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土楼,漳州还有什么?

▲ 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土楼群,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被摄影爱好者亲切地称为 “四菜一汤”。摄/冯木波,图/《地道风物·闽南》

土楼:漳州最“土”

你可能没来过漳州,但一定见过土楼

▲ 《大鱼海棠》《花木兰》里出现的这种大型圆形建筑,就是土楼。图/电影《大鱼海棠》

▲ 南靖裕昌楼。摄/冯木波

以最有代表性的二宜楼为例,它直径达 71.2 米,分内外两圈,外圈有四层楼,足足高16米;连楼中间的庭院都超过600平方米,最盛时能居住106户人家。如此规模庞大、外形奇特的民居,实在迥异于中原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也都很少见。

为什么要把自己家修建成这样子呢?这一切,还要从漳州的历史说起。

漳州是福建省最南的一个城市,位于广东和福建之间,本是一片”瘴疠之地“,常有猛兽虫蛇出没伤人。这里东临台湾海峡,左拥右抱东海南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大面积的漳州平原是山海间的缓冲地带。地形上兼具山、海、平原,站在田野上就可以吹到海风。

▲ 漳州城航拍。

唐朝时期,大量汉人迁入,武则天亲自在泉州和潮州之间设立了漳州。来到漳州的唐朝将领陈元光,带领部下们“且战且耕”,开垦田地,还教化边民,鼓励不同民族间互相通婚。一座座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便成了日后土楼的前身。

唐末和南宋时期,中原地区陷入战乱,原本为蛮荒偏远之地的闽南,却反而成为了安全的避难所。中原住民一次次大规模南迁,在东南沿海繁衍生息,后来逐渐形成了福佬民系和客家民系。

▲ 捕鱼者在隆教海边收网。摄/伦宇,图/《风物中国志·龙海》

到了明清时期,海上倭寇频繁滋扰,而南迁的汉人也越来越多,挤占为数不多的生存空间,冲突不时爆发。再加上对于迁徙而来的人来说,这里的地形、气候、水文与家乡的差异十分明显。在中原地区使用多年的民宅形式,在这里已经不再适用。

▲ 下山寨子·晨炊。摄/冯木波

漳州地区盛产坚固的花岗岩,在便于御敌和保障安全的兵营和城堡的基础上,一座座土楼建立了起来。明万历元年(1573年)《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土堡旧时尚少……嘉靖四十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

土楼最初为“五凤楼”,这是脱胎于四合院的建筑。但因为防御过于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固。将五凤楼的四面边墙修建到等高时,方形土楼出现了。层层夯土严丝合缝,仅留大门出入,居所的防御能力极大提高。

▲ 南靖土楼,有圆有方,隐藏在山野之间。 摄/王茜

再后来,经典的圆楼诞生了,整面外墙毫无死角,易守难攻,进一步增强了防御能力。圆楼还更经济,比方楼少用材料就可以得到同样面积的庭院,也降低了房顶的施工难度。

土楼的建立本是为了自保,但它的居住形式之所以能够长久持续,还与土楼里居住的福佬人和客家人有关。移民路上山高路远、危险重重,当地械斗冲突又多,使漳州人特别重视宗族伦理制度。而土楼这种相对分开又需要互相信任的居住模式,也只有宗亲才可以实现。

一族聚居于一座土楼,血缘是最坚固的屏障。”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同仇敌忾,以宗族为单位与敌寇相争。

▲ 二宜楼。

圆形土楼的巅峰,就是著名的“土楼之王”二宜楼。名字寓意极好,宜山宜水,宜室宜家,宜内宜外……只要是两相宜的事物,都能凑个近乎。这座大型土楼建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每家所有的面积基本相同,利于族内的平等和团结。各家既有各自的出入口与天井,也有隐秘的门洞联通内圈走廊。这种布局既有合族而居强化向心的优势,也能保有私密和安静。

▲ 二宜楼构造拆解:1 夯土外墙 2 正门 3 外环楼梯 4 中央庭院 5 各家入口 6 各家厨房 7 各家天井 8 内通廊 9 各家祖堂 10 各家卧房 11 隐通廊 12 侧门 绘/李乾朗,图/《地道风物·闽南》

