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经历叫小升初:看看中外小升初有什么差别

有一种经历叫小升初

作者 绿衣

孩子小的时候,

家长都想着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希望孩子在玩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希望当孩子长大后回忆童年和小学时代是快乐的,

而不是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

不过真当孩子上了学后,

发现快乐真要在做作业中去寻找,

才能实现快乐成长和学习。

这不,带的学生们进入六年级了,

作为老师的我当然希望学生能够考上理想的初中,

于是在正常上课外给学生准备了诗词等背诵资料,

找出往年私立学校升学考试的卷子让学生们熟悉一下题型,

省得一去考场就傻儿眼。

比老师更焦虑的是家长们,

都开始暗自考察孩子的初中学校。

有家长打趣说为了孩子的小升初,

头发都快熬白了。

确实,离小学毕业还有多半时间,

然而小升初的报名、择校、奥数测评等已经悄悄开始了。

“点招”、“测试”、“片招”、“大考””面谈“……

对于家里有孩子正在准备小学升初中的中国家长来说,

这些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术语。

虽然一直在说给中小学学生“减负”,

但“小升初大战”并没有偃旗息鼓,

那些即将升入中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一点都不敢懈怠。

奥数班,小升初的冲刺班等如火如荼。

提前被心仪学校录取的家庭心里踏实,

没有被录取的家庭就处于焦灼状态中。

这时候就有家长开始羡慕国外的教育了,

传说中的因材施教,真正的快乐教育。

是不是那样呢?

(图片为美国亨特学校小升初考试)

2、

先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

日本的小学分三类,一类是公立小学,

一类是私立学校,还有一类是国立小学。

公立和国立都是公办的,

国立一般是一些不错的大学,

或者医学院的附属小学。

在日本,孩子们要上公立小学是不需要考试的。

但是如果要上国立或者私立小学,是需要考试的。

选择报私立学校或者国立学校的家长们就会给孩子报一种特殊的补习班。

这种补习班授课的内容是针对入学考试的,

有笔试,有运动,有团队协作能力,如何面试、模拟考试等。

一个月的学费大约是1000多人民币。

学生竞争压力不比中国学生小,培训费用不比中国学生少。

德国

小升初不考试,主要看综合能力。

德国的小学是4年制。

一般来讲,孩子6岁入学,10岁就小学毕业了。

“小升初”没有一锤定音的毕业考试。

那怎么把不同的孩子分到不同的学校呢?

德国的“小升初”主要参照学生们三、四年级的成绩单。

从三年级开始,评分的主要依据是平时的课堂表现,

比如提问和发言、家庭作业、做报告情况和学期中的测验成绩。

一般来说,三门主课(即德语、数学和常识)的成绩在良好以上,就有资格获得上重点中学的推荐。

四年级入学,家长们就收到学校发的各类通知,

开始为孩子选择中学而参加家长信息会、与老师个别交流,

带孩子参观可能选择的中学,从而确定学校。

美国

美国社会对孩子进行“筛选”,

通常是初中升高中时的事,

“小升初”并不是敏感时刻。

多数美国家庭会选择让子女就近上免费公立学校。

很多美国的公立初中和小学是衔接配套的,

学区内的孩子一般都能顺利升入初中。

但是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

一般家长会在孩子三年级时就开始聘请辅导老师或报读补习班了。如果想进更好的学校,

除了优秀的标准化考试成绩,

还要再参加名校自己的入学考试。

看,2018年纽约牛校亨特中学小升初考试场面,

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

长龙似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学校的大门口。

纽约全市的6年级学生中,

只有不到1%能进入亨特中学,

不补习几乎没有希望。

能够最终进入亨特中学的学生,

考生必须保证在数学、英语和写作三项都考出极佳的成绩才有可能。

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考?

一位白人家长的话来说:

“孩子进了亨特中学,

倘若左脚迈不进哈佛,右脚也可以跨入耶鲁!

所以,吃点苦,受点累,花点钱,值得!”

(图片为亨特学校---疯狂的小升初)

3、

看来小升初不只在中国是一场激烈的角斗,

国外多数也这样。

目前已经有关于小升初的各种传闻。

虽然我们希望能够像德国那样,

以多项评价决定读哪一种学校,

但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也许没法改变,

并且参加培训班的学生越来越多,

所谓的教育剧场效应正在显现,

所谓不怕聪明人,就怕聪明人比自己还努力,

作为普通家庭只能适应应试教育。

不过无论怎样适应应试教育,

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尤其小升初时,

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

只强调金钱与学校的关系,

还应该关注、相信和引导孩子的自我成长,

特别是独立自主思维的养成,

把想去的学校列出来,

与孩子共同商议的情况下努力向理想的学校奋斗,

毕竟新修的学校也在增多,

我相信中国还是会遵循“教育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的。

回顾历届学生和看着目前正经历小升初的学生,

感慨他们考试的几起几落,

在小升初的过程中也慢慢成长。

e论坛的某位达人说过:人生是长跑,孩子慢慢养。

我也一直坚定地认为,

学习是终身的,

就是学校的学习也是场马拉松,

小升初才开始,不用那么紧张。

我也一直坚信,

孩子成长中有学校的教导、父母的引导,孩子的自我成长的三位一体,

每个孩子都会开出自己的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