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古塔 --- 福缘寺塔
【福缘寺三塔】
福缘寺,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南约7km处的凤凰山极顶,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 -1505),今只存遗址及三座古塔。因三座古塔大致呈东西向一字排列,似雁飞阵势而亦称“雁行三塔”,俗称“凤山三塔”。二战中,三塔中间的一座塔被倭鬼击毁,天长日久之间,人们只能看到两塔,故而也称“凤山双塔”(“县保”标志碑之名即缘于此)。为裨补缺憾,公元2007年太谷县花费50余万元,重建了中间的那座塔,使“三塔雁行”景观得以恢复。我曾两次前往观览,第一次乘车而去,到山脚下只能步行,以我的体态未能接近她。这次我骑摩托车前来,才得以如愿。
【晋中平原上十里之外看到的三塔】
凤凰山海拨只有1200多米,在山西地界不算大山,但是它横亘于晋中盆地在太谷境内的南部边缘,因此从晋中平原上看它很雄伟高大,而建于山巅的福缘寺三塔,也在数十里外便遥遥可见。
骑摩托车从山脚下的东山底村玉皇古阁下穿过,到龙泉寺石坊前向右盘旋而上,一条比较平坦、不算难行的细沙石路就在脚下,沿着这条路不分方向地一直前行,就会来到一个叫做“岭南”的小山村,在这里必须经过村民的指点,才能走上去往福缘寺三塔的土路。否则会很麻烦。
【凤凰山南侧看三塔】
【福缘寺三塔】
福缘寺三塔为同时期所建造,大眼看上去,其外观形制大致相同:三座塔基本等高约17米;八角五级楼阁式塔身;五层腰檐下均装砌仿木构铺作;一至四层腰檐上为叠涩平座;塔刹均为八角攒尖型。但是三座塔构造的细部差别很大。为了下文叙述方便,以上图为例,我分别叫她们“左塔”“中塔”和“右塔”。
三座塔的基座都不相同。塔身的构造也不同:左塔中空,一至四层都砌有长方形塔心室,但不相通,不能登临;右塔为实心,第二、四层砌有塔心室;中塔实心,仅第二层砌有塔室。塔刹也稍有区别。
【福缘寺三塔 - “左塔”】
【“左塔”底层】
左塔是三座塔中构造形制和建筑装饰最为精致者:平简的方形塔基上只砌出两层青砖塔座;五层出檐下均装设仿木构铺作--- 转角处上部隐出两层倚柱,柱头普柏枋出头相交,檐下斗栱为五铺作,正面补间和转角处出斜栱,转角处斜栱均砌出单下昂,撩檐枋也相交出头。刻凿精细,生动逼真!
【檐下斗栱及补间影栱】
【转角铺作及单下昂】
一至四层腰檐上是叠涩的平座,其中第三、四层平座下也装仿木构铺作。特别是第三层平座上还砌装仿木构护栏,栏板也雕刻美观。整个塔身只在南向的一至四层正面辟门,底层门洞左边的一面原砌装塔铭,已失去;其他均素面。
底层长方形塔室高、深各约1m,宽约60cm,顶部叠涩砌成藻井。塔心室内正面原砌装一块石刻佛像,已被盗(毁),仅存两侧的金刚力士,风化严重。从残存的雕凿技艺来看,要早于明代。
【塔心室藻井】
【塔室内残留的石刻】
右塔为八角形塔基上砌出高约1m,且收分明显的砖石塔座;与左塔素面不同,右塔上下的四个正面均装砌仿木构假门窗,只有南向的正面第二、四层为真门;底层正面右侧原装有塔铭,已失去。
右塔五层腰檐下的仿木构铺作,比左塔简单一些:正面和角柱上,既不出斜栱也无下昂;一至四层平座下也没有铺作。但是仿木构装饰本身却刻凿的一丝不苟,甚至比左塔还要精致一些。
【“右塔”基座及底层】
【“右塔”转角铺作】
【第四层塔门】
【假窗的装饰】
三座塔的塔刹都是八角攒尖顶,可能上装宝珠,已失去。但是塔刹并不相同,最显眼的特征是:左塔塔刹为顶层出檐紧急反叠涩收结而成;而右塔和新建的中塔反叠涩收结舒缓,形成了细高状的刹座,刹座上复又叠涩三层出檐才结顶。若从远处看上去,右塔和中塔就多了一层“塔身”,成为八角六级的“偶数级”塔身。
【“右塔”塔刹】
【新建的中塔】
中塔为公元2007年所建,大致参照了右塔的构制,除塔的基座为石砌外,塔身五级收分较急;刹座更加细高一些。其他方面与右塔基本一致,不再详述。
【凤凰池】
凤凰山顶部宽广稍平,在山顶的西侧遗存着一个“凤凰池”,传说就是那神鸟饮水之处。凤凰池实际上是一个刻凿在一块巨石上的方形小池,二尺见方一尺深而已。在常年干旱的北方,这么小的池中是不可能经常保持有水的。福缘寺遗址已经堙没不清,看不出轮廓了,只在崖边遗留一只雕刻细致的粗砂石碑座,可能是原福缘寺的遗物。
【残留的碑座】
【“哥仨好”】
由于凤凰山山高坡陡,从正面的龙泉寺登山吃力,而背面平缓的山路又很遥远,故而游人甚少,网上难得见到她的实景照片。但是作为一方名胜,陆陆续续还是有些游人前来观赏的。如今,凤凰山下的村庄之间不仅相互由柏油公路连接,而且有公交车来往穿行,交通堪称方便。山腰的龙泉寺,和山脚的酎泉寺已修缮一新,福缘寺三塔迎来的游人将会增多。如果博友们有意前往,自驾也非常方便,小型车辆可以一直开到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