二宜楼防御设施非常周全,基本堵死了敌人进攻的路径。首先,外墙底层厚达2.5米,采用当地的石头迭砌,墙体深入地下,挖地道几乎不可能;其次,一到三层不设开口,外墙顶层内设有一个暗廊连通全栋,称为“隐通廊”,外敌来袭,各户皆可进入通廊防备。然后,墙上还辟有内大外小的窗洞,遇袭时还可以向下投石射击。此外,出入大门皆采用花岗石砌筑,门上有孔可以灌水,防止敌人火攻;还有平时作为下水道的暗道,紧急状况时可以掀开石板进出。

▲ 南靖裕昌楼,疏影横斜水清浅。摄/冯木波

古老的土楼虽有种种好处,但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怀远楼”尚有100多位居民,有人曾抱怨每晚只在睡觉的时候才上楼,因为楼上没有卫生间。而同为世界遗产的“和贵楼”只剩20余人在住,年轻人已经迁居到县城里的住房,少数老人眷恋故居,才留在了这里。

▲ 瑞安楼遗迹。摄/冯木波

随着现代建筑发展,土楼已渐渐消失在漳州人的生活里,但值得记忆的事物不会被轻易遗忘。土楼所带来的沉稳、大气和归属感,至今仍在影响着漳州。

土地:山海亦可平

漳州的母亲河是九龙江,又名漳州河。这条江气势汹汹奔出山野,突然进入地势和缓的平原,裹挟的泥沙再也带不动,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土壤。漳州平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平原,土地富饶,“扁担插下去都会发芽”。

▲ 东山岛。摄/黄恒日

唐代陈元光在闽南推行屯田制度,铸剑为犁。且战且耕,且耕且守,不断地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既保证了军队粮食自给自足,减轻百姓负担,又使战后流离失所的子民得到休养生息的场所。

宋代是漳州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越南占城稻被引入闽南,漳州人管它叫“占粟”。它的产量远高于普通稻米,充足的粮食供应,直接促进了人口增长。宋代农耕的突破性发展,让漳州日后即使走向海洋,也保有着一抹耕读文明的底色。

▲ 东山澳角码头。摄/周先丽,图/《地道风物·闽南》

祥符六年(1013年),郡守王冕浚重新组织规划了漳州的城市布局,木栏围住平民居住的外城,使城市扩张了四倍,就此开始了偏安一隅的生活。这就是现在漳州城的轮廓,如今走在漳州城里,还能看到宋朝时修建的石头城壕和所植的树木。

同位于闽南的泉州,在宋元时期已经被马可·波罗称作“世界第一大港”。漳州的港口——月港,它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这里位于出海口,这里沙洲连绵,河道较浅,大型海舶出入时必须乘潮用几艘小船牵引,航道复杂。

▲ 龙海月港。摄/王友学

但在明代实行海禁政策之后,月港的不利因素,却反而让民间通航贸易发展了起来。河口沉积的沙洲,航道非常复杂,便于躲避朝廷的追捕;且一潮而至厦门湾时,有数十座无人岛可供藏身;出南太武山脚下的浯屿,就消失于茫茫外海。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准许月港开市。晚明依然闭关锁国,但只开放了两个小小的港口通商,且功能相反:一是广东澳门,允许夷船入港,不许华船出海;二是福建月港,只许华船出海,不许夷船入港。这是空前绝后的机遇,月港商人垄断了明帝国的海上贸易。

▲ 这个时期,西方的货币——镭(real)成了漳州的通用等价物。欧洲人对瓷器趋之若鹜,漳州的制瓷业得到镭这种货币的支持而发展飞速。图/Wikipedia

闽南出产上好的高岭土,同安汀溪珠光青瓷、德化青白瓷等瓷器因土而兴。明代后期,很多窑址已经废弃,漳州的制瓷业虽不如那些名窑历史悠久,但随着贸易兴盛,漳州窑快速仿制了大量景德镇青花瓷,这种用以对外出口的瓷器,也被称为海洋性瓷器

