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正当阳气升,情志安定让心静,扶正养阳病自除
夏天三个月,是万物生长繁茂的一个季节。夏季里,天地阴阳之气交汇,万物生长壮盛,农作物借助天地间的阳气而枝繁叶茂。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结合中医五行学说中“心属火”之论,夏季情志养生应重在养心。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潮湿多雨,人们容易出汗,且淋漓不绝;汗为心之液,汗出明显就容易疲劳,尤其是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心境不佳、行为古怪等不良情绪,重者可见情绪失控,亦称“情绪中暑”。所以,在这个时节要及时调整阴阳,保持心情舒畅,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如万物蓬勃生长一样,这就是“夏养长”之故。夏季养生当注重如下两个方面
情志当养长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三个月,是万物生长繁茂的一个季节,夏季里,天地阴阳之气交汇,则万物生长壮盛,开始开花结实。此时人们应当顺应夏季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调养情志,不因为天气炎热就烦躁不安,要平复情绪,使身体达到一种蒸蒸而上的状态,犹如万物繁茂生长之状。内心平和的同时要保持徐徐而散的状态,使阳气能慢慢宣散,情志也如此,可增加户外活动,以达到情志外达的状态。这就是顺应夏季特点,通过使情志和机体慢慢达到生长旺盛的状态,平衡阴阳。若违反这种自然的季节规律,会损害心气,到了秋天则会引发疾病。因为夏天本应茁壮生长的阳气被抑制,到了秋季阳气无力接续,则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情志当愉悦
《黄帝内经》强调夏应心,属火,火性炎上,与夏季万物生长的特性相应。而心又主神明,故夏季情志的调养往往与心神密切相关。而心在情志对应“喜”,意在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而愉悦者又能使神安。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繁茂。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新陈代谢加快,排汗增多,消化功能减弱。
中医学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黄帝内经》亦曰:“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心情平静,不急不躁,通过自我调理或户外运动等方式把心中的抑郁烦躁的心情散发出来,从而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这样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
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让心情愉悦,心神温煦而不妄动,辅助以清热解暑、健脾除湿之品,帮助人体保持平衡,这样就可以减少夏季常见肺系、脾系疾病带来的危害,从而达到养生扶正的目的。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