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 钱绪彬:抬泥巴

抬泥巴

钱绪彬

每当我想起抬泥巴一事,原本久远而模糊的记忆又渐渐清晰起来。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原襄樊铁路分局枝城桥工段小桥领工区梅溪桥梁工区上班。每天从事着枯燥的桥梁维修保养工作,如刷栏杆油漆、挖补裂纹以及涵洞清淤等。所谓抬泥巴,就是涵洞清淤的另一种简称。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道工区,房屋曾经是老百姓的养猪场,破旧不堪,勉强住人。附近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场地——梅溪河铁路特大桥,也是便于维修保养才驻扎此地。有段时间,按照工作安排,我们每天必须到离住地3公里多的铁路涵洞处清淤。为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午餐送到工地吃。从事过工务工作的铁路职工都知道,之所以需要涵洞清淤,是因为涵洞(渠)被堵,若不及时清理,会对涵洞的稳固性造成威胁。一旦涵洞出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铁路线路设备的稳定,即几何尺寸发生变化。只要出现线路高低水平、轨距、方向不良等问题,就会直接威胁行车安全。轻者会造成晃车,而重则会导致列车脱轨等重大事故。可想而知,涵洞清淤工作是何等重要。

然而,我们需要清理的一座涵洞,不通公路,附近只有很少人行走的羊肠小道。偏僻的地理环境,和凹凸不平的场地,给清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也就是说,此处涵洞的所有淤泥,只有通过肩抬(挑)、手提等人工方式,才能将淤泥转移到10几米外的安全地段。由于肩挑、手提很费劲,主要选择两人抬的方式进行清淤。我们工区只有10几号人,除去挖和上泥巴的老职工,只有三、四组抬泥巴的人。而我自然和师傅鲁守华分在一组。泥巴是用平底圆形箩筐装的,然后,用一根较粗的圆木杠来抬。由于木杠较粗,抬上泥巴行走时没有上下晃动的弹性,重量死死地压在肩上,显得特别沉。一筐泥巴,大约有120多斤,虽然重量不算什么,但是长时间不停地抬,会感觉越来越沉重,很消耗体力。第一天上午,由于体力好,又感到新鲜,并不觉得累。可到了下午,我的肩膀就开始疼了,腿脚也变得越来越不听使唤。没几个来回,就有些吃不消了。但是考虑到,刚参加工作,应该好好表现。以至于,好多次刚到嘴边的牢骚话又憋了回去。后来,实在抬不动了,我就提醒走在前面的师傅:“师傅,您抬不动了就歇会儿”。谁知,话音未落,师傅就说:“没事,抬得动”。憨厚、实在的师傅哪想到,是他的徒弟抬不动了,不好意思说啊!于是,我只好拼命地咬牙坚持往前走。在后来抬的过程中,师傅总是将绳子往他那头挪了又挪,以尽量减轻我的重量。而每次看到这个细节,我嘴里都会勉强地说:“师傅,我行”。而我内心总是充满着无声的感谢!其实,师傅还是懂我的。

那次抬泥巴,不过一周时间。每次工地歇息时,我都累得趟在地上。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区,连饭都不想吃,只想倒床睡觉。腰酸背疼的那种难受劲儿,是平生第一次遇到。虽然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但老实说从没干过这种体力活。而身体的不适,好像只是我有,其他老师傅们都像若无其事的样子。这说明我缺乏锻炼。这种工作情景,当初未告诉父母,怕他们心疼。如今,我之所以吐露实情,并不是宣扬我们曾为铁路安全畅通所付出的努力。只是觉得过去的经历难忘,这种苦累工作,尽管不堪回首,但它磨练人的意志。现在,每每回想此事,都提醒自己该倍加珍惜工作。有时候,曾经的同事偶然会笑我泥巴抬得好,我总是一笑了之。那段经历虽然短暂,但回忆却是永恒。记得我每次坐火车经过曾经抬泥巴的地方,都会情不自禁地扑向窗前,深情瞭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延伸至窗外。

时光飞逝,如今,四通八达的火车跑得更快了。虽然我曾经工作的地方,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像抬泥巴这类笨重体力活仍然在继续。因为无数座涵洞依然默默承载着铁路安全畅通。一些类似偏僻地段涵洞的淤泥,只能靠人工清理。这个接力棒会永远传递下去。这就是我们铁路人周而复始的工作,也正是因了一茬又一茬抬泥巴的人,才换来千万旅客们平安、温馨的出行。