▲ 藏于Rockox House的“克拉克瓷”。Rockox House是Rokoks家族的故居,现为博物馆。图/Rockoxhuis

最早购买这种瓷器的欧洲客户是葡萄牙人,他们控制了马六甲的黄金航线。荷兰人抵达亚洲海域时,期待能与明朝通商却失败了,还和葡萄牙人发生了冲突。巨大的利益驱使,荷兰人先后袭击了三次葡萄牙商船,每次都获得了巨量漳州生产的青花瓷,他们称之为“克拉克瓷”。

这种克拉克瓷是青花瓷,有鸟兽、山水等不同花样,花纹写意,自由而不受拘束。远销日本和欧洲,丰臣秀吉十分喜欢。

▲ 漳州程溪凤梨。摄/蒋文洁,图/《地道风物·闽南》

月港带来的远不止这些,番薯、烟草、辣椒……甚至改变了整个中国的作物种植和饮食结构。月港腹地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一片非常适合农耕的沃土。因此,飘洋过海的农作物往往没在其他港口留下姓名,而在漳州生了根并传播开来。

清朝陈珑写过一首《烟草赞》:“传自吕宋,移植漳泉”。明朝之前,中国人从没听说过烟草这种东西。直到从吕宋(今菲律宾古国名)传入漳州,在各地种植,最终传遍全国各地。

▲ 九湖荔枝。摄/镜头哥

据说由月港传入的辣椒更是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味蕾。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若没有了辣椒,不知会失色几分。

有种说法,番薯最初是由月港传入漳州,再传遍全国的。清代王锡祺在《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记载:“闽人多贸吕宋,其国有朱薯,被野连山,瘠土沙砾之地皆可种。……中国人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盒中以来……初种于漳郡。”

传闻月港的商人发现了红薯的好处,偷偷带了一截藤蔓,用泥沙裹挟,放在小盒中飘洋过海,到了漳州的沃土上竟然种活了。这东西不讲究土壤,生命力极强,大大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

▲ 在枇杷的原产地漳州云霄,一开春,漫山的枇杷树都套上了袋子,闪着银光。摄/李淑芬,图/《地道风物·闽南》

现在,漳州人更是将这种作物培育改良,在海滨上也种植出了香糯可口的蜜薯。漳浦县的六鳌半岛,日照时间长,海滨沙土又疏松通气,最利于甜味的积淀,因此这里所种植的“六鳌蜜薯”,甜度要比普通红薯高出许多;在沙地种植,薯身也非常光滑干净。微冷的天气,最适合来一只热乎乎、金灿灿,还流着糖油的烤六鳌蜜薯了。

古朴,但并不陈旧

漳州拥有1300多年历史,素有“海滨邹鲁”美誉,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可不仅仅是说说。在漳州古城,随手一指就是“承载岁月的景观”。“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老而整洁的石板路,颇具闽南风格的骑楼街区,临街而立的石牌坊,还有仍然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似乎都在见证这座城市的流转变迁...
漫步在这里,可以看见打白铁的老师傅叼着烟正低头敲打着手中的铁盘;竹器店里摆满了摇椅、簸箕、米筛、草笠、箩筐等各种样式的传统用具;还有很多书法颇佳的老招牌,随便在一家小店闲坐,品一杯手中的茶。你大可放下烦恼,在这里“畅享”一个下午。
漳州在光阴积淀中,总有种历久弥新的感觉。
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天一总局”,中西合壁式建筑,结构优雅大方、雕花刻栋、古色古香,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挺拔。
还有三平寺、赵家堡、南山寺等名胜古迹引人入胜。
当夜幕降临,“一江、两岸、四桥”……华灯初放,夜色中的小城就像银河,充满了魔幻,给人们带来一个个无限柔美的梦境。
博物馆、艺术馆、规划展示馆、图书馆、科技馆、歌剧院……它们是回望遥远来时之路的明眸,也是展示漳州其深厚文化底蕴的亮窗。
他们造就了魅力漳州时尚摩登。让人如痴如醉,让人欲罢不能。
漳州不仅是“中国钟表名城”、“中国罐头之都”、“中国食品名城”。
漳州有引以为豪的全球最大的海工起重机生产基地——豪氏威马,现在在中国南海、墨西哥湾、巴西等海域都能看到豪氏威马的产品。
漳州有为三峡工程、正负电子对撞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卫星等工程配套提供装备制造的“心脏”部件的龙溪轴承。
石化、装备制造、特殊钢铁和食品工业是漳州四大主导产业,也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上迸发出创新活力。
无论是九十九湾早起的第一缕晨光,亦或是金峰傍晚的最后一抹余晖。光影交织间,城市带着恢弘磅礴的气象。

中国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在漳州,从此漳州成为了女排娘家;

“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女排精神”,也成为了漳州城市精神的一部分。

耳熟能详的“12315”,全国第一个消费者投诉服务台,1996年在此诞生。

  漳州在全国首创“110”报警服务台,1996年被公安部向全国推广。110,成为人民的守护神。

土味,古早味?

