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遇冷,一级市场起声势:保险投融资的这半年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通过上半年投融资情况的盘点,来看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保险资本市场,一边是上市公司市值暴跌,另一边,资本还在不断涌入这个赛道。除了众多险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发债等方式扩充资本,以及水滴等公司完成IPO之外,一级市场上保险科技、互联网保险相关的投融资交易也很热闹。通过这些融资案例也可以看到,保险赛道的投资逻辑、风格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29笔交易:To B业务成主流,扩张转型冲估值
除了IPO外,我们整理了今年上半年发生的29起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相关的一级市场投融资交易,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涉及28家被投资公司。其中,众安孵化的保险服务搜索引擎百保君在6月连续宣布完成两轮千万元级别的融资。
上半年部分融资案例
从所从事业务的目标客户来看,上半年的融资项目中,包括小雨伞保险、元保在内的7个项目是以面向C端用户的保险销售业务为主的,只有海保科技是为代理人、经纪人提供展业工具,其他21个项目均为主营To B类业务,为保险公司等机构提供技术等赋能。
互联网保险刚刚起步时,保险超市等To C类项目曾经是投融资的热门领域。但是,虽然到现在流量、销售仍然是行业最关心的问题,但互联网流量的红利期基本已经结束,流量成本也大幅提高。流量型创业项目要快速做大规模,非常关键的点还是大量投放,因为几乎找不到便宜的流量可以挖掘,在很多平台,保险都是仅次于医美的广告成本最高的行业。所以,对创业公司来说,要取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完成大量的融资,这样才能支撑每天高达几百万元的投放成本。我们也看到,在7个销售类项目中,除了元保成立于2020年,快速完成多轮融资,其他几家创业公司都成立了几年时间,融资轮次比较靠后。
元保融资情况
从被投公司分布的细分领域来看,有11家公司的业务都包含了与医疗产品、技术相结合的保险产品与服务,而且融资金额普遍比较大,包括年初先后完成30亿元融资的圆心科技和10亿元融资的镁信健康,也包括6月刚刚完成数亿元融资、专注于认知症领域的博斯腾科技等。保险公司完善健康生态布局的同时,医疗赛道的企业也在通过提供保险产品中的健康附加服务、与险企合作推出定制化产品等方式,补足其“保险+医疗”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与大多数保险公司相比,医疗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医药产业链的搭建更加完善,例如圆心科技有DTP自营药房,以及25万多名合作医生等资源,与医院的联系更紧密;同时,这类企业也掌握了一些更加个性化、样本量更大的医疗数据,对医疗专业的理解更深。
此外,还有11家公司属于保险科技型公司,包括软件开发公司,如保泰科技;以及提供SaaS服务的企业,如豆包网。
融资轮次方面,Pre-A及A轮的交易数量最多,上半年在这一阶段共有7笔交易。B~B+轮、C轮及战略投资的阶段都是分别有5笔交易。天使轮(包括天使+轮在内)的3笔交易中,有2笔交易都是百保君完成的。总体而言,早期阶段(A轮及A轮之前)项目所占的比例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的占比大约为34%,也说明行业竞争正在进入更成熟的阶段,进入门槛在提高。这也意味着,接下来保险赛道的创业会和消费、汽车等领域一样,普通人逆袭的故事会越来越少。
融资轮次情况
哪些投资机构在保险科技比较活跃呢?根据披露的数据,共有近70家机构参与了这29个项目的投资。其中,腾讯和心元资本出手次数最多。心元资本是一家同时活跃在中美的创投机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金融服务、医疗、新消费等,代表性投资案例包括流利说、Hims、Calm等。今年上半年,心元资本参与的投资项目包括海保科技、洞见科技和力码科技。
除了这两家机构外,高瓴系、北极光创投、上药生物医药基金和博远资本都分别参与了两个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机构中,不乏小米科技、顺丰控股、新希望集团等产业资本的身影,他们在通过投资、收购等资本手段将保险业务与自己的其他业务板块协同。
透过上半年的投融资案例,有两个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是企业的“转型与扩张”。在上半年完成融资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几家成立较早的保险科技公司,例如豆包网、保准牛等。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业务,你会发现这些企业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转型和扩张。
