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红色”资本家吴举宜
作者:搬螃蟹
阅读导览:
一、盖棺论定
二、神一般的飞机房
三、寂寞的吴公墓
四、妈妈告诉我
五、綦走的追忆
盖棺论定
吴公举宜,字安义,綦江东溪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初三,卒于1973年2月,是解放前为革命“两肋插刀”的民族资本家,解放后为红色政权巩固发展竭力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吴公早年就读于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法政大学,后回乡子承父业经营复兴隆铁号开启实业救国之路。1937年,他牵头将綦江的13家铁厂及泸州金美祥、江口永信两家锅厂和泸州宝元通公司联合组建成东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工程师,为1939年国民政府钢迁会从汉口将綦江铁矿筹备处迁东溪打下最坚实的基础。重钢抗日生产线运转因此得以保障,奠定了抗战胜利不可替代的綦江贡献、綦江地位。
吴公早年曾任东溪安里小学校长,1939年起创办或协同创办了私立东溪中学、渝南中学、明明中学等,并担任董事长兼校长,掩护了夏经权、陈毅乔(解放后分别在建设部、教育部任司职)等中共地下党员进行革命活动。还利用担任国民党綦江县第二区党部书记和綦江县党部监察委员、綦江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四川省参议会参议员等职务之便,支持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斗争,协助转移了邹进贤、霍绍文、危直士等暴露的共产党人安全脱险。
吴公自觉改造思想,解放后,主动将所有工厂、学校、农场、房产等全部捐献给国家,先后担任了綦江县副县长、重庆市冶金工业局总工程师,重庆市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等职。临终前又将东源股份悉数捐献国家,没给儿女留下任何资产!
2000年夏,吴公墓葬从杨家坪迁回东溪原东源公司办公楼右侧“落叶归根”,知恩感恩的东源公司职工、明明中学校友为其立碑彰其生平事迹。
神一般的飞机房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飞机房(东溪中学原标志性建筑,由吴公创办明明中学时亲自设计督建,2000年左右拆除)顶的那个五角星原本是国民dangdang徽,綦江解放第二天,就变成“红五星”了。
原来吴公在捐建飞机房的时候,就知道革命终将胜利,提前把“红五星”粉糊在里层,解放当晚,铲掉表层的国民dangdang徽,鲜红的五角星就在第一时间呈现在新社会!
从那时起,吴公举宜、飞机房及东溪中学就如神一般在我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因为家庭贫困及父辈见识制约,村小毕业的我虽然有把握考上却根本不敢报考当时的东溪中学。参加工作后,因为文凭所限,也没想到这辈子,能够到东溪中学去工作。读书时或工作后,每一次有幸到篆山(东溪中学校址)看一眼飞机房,都很羡慕在那里学习的同学、工作的朋友。
寂寞的吴公墓
后来机缘巧合,我于十九年前成为了东溪中学的一员,第二年又参加了学校的一些事务管理,直到十年前离开。出于知恩感恩的本性,在那几年里多次向管事的建议“组织师生给吴公扫墓”,对前人有交待,让后人有传承,使每一个从东溪中学(二中)走出去的人都记住这一段历史。也许是人微言轻,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2017年左右,我听说“书院街小学近两年清明节都去吴公墓前祭奠的”。又听说,他们缅怀“老校长”吴公之举,在非正式场合下曾被上级的代表可能无心的“喝斥”。现在,书院街小学是否仍在坚持这样的感恩祭奠,我就不知道了。也许是信息不对称,直到现在,我都没得机会看到、听到政府或书院街小学以外的其它学校组织过这样的活动。
而生长在綦江金灵乡青山石窝寨(现金桥镇新木村)的另一历史名人,刘公子如(同治九年——1948年),从经销缝纫机起家成为重庆巨商后大办孤儿院等慈善事业,后为抗战筹物四十八万件送到前线走上了人生的高光时刻,被誉为西南地区著名的慈善家和爱国知名人士。“艰苦创业、慈善奉献、忠心爱国”的“子如”精神就得到了发扬光大,占地27535平方米的子如广场恢宏壮阔,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发掘子如文化、建设子如陵园,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各级学校年年祭奠缅怀……
虽然吴公淡泊明志,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华后来人,还是该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造福桑植”的“开明乡绅”的缅怀!
