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访古之235」玉皇庙,许子和抗日殉国

原文:2015-7-11

“府之东南仅一舍之地,有山曰土山。东接桐柏之秀,南挹楚之翠,西挟龙岗,北枕淯水,村区相接,水陆相间。春雨桑麻,千家翠拥,秋风禾稻,万顷飘香。民物熙熙,隐然一胜景也。山之阳有故庙,兵乱摧毁,余址荒凉,荆榛埋没,国朝中统建元前申州军民屯田总管马忠,筑别墅于庙之左,春播秋实,屡获丰登,复殿故基”。

这是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修庙碑的碑文。

山,位于南阳城东南20里溧河西岸,不高且无名,人称:土山。

庙不大,今名玉皇庙,古称:丹阳观,却远近闻名。

有人说,当年刘皇叔三顾茅庐走到这里时,看到一股青烟环绕在土山上空,于是驻马感叹道:“此乃玉皇大帝赐的风水宝地也!”。

后人遂在此建庙并命名。

这是演义,有史可查的是:玉皇庙建于宋代,依土山面南而建,殿堂楼阁,金碧辉煌。

据说出南阳城南寨门,抬头便可望见天地间矗立的这一处建筑群。而又有人说,其实人们看见的并不是庙宇的殿顶屋脊,而是玉皇庙上空整日悬浮不绝的香火形成的云烟雾霭。

不管怎样,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陡然隆起一座小山,这本身就是天赐吉壤。

加之玉皇大帝在百姓心中的神圣地位,府城里、古道上,往来官员商贾、贩夫走卒、方圆百姓都前来叩拜、供奉,玉皇大帝显身灵验之事便时有发生。

有资料记载:明代宛城曾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就跪拜在玉皇庙山门之前,祈求玉皇大帝为人间播洒甘露。道长的诵经还没有诵完,只见玉皇庙的上空乌云密布,片刻,大雨倾盆。

民间还悄然流传说:玉皇庙有一条地下暗道直通两公里外的溧河,若人有在暗道口大声呼叫,同伴就能在两公里外的深潭附近听到回声。

而更稀奇的是:这庙里的那只金鸭子还时时在溧河的深潭里浮出水面。

我去寻访玉皇庙的时候,景道长曾神秘的告诉我说:那条传说中的暗道的确存在,庙里的洞口就在玉皇大帝的塑像底下。

明朝,溧河一带是唐藩王的官田禄田,唐王妃、蓬莱公主及王公贵族在此居住往来,修葺扩建;前来许愿还愿的百姓络绎不绝,又渐成庙会、集市。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还是方圆十几里村民日常生活用品购置、集散中心,一度繁华似锦。

至今,老百姓还习惯的称这座村落叫:庙街。

玉皇庙遂成宛南名胜,香火鼎盛。远近香客,云集庙前,灵香供食,祈福免祸。

千百年来,人们相信,玉皇大帝就是这一方水土一方乡民的保护神。

但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未能躲过日军的枪炮铁蹄。烽烟乱世,战火连天,玉皇庙一带的群众自发成立了宛南抗日游击队,许子和为队长。

许子和,1909年生人,溧河乡程胡庄村人,曾在冯玉祥部任特务排长,后返回家乡,温文儒雅,肝胆照人。

1945年,其联合李宏合、陈金福、许文举等人聚集100多人枪,成立了宛南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南阳抗敌自卫军第二纵队,袭扰日军,保家卫国。

史载:1945年4月,30多名日军带着机枪、步枪,押运两牛车的武器弹药进入玉皇庙街。许队长率部向敌发起攻击,在友军的配合下,把这30多名日本侵略者全部歼灭,但许子和不幸中弹牺牲。

关于这场战斗,在南阳抗战史上自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引用很多。

但整个过程及具体细节却无人系统记述,连战斗发生的时间也有3月3日、4月14日和5月三种之说,实不严肃。

一通斑驳残破的四方体石碑静默的伫立在玉皇庙一行新旧参差得碑刻之中。

我用手摩挲着,一字一句的断句品读,当时之情形,烈士之英勇,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

那一天是民国三十四年四月即公元1945年4月14日,上午11时许,日军小队30多人带着机枪、步枪,押运两牛车的武器弹药进入玉皇庙街;侦知消息,许子和与境内驻竹园庄的国军五十五军某团联系,并带领游击队配合该团派遣的一连官兵将日军包围,三面环攻,围困于土山之顶。

