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之心(卢新芳) ‖ 《济源文学》2021(075)

赤  诚  之 心
——《革命者》观后感
卢新芳
我在影院观看了《革命者》这部近代革命影片,深刻感受了革命者用赤诚之心行革命之事的故事。
《革命者》通过演绎李大钊先生的革命事迹,致敬了为民族幸福而心存天下、直面黑暗、不怕牺牲的先驱者。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列强侵略,军阀割据,国土四分五裂,满目疮痍,人民饥寒交迫,居无定所。影片中14岁的男孩徐阿晨,在上海租界以卖报为生,仅仅因为惹恼了一个俄国人,就被枪杀于大剧院门口。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竟如此猖狂,他们打死一个中国人如同打死一只狗一样随意。
倘若不是李大钊,徐阿晨的死,会像之前无数屈死的中国人一样,转瞬就淹没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连闪都不会闪一下!
为了徐阿晨,李大钊组织各大工会代表在集会上演讲,他说:“如果今天阿晨死了,我们视而不见,我怕明天被打被杀的就是我们……”他带领上百名工人罢工示威,最终迫使外事总董惩办凶手,还了阿晨公道。
当时的李大钊在北大任教,有着较高的收入,生活宽裕。那么,是什么让他把安全放在一边,毅然决然组织人员,为一个孩子走上街头大声疾呼呢?
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热忱,是勠力民族振奋的崇高理想。徐阿晨不过是千千万万受到迫害和屠杀的中国百姓的缩影,他希望通过此事,唤起广大中国人民和有志于拯救民族和国家的仁人志士的觉醒:“我们必须有一个新的组织,它能代表我们所有的人,能替所有人发声。”而这个组织,就是“布尔什维克党”,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鲜明地指出了革命的方向。
“多年来,就是因为我们怕,他们才把我们视为草芥,你们愿意当亡国奴吗?”影片中,面对段祺瑞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和学生们挽着臂,高呼“我们不愿当亡国奴”,以血肉之躯,冲向卖国贼冰冷的枪口。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信念,李大钊先生早已将生命置之度外,就如影片中他内心的独白:“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未来的光明之地,我的脚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锋处上,或许有一天,黑暗会把我吞噬,可是为了人民,为了你们能走向光明,我愿意去直面黑暗,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阳光会洒满整片中国大地,我坚信,一定会!”
影片中的革命者李大钊,形象饱满,有血有肉,有信仰,也有温度。作为丈夫,在琴台前,他为妻子伴奏,教她唱《国际歌》。他们夫唱妇随,琴瑟和鸣;作为父亲,一家人出去野餐,在草坪上他抱着年幼的孩子,看大孩子们骑车、放风筝,他有着做为慈父的满腔柔情。作为革命战友,他驾着马车送陈独秀出京城,还不忘给他买了“京八件”带上,让他在路上填饱肚子;他与毛泽东亦师亦友,并肩登楼远眺他们热爱的国家,鼓舞毛泽东去寻找适合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他给孤儿“庆子”取了“李庆天”的名字,说:“工字下面加个人,为天,天下的天。他告诉庆子“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他领导的运动失败后,将头埋在妻子赵纫兰怀中痛哭。
就这样一位重情重义的李大钊,被敌人逮捕后,遭到严刑拷打。敌人没有从他嘴里得到任何共产党人的信息,将他残忍地处以“绞刑”。行刑持续28分钟,这期间绳子会下坠三次,一次比一次勒得更紧,一次会比一次更痛苦。这个过程里,只要李大钊求饶,只要他说一句“我李大钊错了”。他马上就可以从绞刑架上下来,马上就可以回家,回到妻儿,回到朋友,回到学生们身边。但他视死如归,他说:“如果革命要流血,那把我的血也流掉吧!”
李大钊先生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做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如今虽然国家不需要我们出生入死,人民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但我们立足本职工作,在农商银行的岗位上,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发扬老一辈农信人的“挎包精神”,深入田间地头把资金送到农民手中,为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为农民奔向致富路助力加油。同时,也要时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银行是经营“货币”的地方,一点闪失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要把好关,守住底线,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单位的荣誉,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缅怀先烈,致敬民族英雄。我们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END

作者简介:卢新芳,济源作协会员,供职于轵城农商银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