以保险SaaS产品与服务为主要业务的豆包网已经开始开发海外市场,2019年在香港设立了海外子公司EasiTech,并将新加坡作为出海的第二站,尝试进军东南亚市场。
豆包网海外公司
还有原本以定制保险业务切入市场的保准牛,也在更偏技术的产品线,进入了保险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赛道,推出的技术产品包括风控黑科技神盾系统、保险产品定制引擎“产品积木”、投核保自动化工具“闪电牛”、智能分销工具“领客牛”等。
业务转型与扩张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增长。即使是二级市场,现在对企业的估值也越来越偏向于成长性的风格,更不用说一级市场。所以,尤其是创业企业,在保证原有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业务线,找到增长的第二,甚至第三曲线,以证明自己的业务张力,拿到更好的估值。尤其是在市场度过红利期后,野蛮增长时期的高增速越来越难达到,我们也看到创业公司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
但是,在进行业务扩张的同时,企业也要判断几个问题。一是瞄准的痛点、需求是否是“伪需求”;二是团队的能力究竟能不能支撑新业务的发展,毕竟术业有专攻,保险科技的每一条细分赛道基本都已经有了先行者,你的投入足以赶超对手吗?
第二个特点是“精细化”,也就是说,大家切入的保险科技赛道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了,而且这些切入点比较小的赛道也能拿到大额融资。以健康险赛道为例,可以看到一些项目是围绕某一特定疾病展开的,甚至是过去看来关注度比较低的病种,包括关注心理健康的小懂健康,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博斯腾科技等。
小懂健康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增加意味着相应风险的增加,所以需要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来提供保障,例如在医疗服务方面,过去大家的主要需求为发病后的治疗,而现在对疾病的预防提前了,而且对口腔、眼科、医美等领域的产品消费增加,也就衍生了保险科技的新机会。从供给侧来说,各个赛道的进入门槛都提高了,需要优质的产品和精细化运营,粗糙的割韭菜的打法正在失效。新入局者集中力量在比价小的领域做到头部可能更有机会。
上市形势突变:创业公司一定要回归经营本质
除了一级市场外,二级市场的保险股讨论度也很高,关键词就是“暴跌”。而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是联动的,上市保险机构的股价表现自然也会影响投资人们对创业公司的投资热情。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的五家保险公司累计跌去了近万亿的市值,平安、新华、国寿等都遭遇了大股东减持。尤其是中国平安,最新股价已经跌到了现在的不到54块,较年初下跌大约39%。
港股上市的保险公司中,除了众安较年初有上涨外,其他保险公司的股价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包括以高估值著称的友邦保险。
美股上市的中国保险概念股形势更是不容乐观。7月23日和7月26日两个交易日,中概股总市值蒸发了大约25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6万亿元,几家中国保险中介公司也没能幸免。
保险股暴跌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因为上市公司保费增长放缓、个险改革受阻等原因外,对于美股上市的企业来说,也和整体的市场环境有关。网信办发布《审查办法》,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的要求提高了,国外的一些投资者也不再愿意持有中国公司的股票。
很多创业公司在上市时还是巨额亏损状态,在国内证券市场的规定下基本没有上市的可能,美股和港股成了首选的上市市场,而近年来慧择、水滴等保险概念股都选择了在美国上市。很多保险赛道的创业公司也都到了考虑上市的时间点,想必面临的来自投资人的压力不小。现在二级市场上市难度提高,对于在一级市场融资的创业公司们来说压力也增加了,毕竟投资人退出的通道变窄了,想赚快钱的投资机构出手一定会更加谨慎。
那保险赛道还有机会吗?机会是有的,前提是要先想清楚,你要从哪里赚钱?是赚资本的钱还是业务的钱?有些人其实是以“创业”为“职业”,把创业公司当做商品,能不能盈利是次要的,在一轮一轮的融资中不断提高公司估值,赚取股权的溢价是主要的。
接下来,创业创新的逻辑应该被扭转了,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无论是什么阶段的公司,还是要回到经营的本质--盈利。虽然难度提高了,但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是件好事,大浪淘沙后,能活下来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企业。
案例:这些拿到大额融资的企业在做什么业务?