如此丰饶的大地和物产,让漳州人无论走向何方,都保有一份留恋故土的性格。闽南人出海是传统,堪称中国最具海洋冒险精神的一批人。

▲ 龙海渔民。摄/林乔森,图/《风物中国志·龙海》

从地理的角度观望,泉州五分之四的地形是山地丘陵,面朝大海,只能向海上讨生活;漳州地形多样,虽然也靠山临海,却有大面积的平原为缓冲,城市的文化性格也就更多元化。泉州更决绝,置之死地而后生;漳州背靠平原,耕读才是传统,在海洋冒险精神的一面上,相对有所保留,与她的性格一样,内敛、低调、稳健。

漳州人的宗族观念很重,在交通困难、路费昂贵的年代,很多漂泊海外的人想要回乡而不得,客死他乡。明清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时期,在外的闽南人们就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墓园——华侨义山

▲ 华侨义山是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指定给中国人的墓地。

幸存下来的人倘若发了财,决意留在南洋,便在当地修祠堂族谱,谨记自己的来处。至今,东南亚地区仍可寻得不少漳州华侨修建的祠堂和族谱。做父母的,若是接到在外工作的儿女汇过来的大笔钞票,还会被亲戚邻居戏称为“南洋钱”

▲ 漳州特色戏剧——掌上木偶。 摄/黄水木

移民的漳州人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靠着勤劳厚道的性格,也闯出了自己的天地。“点石成金”的田考早年当过煤矿工人,勤奋踏实。后来开垦荒地,竟然发现了金矿。英国人来高价收购,却不懂经营,只好邀请田考主持矿务。因为过去吃苦耐劳的矿工经历,他生意日渐兴隆,发达后也不忘接济乡亲,被称为“诏安人的免费旅馆”。

著名作家林语堂出生在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他在家乡曾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初恋,名唤橄榄,两人感情极佳。林语堂到上海求学后,他们便分开了,因为橄榄也像其他漳州人一样,不舍离开家乡和家人。

在自传体小说《赖柏英》中,橄榄化身为女主角柏英说道:“世界上还有比我们这儿更美的山谷吗?……就算你住在漳州(城里),我们也有香蕉、甘蔗、朱栾、桃子和橘子。还有各种鱼类和青菜。外国港口有的东西,我们哪一样没有呢?

▲ 埭美村 摄/曾少辉,图/《风物中国志·龙海》

即使后来远渡重洋,离家甚远,在坂仔镇的数十年生活,依然烙印在林语堂心头,他写《京华烟云》《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只为了写故土、写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美好与真实。

林语堂说,“我能成为今天的我,就是这个原因。我把一切归功于山景”,“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坂仔的山水养成了他不受拘束的自由天性,林语堂的作品也一样旷达乐观、不拘一格,开创了国内文坛“幽默”的风气。

林语堂的文字深受家乡风土的影响,另一位知名作家许地山也是如此。我们都学过他写的课文《落花生》,跟他的文字一样,许地山也是个憨厚可爱的人,他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生活得十分“随缘”。朋友的提议,都只答应一个“好”字;就算对陌生人,也不好意思拒绝。曾经因为太好说话,被英国的理发匠刮去了二英镑,要知道当时理发才八便士。

▲ 海洋文化交融的番仔楼。摄/陈君香,图/《风物中国志·龙海》

在代表作《缀网劳蛛》中,他借女主人公尚洁之口,发表了他对人生,同时也是许多漳州人一样的看法:“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会受到偶然的外力的影响。当蜘蛛第一次放出游丝时,不晓得会被风吹到多远,吹到什么地方,或者粘到雕梁画栋上,或者粘到断垣颓井上,便形成了自己的网。网成之后,又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外力所毁坏,所以人对于自己命运的偃蹇和亨通,不必过分懊恼和欢欣,只要顺其自然,知命达观即可。等到网被破坏时,就安然地藏起来,等机会再缀一个好的。”