妈妈告诉我
一直以来,我从来没有想到,我家也有事,能与吴公举宜联系起来。两三年前,眼看母亲一天天老去,我就有意无意地与她一起回忆,她才讲了些她听到的一些事情。
我的嘎(gā)公(外公)海林公靠在东溪、条台等周边乡场买多卖缺创业持家,置有几亩薄田,妈妈虽有哥姐妹6个及公婆,却也衣食无忧。幸未放租,一直由嘎婆(外婆)蒲国珍勤劳耕种,最多在栽秧搭谷等农忙时季请点短工,解放后没有被划成地主,躲过了一劫。
解放前兵荒马乱,土匪强盗经常入户抢劫。每年秋收后,嘎公就把粮食寄存在吴公举宜家中,分次少量背回家中供一家老小短期煮吃。吃完了,又再去吴公举宜家中背一点回来,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因为吴公举宜的名望,不管啷股土匪,都不可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有一年,嘎婆的娘家(属贵州条台管辖)邻居房子被烧,诬陷是她哥哥(我的舅公)放的火,那家邻居又与当地比较霸道的一个叫张果成的豪强(隐略记得此人解放后被定性为“土匪”而被镇压)是亲戚,勒令我那倒霉的舅公赔偿。谁都知道,本身就穷得叮噹响的人,就是倾家荡产也赔不起,况且这事本与舅公没有丝毫关系。
此时的舅公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亲戚中只有他家女婿,我的嘎公是见过世面的人。嘎公由此找到了吴公举宜,至于过程怎么样。由于在我十来岁时,嘎公就已经仙逝,没有听他摆过怎样解决这件事的。但结果是秃头顶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吴公举宜出面,一切都搁平拣顺。
这两件小事,让我增深了对吴公举宜的正面印象:庇护乡民,爱打抱不平。
今天想起来,我嘎公这样的普通人家,当年都能受惠于吴公举宜。那其他东溪乡民呢?想来也有不少这样的类似故事。真心希望更多的知情者站出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吴公举宜,丰富东溪开名士绅的血肉情感。特别希望綦江文史的相关机构和人员,主动发掘、引导尚健在的东溪长者,讲吴举宜的故事,讲东溪故事,打造饮水思源的乡村美德,厚重东溪古镇人文内涵。
綦走的追忆
2021年1月31日,綦走团部分徒友偶遇东溪古镇,就来到了吴公旧居(原东源公司办公楼)。原来,这里已经变身东溪古镇陈列馆。幸好,吴公当年睡过的床仍在,吴公当年的创业史仍有展示,吴公的墓在苍柏掩映中依然庄严肃穆。綦走人,人到心到就是缅怀,脚步拐个弯上来就是致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振兴民族工业殚精竭虑的吴公,为家乡蒙童开启心智锲而不舍的吴公,为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竭尽所能的吴公!
东溪历史,悠远绵长。2222年的万寿场,1376年的建镇史,渝黔咽喉,别无他处。
文化遗迹,璨若星辰。汉僚交替兴旺,盐路沧桑珍档,移民汇聚三宫……中原文明挺进西南腹地,播种化外之地,功不可没。
红色革命,綦江摇篮。近代狼烟染东溪,有为青年或远渡重洋,或奔赴延安,或滴血抗日……刘帅、贺帅,驰骋东溪,星星之火,遂燎原苍穹。
今天,一行綦走人,进万天宫、瞻南华宫,下麻乡约,逛鲸吟洞(金银洞),到王爷庙(綦岸盐运博物馆),赶赴镇紫街坐绿皮火车回家过年,又把东溪“玩”了个遍,国泰民安‘綦’开颜”——有吴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