪透达则脾气自健,病亦随之而愈。化湿燥湿之法,可使困阻于中焦之湿邪得以宣化,使脾胃之健运、吸收功能恢复正常。化湿药常用藿香、白蔻仁、砂仁、佩兰、石菖蒲、木香等,燥湿药如苍术、厚朴、半夏等,湿阻偏热者可用黄连等清热燥湿。
淡渗利湿法 是指运用甘淡性平,具有淡渗利湿、通淋利尿功能的药物,以导湿邪从小便而出。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薏苡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冬瓜皮、玉米须、赤小豆等。代表方剂,如茯苓皮汤、五苓散等。
宣肺化湿法 系运用气味芳香,或辛散苦泄药物,使肺气宣降、痰湿水饮蠲除的治法。肺为水之上源,故宣肺可以利水,常用药如杏仁、桔梗、白芷等。
健脾益气与温运脾阳 湿阻病久,以脾虚见证为主者,宜补益中气、健脾燥湿以治本,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之类。若兼泄泻者,可配加葛根以升清阳而治脾气下陷;若湿从寒化者,可配合干姜、附子、肉桂之类,以温运脾阳,中气得充,脾阳振奋则湿浊可化;湿阻兼食滞者,可用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莱菔子等消食导滞,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生津养阴 若湿从热化,热伤及胃阴,此时宜用养阴与化湿两法相合,做到清化湿热而不伤阴,生津养阴而不助湿。常用药有沙参、鲜荷叶、苇根、通草、滑石、泽、麦冬、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