林语堂和许地山等文人是漳州文化性格的具象化,这里走出的人无论漂泊到哪里,根都是漳州的山海与土地,它们养育出漳州人特有的襟怀。农业发达的时代,漳州肥沃的土地是整个闽南的粮仓。在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这点怡然自得被工业化的进程打破了。作为农业生产基地为闽南持续供应粮食,漳州拿出朴实厚道的劲儿,舍弃了一定的工业发展,确实有些失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旅游和生态又逐渐为人重视,漳州的土地再次高光,依靠电商为闽南乃至全国供应优质农产品。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誉。物产的丰饶程度让人咋舌,甚至每个县,都有让人称道的风物。云霄枇杷、琯溪蜜柚、长泰芦柑、浮宫杨梅……水果滋养了漳州人。

▲ 华安梯田,漳州华安湖林乡。 摄/王海燕

现在的漳州,街头巷尾充满了好味道的铺子。人们且走且停,寻到自己熟悉的招牌便歇下脚来。夏天来一碗四果汤,最是冰凉解暑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四果汤,真的只有四种食材,绿豆、红豆、银耳和仙草,再用锉刀锉半碗冰,浇上大勺糖水,这一碗解暑的冰甜汤算是齐活了。而后,人们尽情往里头添上各种花样,水果块、阿达籽(闽南语,类似芋圆却更有韧性)、石花等,刨冰再加入蜂蜜水,新奇的多些炼乳,一口冰冰凉。

▲ 四果汤。摄/杨福添

细数起来,四果汤里的选材也颇有讲究:薏米清热祛湿、莲子健脾补胃,中和了过于性寒的冰食。而另一些配料,白胖软糯的阿达籽,滑溜溜的石花膏,或脆或软,口感顿时丰富了起来。现在,这种搭配早不只在闽南,也已经在全国风行开来。

在漳州,豆花+粉丝就是个黄金组合。豆花本身细腻爽口,粉丝香滑劲道,加上特有的佐料,再配上卤香肠卤大肠那些,一碗大名鼎鼎的咸豆花就出来了!
晓文三角饼作为首届漳州小吃文化节的获奖品牌,和卤面一样声名远扬,舌尖上的漳州味,你爱的味道他都有。外皮酥脆,馅料丰富,2块钱性价比超级高!
海蛎煎在闽南唤作蚵仔煎(ô-ā-jiān),由于选用的是黑耳白肚、个头小小的新鲜海蛎珠,所以吃起来嫩香可口、口感微甜,与油香松软的大葱煎蛋相得益彰!
雪白细嫩的糯米糍团包裹着油炸过脆脆的扁食皮,外面再裹上一层花生粉、芝麻碎、糖粉芝麻混合而成的碎末,咬上一口,甜而不腻!
鱼粥汤头清甜,鱼肉鲜嫩,米粒粒粒分明。满满一大碗里,米粒只是点缀,剩下全是成块的鱼肉,料十足。
豆干面也叫五香面。圆形的碱面压成饼状,剪成块,加上五香蒸蛋,淋上酱汁,再来一碗鸭血肉圆汤,实在对味。
云洞岩盐焗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当地人将盐焗鸡这种做法加以改良,在保留了鸡肉丰富的营养价值,形成了现在这种皮爽肉滑、骨香味浓的云洞岩盐鸡。
漳州的咸粥最赞就是汤头,还有实打实的料,虾仁干、鱿鱼干、干贝还有香菇,勺子随便一舀都是满满的料。现成的米饭下去煮,米粒分明,手上拿着一根油条,蘸下汤汁,超级美味。
蚵仔面线对漳州人来说记忆很长,就是小时候妈妈煮的味道。外面店里卖的蚵仔面线主要原料为蚵仔(小牡蛎)和面线,蚵仔面线很清淡,里面的蚵仔是炸过的,现煮现卖很鲜甜。
所谓生烫,就是将备好的汤底煮沸,加入各类食材辅料,最后将新鲜的枸杞叶丢入锅中,并迅速捞起,一碗清淡香甜的汤就这样出锅了。再配上咸饭或者拌面,好吃到不要不要的!
摊得薄薄的春卷皮,包上用肉丁、虾仁、香菇、包菜、胡萝卜丝、豆芽等炒好的馅儿,卷成一卷放入油锅炸得金黄金黄的,外皮酥脆,里面馅料丰富,一口下去满口都被丰富的馅儿塞满!