在寻访中还有一种说法,许子和带领游击队当年就是从溧河边的暗道潜入玉皇庙,而后突然展开战斗的。

当时,许子和率游击队独挡东北一面,身先士卒毙敌数人。

突然,一颗子弹洞穿他的手腕,鲜血流淌;众人欲将其搀下包扎,其瞪大眼睛说:此男儿报国时也 ,怎可忍辱偷生!遂撕下衣襟裹住手臂,带伤坚持战斗。

众人倍受鼓舞,皆视死如归,群情激愤,杀声震天。日军虽为悍敌,见此前赴后继,也是为之胆寒心惊,溃不成军。

至下午5时,全歼这股日军。

残阳如血,喇叭声咽,枪林弹雨中,许子和又连中三弹,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这一场战斗虽小,但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的《西安日报》《湖北日报》《重庆日报》均予以报道。

《湖北日报》报道:许烈士子和发动玉皇庙之战,浴血奋战4小时,歼敌30余人。

抗战胜利后,“邑人不忍其忠勇壮烈之泯灭,因竖石战场,永做纪念”。并呈请政府予以表彰。

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国民政府于土山之东南脚下玉皇庙左侧英雄捐躯地建立碑亭,勒石立碑纪念,正面镌刻“南阳许烈士子和抗日殉国纪念碑”。

碑文由王健三撰文,尹昆山书丹,杨鹤汀篆额。记述了玉皇庙一战其事及烈士牺牲的经过,以及立碑的由来。“。。。斯时也,酣呼竟競进,风云变色,虽悍如顽敌,亦为之胆裂,溃不成軍。。。不幸于此枪林弹雨中烈士负重伤而壮烈牺牲矣。呜呼痛哉 ”。

其后明确写道:“时尽民国三十四年四月十四日 ”,这应该就是烈士牺牲的准确时间。

此战,一同牺牲的还有樊营村民王德成 。此战虽小,但意义重大,碑文写道:“此虽局部战斗,然足以振奋士气,震慑敌魂,为积弱民族吐气,何其壮哉!”

“枪声未息,噩耗传来,始而悲壮士之不返。。。”。日军投降,烈士无缘得见,而杀生成仁,夫复何憾。

书者仰天长啸,赞曰:子和死得其所矣!

碑后并列着当时南阳府的三位名流:赵芝庭 杨鹤汀 陶东秩。

赵芝庭,曾任河南省第6区抗敌自卫团副团长,南阳战时自卫队上校司令,河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特派员,时任南阳县县长;

杨鹤汀,溧河乡赵营人,辛亥元老,民国南阳第一任知府,河南教育先驱,一代高流名士;

陶东秩,黄太台岗李岗村人,曾任国民政府禹县、泌阳等县长,南阳著名教育家。

同期树立的还有另一块石碑,上刻:英烈千古。

碑首题写:许烈士子和殉国纪念;落款:县长赵芝庭题赠。

建国后的大跃进中,玉皇庙被拆,纪念碑亭被毁,碑被剖为两半铺在桥上。1999年寺庙重修,找回该碑的一半树立于路边,另一半下落不明。

赵芝庭题赠的石匾因形制较小,为防止丢失,特意用水泥砂浆牢牢的封砌在玉皇庙后院不为人注意的殿堂地基上。

当年,英雄牺牲后归葬程胡庄村,我仓促前去一次却未能寻得。

后向当地的网友道光五年打听许子和墓冢的现状及他的后人,得知:其后人解放后被发配到新疆,之后一直定居在那里;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侄子还回来几次为他扫墓;现在他的墓,早已经无人祭扫,荒芜难寻了。

(本文发出后,许子和远在新疆的孙辈联系上了我,告知2002年他们专门为许子和在家乡立了一块抗日殉国纪念碑。

2016年,我也终于专程寻访拜祭了许子和墓)。

世事浮云如苍狗,物是人非事事休,荷塘已经干涸,玉皇庙诸多的遗迹不存,庙街南的古石桥也被拆掉,珍贵的汉画像石不知所踪,而还有一些石刻也被不法分子虎视眈眈,令人担忧。。。

因此,前几年我在此区域所寻访而得的一些信息至今包括在这里也不便公布。

西北面的新型玉皇庙社区现在已经建好,千年古村玉皇庙也将逐渐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园区。

但,并非所有的历史都可以涂抹,所有的遗迹都可以湮没,所有的记忆都可以遗忘,所有的时光都可以隐藏,所有的所有,都可以找个借口尽付流水云烟。

玉皇庙中有一口“世界和平”的祈福铜钟,旁边还有一座“和平宫”。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和平与尊严不是祈求来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当警钟长鸣,不容忘却。抗日战争,此乃民族存亡之秋也,万千同胞毁家纾难、同仇敌忾,皆拼民族的生命,求国家的生存。

大义昭彰,浩然千秋。

且以此文,慰祭许烈士子和英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