保险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数字化转型以及与医疗健康服务的融合也是投融资最活跃的两个细分领域,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代表项目吧。
镁信健康
成立时间:2017年8月
所在地:上海
创始人:张小栋
当前融资轮次:B轮
2021年融资金额:10亿元
关键词:创新医疗支付平台
镁信健康创立了“互联网+医+药+险”生态,打通患者、药企以及保险公司,通过金融保险的方式帮助患者解决自费医疗支付问题,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医疗支出。
镁信健康的产品服务主要包括四个板块:药康付、康付互联网医院、康付智保、康付四叶草。
其中,药康付是镁信健康旗下创新支付及患者福利平台,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管理服务。药康付主要切入特药和慢病,与50多家药企合作推出药品福利保障计划,覆盖高价癌症药物和慢性病特药保障,例如联合多家药企推出了面向高血压患者的“慢无忧”产品。药康付业务覆盖了全国400多个城市的90%的DTP药房,服务患者超过100万,每年为患者节省超过10亿元药费。
康付智保是健康险解决方案平台,可以提供便捷理赔、一站式结算、送药上门等服务,同时配合线下一体式智能终端设备。在镁信参与的上海惠民保产品“沪惠保”中,康付智保也提供了配套服务。
总体来说,镁信健康整合了患者用药和健康服务的需求,通过集采争取到了价格更低的药品。同时,对于药企来说,与镁信的合作可以拓宽药品的销售渠道,更好地掌握用户需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这一生态中,可以提供有别于传统健康险产品的差异化产品,也加快了从简单的支付方向与客户联系更紧密的服务方的角色转变。
镁信也是参与惠民保项目最活跃的第三方机构,为惠民保提供药品等支持。2019年年底以来,镁信已经参与了杭州、苏州、广东省七市等三十多个城市的惠民保项目,最近推出的北京普惠健康保中,镁信健康也是药品服务支持方之一。
2020年镁信健康获得了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战略性融资,2021年3月5日又完成了10亿B轮融资,由蚂蚁科技、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创新工场联合领投,华兴新经济基金和北极光创投等机构跟投。
力码科技
成立时间:2017年8月
所在地:北京
创始人:马琳
当前融资轮次:B轮
2021年融资金额:3亿元
关键词:保险中介数字化转型
力码科技主要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及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输出,帮助保险中介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
力码科技基于AI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主要提供保险产品智慧供应链、保险中介SaaS平台以及组织经营工具等解决方案。
在供应链方面,力码科技已经推出了智慧供应链2.0版本,接入了所有主要保险公司的产品,同时也向保险公司定制了一些产品,可以快速对接给保险销售渠道。力码将保险产品的标的、条款责任、规则等信息拆成多个小单元,因此可以实现产品的拖拽式开发,完成从产品定义、对接到交易、财务的全流程。
目前,力码的营销SaaS平台中拥有近百个独立模块,可以进行“拼积木”式的自由组合,供保险中介机构根据自身业务、技术、组织等的具体情况订阅相关模块。
在组织经营方面,力码科技为管理层提供了移动报表、利润监控、佣金管理等工具,为保险业务员提供在线出单、保单管理、电子计划书等工具,对运营团队和财务人员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力码科技已经和7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服务的客户超过2000家。同时我们也看到,除了作为技术支持方外,力码科技也在尝试更多的领域--旗下的保险中介多元服务平台“保保出单”在7月26日上线了北京普惠健康保,用户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投保。
力码科技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成完成5轮融资,2021年的最新一轮融资额3亿元,投资方包括独秀资本、高瓴创投、GGV纪源资本、 心元资本等知名机构。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2020保观保险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