漳州人也吸收其他地方的美食传统。他们温文尔雅的性格更具有北方特质,这种“北方”在食物里也有所体现,比如中原移民南下带来的面食。但是漳州本地的卤面,在面食基础上还加入了许多闽南特有的的“面码”。长期以来,每逢年节婚宴,家家户户都备起卤面招待来客。

▲ 卤面和五香。摄/郑亚裕

碱面做好后在开水里捞一下过水,添上一勺肉片、海鲜、鸡蛋精心熬制好的卤汤。配料几十种,油炸腊肠、炸肉、卤大肠……随自己喜好和钱包富裕程度挑选。请人吃卤面,最大方的表现就是“料随你加”。加上特制的炸蒜末会有独特的香味,醇厚而有层次。但要趁热吃,蒜末凉了就发苦了。

在漳州吃卤面,有一样配料是石码的特产,“五香”。其名五香,实为一种铜钱粗、半筷长的炸猪肉卷。选用猪腿精肉,马蹄或洋葱切丁,加入五香粉、蛋液、扁鱼末等,与适量地瓜粉、面粉拌成内馅儿,再用猪体中的网纱油为皮(豆制腐皮次之),下锅炸制,切成小段,配上番茄汁,趁热食,能咬到里头的马蹄颗粒。一条下肚,喷香爽脆,令人“吮指”回味。加在面里,整碗面顿时鲜香起来,层次丰富口感满足。

▲ 番仔楼。摄/冯木波

吃饱了咸香的卤面,该来杯茶解解腻。在漳州,人人都泡得一手好茶。林语堂说过:“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的确,漳州民间甚至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饭前饭后吃一杯,大人小孩走如飞”的民谣。客人一进门,主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火煮水,添换茶叶,泡茶品茗。待客也多用闽南盛产的安溪铁观音或平和的白芽奇兰等茶叶。

▲ 漳州古城。 摄/陈健

主客围着茶桌,主人依心情或客人喜好选定茶叶,一边煮上水,一边熟练地依照工序一一展开,片刻之后,一只只小盏中已盛满玉汤,主人摆出请的姿势,说:“请吃茶!”客人各自端起,凑近深吸一口气,浓郁的茶香进入鼻腔,再细抿一口,稍作停留,再缓缓咽下,一时间,唇齿留香,口舌生津。

“呷茶配话”,是漳州人的生活习惯。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天南海北地闲聊。“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以茶水为依托,集思广益,传递信息。古代的漳州山岭阻隔,信息闭塞,而饮茶聊天的确是一个天然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一个人在茶桌上把信息传播给他的三五好友,而这三五好友又在下一次的饮茶中分别把信息传给其他人,如此递推,信息就在这样的闲聊中被传播出去。茶具一起一落,茶香一传一递,茶水一点一滴,无不饱含着漳州人浓浓的情意。

▲ 大榕树在闽南随处可见,许多地方把它称为神树,也是老人、孩子休息玩耍的地方。摄/罗闽荣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漳州却用一个独特的词来念旧——古早味。乍一听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就是对过去事物的追寻,那些熟悉而亲切的味道值得怀念。追忆似水年华,空气中熟悉的乡音,古老夕阳下伫立的土楼,还有,街头巷尾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神仙滋味。

有趣的是,不管是闽南厦、泉两地,还是福建省其他城市,对漳州人多有好评:憨。闽南有句话,叫:“天公疼憨仔。”“憨”没有贬义,并不是傻,而是老实规矩的代名词。能获得一致好评,说明漳州人却有个性魅力。这魅力可说是中庸,也可称作厚道。

▲ 龙海紫云岩-沈海高速位于九龙江入海口。摄/罗闽荣

这里川流不息,这里人声鼎沸。

有人在这里迷路,有人在这里恋爱,

有人在这里发胖,有人在这里奋斗……

很高兴能和你相遇在这个美好的城市。

漳州,爱你!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BOOK、漳州圈

(0)

