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常识:成为平台之前,先放下身段做“工具”

印度露露(LuLu Group International)国际集团了解一下


1995年,露露集团国际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开设第一家超市。后来,更多的露露超市门店开始成立。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公司成立露露中心百货,并将业务扩大到其他中东地区国家。

2000年,第一家露露超市卖场在迪拜开业。之后,公司开始疯狂扩张。其业务覆盖: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王国,巴林,阿曼和也门。

优素福·阿里(Yusuff Ali)今年63岁  印度人,露露集团实际控制人

2017年,福布斯公布了一份《阿拉伯世界100强印度企业主》榜单,排名第一的就是企业家优素福·阿里(Yusuff Ali),他旗下的露露连锁超市是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零售集团。调研公司Deloitte把它评为全球50家增长最快的零售商。截止目前,印度露露集团在全球拥有174家连锁超市。

露露集团在中国并没有大型商超,其最大辐射力是在中东地区。如果说中国有业务,也是将采购中心是设立在中国大陆。

具体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上很难搜索到有效信息,只是据说,其商场规模与国内的万达类似,它并不是一家简单的超市,更多像是一家购物中心。但其运营模式又与万达有所不同,万达是地产招商模式,露露集团则是地产直营连锁模式,偶有商家入驻,也需将商品的采购权由总部进行统一采购。完完全全的商品流通,对外是超大的零售商,真正赚钱的却在采购权上。

采购商,更喜欢的是生产制造商

上周,有幸与印度露露集团中国区总裁见了一面。在我方负责人简单介绍我方业务以后,对方就直接说了他的看法,这些看法听起来直接而尖锐,不过这些看法在我听来完全有效且正确。

他说,像这样的项目,已经很多人跟他介绍过,他说,按我的理解,因为我是客户,我想要的,永远都是生产制造工厂,而不是义乌市场里的商户,他们没有这种能力。从采购的角度,印度人和中东人,他们的心理几乎类似,又要价格便宜,又想要质量好。而这一点,工厂是可以满足的。总结而言,就是,对我方这样的平台,他们更希望在上面出现的是工厂。

这一点,我想仔细阅读过我早前发表的《伟大的平台,不一定完美,但会100%努力》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地区和国家的本质竞争力就是生产制造能力。所以,义乌市场的转型,在没有成熟的制造企业的支撑下,其所有的转型都是在治标不治本,比如说买全球卖全球,还是将自己定位成贸易港的方式,则一定不会有大发展。最近香港的事件就表明,尽管其是世界知名的贸易港,在全球经济转型的情况下,香港是最先受到冲击也是最先感受到的,这与其从事贸易有莫大关系,就是说,人是飘在空中的,并没有接地气。如果说义乌的发展是基于当初的市场(也可视为平台,那么就是成也平台,败也平台),并没有与时俱进所致。

我所写的,都只是常识而已,算不上技巧


就在整理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想到的一个词是“常识”。很多时候,我表达也都是常识,并没有太多技巧在里面。这种常识来自于“专业”而非业余。在我所有的常识中,我一直的看法都是: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专业选手一向都是强于业余选手的。

对那些贸易推广型的平台公司,我想分析一下,义乌市场的商户为什么不是最优的?我想反过来思考。

在义乌市场上,有两个公司比较知名,一家是阿里巴巴,另外一家就是当地政府扶植的“义采宝(曾经的义乌购)”。无论的阿里巴巴还是义采宝,用户虽然在用,但其本身的口碑却并不如其知名度这么高效。

这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使用习惯。在阿里巴巴或者义采宝上,真正新鲜的东西并不出现在这上面,那么呈现在哪里呢?市场商户的柜台下面,他们往往最好最新鲜的东西并不放置在显眼处,能看到这些的人,基本为熟客。换言之,这两个平台上出现的东西只能被称为基本数据,并不是最为新鲜的数据,这也间接导致了,平台所能给与商户的“流量”有限,进而导致了,商户的期望值滑落,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商户本身造成的,但他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会认为是平台不行造成的。这是人性使然,在所有的普通人中,我们往往将导致问题的原因推脱给他人,而不是反思自己。

平台不是不好,而是在成为平台之前,你是否能成为“工具”?


平台是一个很好的词,也是一些伟大公司后来的样子。凡是伟大的公司,到最终你都会发现,这些公司成了平台。但是,我必须说明,在成为伟大公司或平台之前,作为运营人,是否更多思考,怎样成为影响“心智”的工具,成为人们生活乃至贸易所需的“工具”?就是工具,领域不同,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所有运营人,必须考虑的。

总结一下,本篇想要表达的两个观点:第一,对所有贸易型平台而言,生产制造商的企业数据库的建立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第二,继承《伟大的平台,不一定完美,但会100%努力》观点,在成为平台之前,最好先放下手段,从“工具”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以“工具”的定位与“心智”去开展前期工作。从运营落地的角度而言,工具的杀伤力要比平台的杀伤力大多了。平台是后来的成功的样子,工具是努力成长的方法,在成为平台之前,先成为日常所需的工具。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共享单身...莫不如此。从工具的角度来理解平台,寻找方法,成功的几率又会提升很多。

至于说到,具体的运营,则各个平台可根据自身的“局”与“势”做出适合自己的运营判断。


作者新书《运营元素》即将上市,要的直接微信转账98元,留下地址;或直接在公众号【历史消息】里面随机选择文章,并选择相同金额进行打赏,给局部留言您的收货地址。货到即发货。如需购买,加我私人微信号【danshui1982】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