快捷阅读,点击标题即可


本月《就读这篇》《品读》回顾

王慧敏:每一块青砖,都沉淀着一段繁华的过往

姚璟:在霞浦的月光下

圭襄:春节,在海安

荣根妹:与猫为邻

黄俊:破旧中彰显生命的活力

褚福海:种菜的表弟

穆建国:老水井

丁照清:一蓑烟雨任平生

海凌:东保奶奶的情和爱

李曼:没有季节的寒冷

李蓁蓁:撒娇女人最好命

胡庆军:我和酒的那些记忆碎片

程白弟:想念外婆

吕敏讷:乡愁是故土上一枚枚地软

姚国禄:红磨坊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迟子建|格非|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

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原乡书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散文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小说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诗歌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文学课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视野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原鄉道目录

(0)

相关推荐

  • 潍城区爱国路南头的铁路涵洞

    胶济铁路潍坊沿线的立交桥,是贯穿我市中心城区南北走向的重要交通要道,在潍城区爱国路南头(火车站西邻)有一处铁路涵洞,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成,就一直投入使用至今,但是最一开始,里面并没有安装路灯,一片 ...

  • 【熊家林】我们一起留下战春运

    文/熊家林 我们一起留下战春运 我们是一群来自高职院校的00后大专生,留在工区同师傅们一起,首次参加战春运.从踏入渝怀铁路的那天起,就巳经成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养护这条铁路光荣的工务战士 ...

  • 这事受理了|顿奇东街铁路涵洞内积水

    这事忻府区人民政府受理了 有拍友反映: 忻州顿奇东街播明火车站的铁路涵洞内积水以有一米多深了,影响路人通行不说还非常危险,且水源还不断的往里流,希望有关部门管理一下. (图片源于网络) 每日一句话 在 ...

  • 她是谁的“小棉袄”又是谁的“防弹衣”

    导 语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温柔美丽,但在她们万千柔情的背后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的坚强与刚毅.    凌晨四点五十分,确认高铁通道门锁闭完成后,回到工程车上,取下口罩的沈佳虹匆忙一笑.    " ...

  • 品读 | 钱绪彬:父亲的幽默

    父亲的幽默 作者:钱绪彬 从我记事起,就感受和享受到父亲的幽默.一开始,我并不知道父亲说的那些话是幽默,只是觉得很好玩.很搞笑,只要他一开口,大家都乐了.随着我慢慢长大,才懂得父亲的许多语言就是一种幽 ...

  • 钱绪彬:二十八载接生路 | 品读

    二十八载接生路 钱绪彬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二组大吉岭村级公路旁,有一栋坐北朝南的房屋,住着一位曾从事过28年农村接生员(亦称"接生婆")的花甲老人,她就是 ...

  • 钱绪彬:初见敦煌 | 就读这篇

    初见敦煌 钱绪彬 骄阳似火的八月,我和妻子及她同事一行7人,结伴青甘大环线七日游. 途中,我们先后到了兰州.青海湖.祁连山.茶卡盐湖.张掖.七彩丹霞.嘉峪关.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等城市和景区.来 ...

  • 钱绪彬:父亲与药柜 | 就读这篇

    父亲与药柜 钱绪彬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而立之年的父亲,成为当地一名赤脚医生,开始与药柜打交道,迄今为止,已有五十多个春秋. 1968年7月,父亲从生产队调到大吉岭大队卫生室当医生,从此,便与药柜结下 ...

  • 钱绪彬:母亲 | 母亲节特刊

    母亲 钱绪彬 母亲,一个令全天下人肃然起敬的称呼.只有她,能孕育生命,能温暖整个世界. 少儿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我儿时最喜欢唱.最喜欢听的一首经典之歌,因为它唱出了儿女的心声,唱出了 ...

  • 钱绪彬:心中的女孩 | 就读这篇

    心中的女孩 钱绪彬 从小,他们共同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土家山寨.这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美如仙境.优美的环境是繁华都市难以企及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曾留下他们美好难忘的童年时光 ...

  • 就读这篇 | 钱绪彬:听广播

    听广播 钱绪彬 羊年初一8时38分,我被突如其来的高分贝音乐声音吵醒,心里顿生不快.当我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细听时,原来是久违的广播喇叭声,心情瞬间多云转晴. 说实话,这次在乐园老家能听到广播,颇感亲切 ...

  • 钱绪彬:宰杀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宰杀 钱绪彬 2016年冬月,我因父亲八十大寿回老家,正赶上大嫂家杀猪宰羊,心里甚是高兴.然而,每当看到宰的羊不闭眼的残忍场面时,内心又蛮不是滋味. 我并不是说杀猪不残忍,而是司空见惯,更因为死后闭眼 ...

  • 钱绪彬:《父亲的小背篓》的热度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父亲的小背篓>的热度 钱绪彬 2015年12月底,为参加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我苦思冥想了许久,终于撰写了<父亲的小背篓>一文,第一次诚惶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