相关推荐

  • 漳州打卤面#闽南语 #闽南美食 #漳州 #家庭幸福 #漳州传统美食 #漳州特色 #我要上热门

    漳州打卤面#闽南语 #闽南美食 #漳州 #家庭幸福 #漳州传统美食 #漳州特色 #我要上热门

  • 武则天亲自建城,海岸线媲美垦丁,靠小吃出圈,拥有“神话般的古建筑”,还是林语堂的故乡

    离开光鲜亮丽的厦门, 闽南深沉的古风迎面而来. chapter 1 # 初识那座,叫做漳州的闽南小城 # "漳州是一个悠闲的城市,生活节奏很慢.我手拿一瓶加了片仔癀草的甘蔗汁,东走西看,走时 ...

  • 土楼永定千年久 街衢中山百岁新(闽行四)

    土楼永定千年久 街衢中山百岁新(闽行四) 泉州到厦门很近,90Km,乘高铁也就25分钟.4月21号下午5点到达后,再上地铁1号,到中山公园下. 早知,厦门人荷包里银子多生意好,在"如家&qu ...

  • 义路敦洋楼主体修缮完成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平和县南胜镇义路村"敦洋楼",是一座墙角抹圆的方形单元式三层土楼.也是南胜仅剩的唯一的保存 ...

  • 平和发现:中国最早的土楼主题公益广告

    平和发现:中国最早的土楼主题公益广告 黄 武 疆 日前,在闽南日报社机关党组原副书记黄振盛宗贤的帮忙下找到了<闽南日报>1997年10月份合订本,笔者小心翼翼地翻开16日第八版,终于看到那 ...

  • 【林秀美作品】石码古镇看骑楼

    石码古镇的骑楼,你看过了吗? 在初春的三月,我们一行来到了龙海,走进了石码古镇. 古老而宁静的石码古镇,静静地浸在微微的细雨里,悠然地迎接我们目光的穿越和审视. 石码原名石溪,旧志载,唐以前是内海海滩 ...

  • 福建土楼--漳州华安齐云楼

          福建土楼--漳州华安齐云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岱山村.距仙字潭摩崖石刻西北15.9公里.华安齐云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 华安齐云楼系由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土楼--漳州南靖裕昌楼

         漳州南靖裕昌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坂寮村.距漳州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南5.3公里.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靖裕昌楼创建于元朝中期.裕昌楼创建于元朝中期.为圆形土楼,高5层,直径 ...

  • 走进“土楼之王”---福建漳州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二宜楼”

    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三千多幢,而"二宜楼"以它的环境最宜居.布局最独特.防卫最周密.外墙最厚实.设计最科学.壁画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国保最早列.3D灯光秀最美丽而闻名于世.华安仙 ...

  • 漳州之美:“城堡”宛如星空,土楼并不孤单!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漳浦锦江楼(郭俊山摄)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漳州城堡"在我的采风行程中出现,我感 ...

  • 漳州平和芦溪:堪称奇观的“枪形土楼”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植壁楼航拍图(蔡宣皓提供) 此次漳南人文之旅,除本人外,同行者四人,其中一位是来自芗城的摄影师,其 ...

  • 【漳州印象】福建土楼:东阳楼

       东阳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大光39号.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杞所建.方形土楼,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200平方 ...

  • 阳产古村落一个徽州土楼的典型代表

    我对古村落的热爱由来已久,几年来我探访过河北.河南.山西.特别是散落在太行山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近百个古村落.然而.皖南的徽派古民居是我很早就有想见识一下的愿望,可惜因忙于工作而不能成行.前不久.一朋友通 ...

  • 2021-8T 福建土楼

    版式一 版式二 发行通告 中国邮政定于2021年5月19日发行<福建土楼>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21-8 图序 图名 面值 (4-1)T 振成楼 1.20元 (4-2)T ...

  • 2021-8T《福建土楼》特种邮票

    发行通告 中国邮政定于2021年5月19日发行<福建土楼>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21-8 图序 图名 面值 (4-1)T 振成楼 1.20元 (4-2)T 二宜楼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