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荆芥的一些医案分享
学习医案可以让我们对中药的功效和应用理解更加深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离临床更近一步。今天,我们的经典医案系列推送为大家带来的是—荆芥。
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中,喜用荆芥,现一般临床多用于表证的治疗,然其功用远非如此。现将路老应用荆芥之经验浅析于下。
清利头目,通窍利咽
路志正教授认为,荆芥体轻升散,能够上行于头面空窍,具清利头目之功效。故凡风邪侵犯头目清窍,致头晕目眩、鼻塞咽痛、耳聋耳鸣诸症,皆可用之以清散。此正合《本草汇言》所云: “荆芥,轻扬之剂,散风清血之药也。…凡一切风毒之证,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际,以荆芥之生用,可以清之。”
荆芥穗为荆芥的花穗,辛香清芳,轻灵流畅,疏里达表,清利鼻窍,《滇南本草》有云: “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成分有具良好的抗病毒、抗炎、镇痛作用,路老以之配牛蒡子为君,取其轻透之性以宣散肺经风热。
病案举例:患者吴某某,女,38岁。主因“流涕、喷嚏、鼻塞反复发作3年,加重1周。
于2009年7月30日初诊。患者3年前受寒感冒后反复出现流清涕、喷嚏、鼻塞,遇冷风即发作,外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用抗过敏药物及中成药效果不著,近1周症状加重,伴头痛、咽痛,咳嗽,咯黄痰,纳眠可,大便偏干。舌红,苔薄白,脉浮滑。
中医诊断:鼻渊,证属肺经风热,肺失清肃;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治以轻清宣肺、佐以养阴。
处方:荆芥穗后下9g,牛子10g,蝉衣10g,桔梗10g,浙贝母10g,玉竹12g,枇杷叶15g,薄荷后下8g,炒苍耳子8g,白芷6g,双花15g,芦根2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8月10日,服用上方后,患者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原方继进7剂以巩固。
【按】:鼻渊患者,中医治之,首分虚实,本例患者病程已逾3年,肺阴已伤,然就诊时正值夏季,纵观舌脉症,仍存肺经风热,肺气失宣之象,故路老以轻清宣肺为治则,并佐以养阴。
开发郁结,透散伏邪
路志正教授认为,荆芥辛温发散,具有风药发散祛邪的作用,能使外感六淫之邪从表而解,而其透泄之性,又可祛除里邪,如内湿、内热,郁火。《内经》言“火郁发之”,即顺应火之炎上升明之性,运用升散、升举、轻扬、疏通等法,使郁火发越于外。
此内生之邪,非风药不能取效,荆芥辛散、走窜,善宣通,又入肝经血分,故可开发郁结闭塞,流畅气血运行。
病案举例:步某某,男,25 岁。主因“胃脘胀痛反复发作 4 年余”于 2007 年 2 月 13日初诊。患者 4年来胃脘部胀痛,伴胃酸,呃逆,泛酸,2007 年 1 月10 日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 ( + ) ”。纳可,口渴欲饮,眠差多梦,二便尚调,腰部酸痛,头部时常出现毛囊炎,口腔易发溃疡。舌体胖,质暗淡,边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沉弦小紧。
中医诊断: 胃脘痛,证属内有郁热,夹有湿邪; 西医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治以发散郁火,清热渗湿。
处方:防风 10g,荆芥穗后下10 g,藿香后下10 g,焦栀子 6 g,生石膏先煎30g,丹皮 10 g,黄连 6 g,茵陈 12 g,枇杷叶 15g,生谷麦芽各 20 g,炒枳实 12 g,砂仁后下6 g,六一散包20 g,7 剂,水煎服。
二诊:2007 年 2 月 25 日。服前方 7 剂,胃脘胀满基本消失,腰痛服药 2 剂后大有缓解,现仅觉腰酸,健忘,多梦,饮食尚可,大便稍干,日一行,小便尚可。舌体胖,质暗,苔薄白,脉细弦。再拟健脾益肾,和胃降逆之法调治,药后随访,患者诉诸症改善,病情平稳。
【按】:胃脘痛之病因多缘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致失调等因素,此例患者为年轻男性,平素饮食失节,湿热内生,阻碍中焦气机,发为胃痛之证。
首诊取泻黄散之义以清泻脾胃伏火。“火郁发之”,泻黄散原方中取防风一味风药以疏散脾经伏火,路志正教授加入芥穗,取其轻清升散之力,与防风相合以增强疏散脾胃郁火之效,二者一走气分,一走血分,使湿热、郁火发散而出; 二诊时,实邪渐去,而呈现脾肾两虚之象,故以健脾益肾,和胃降逆之法收功。
调理气机,升发清阳
凡风药皆有宣发作用,可调节一身之气机。路志正教授认为,脾胃居于中州,乃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脏腑之气的交通相济,全赖中焦脾胃的斡旋作用。肺之宣发,心之温煦,肝之调达,都与脾主升清有关。
而荆芥作为风药,其升发之性有助于推动脾的升清作用。同时,脾胃的升清降浊,又有赖于肺肝二脏的调节,因气出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肺之宣降、肝之疏泄皆可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而荆芥之轻清升散,既可促进肺气的宣发,调节卫气,宣发外邪,又可升发肝胆,以资春生之气,梳理肝阳,使其不受遏郁。诚如李东垣所言:“肝阳不足不舒,风药疏补之”。
疏风祛湿,活络止痛
早在《内经》中即有“风能胜湿”之说。路志正教授认为,风性善行,走窜力强,可宣散湿浊,且可搜剔经络,无所不至,使稽留之湿邪无处藏匿,又可防湿浊与他邪相兼为病,故凡湿邪困阻,而见四肢关节疼痛,肌肤麻不仁者,皆可应用风药,而荆芥乃疏风圣品,故多用之。
荆芥一味,在不同的病案中,路老用之,各有侧重,使其散风、轻透、升发、祛湿之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荆芥作为风药中的温润君子,既可增强方中主药的作用,又可制约药物的烈性。它与理气药相配,可助气机疏达; 与理血药相配,可使气血流动; 与清解药相配,可促宣发清散; 与祛湿药相配,可协芳化疏通; 与补益药相配,则可升运清气。此外,路老在煎服法中强调荆芥后下,意在增强其效,防止久煎致其有效成分挥发而失效。
原文来自:王秋风,刘宗莲,路洁. 国医大师路志正应用荆芥经验举隅[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9):3870-3872. [2017-10-01].
以上便是“中药经典学”医案推送中关于荆芥的临证用法,希望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