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强:【家教杂谈9】沟通不畅,责任大多在父母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父母的最大缺点就是话说得太多。

比如孩子放学回来跟你说:今天谁谁打我了。有的父母一听就急了:啊?打你,你怎么不打他?他打你一下,你打他十下。孩子说:我打不过他。父母说:真窝囊,哪像是我的孩子!

有的父母听孩子讲一句话,就有一百句话等着孩子。孩子看见你这么能说,老是说他,他就不跟你说了。孩子只要开始不愿意跟父母说话,那么什么问题都陷入死结,解决不了了。沟通的路被堵死了。

怎么办?要少说多听。

父母要问:是吗?谁打你?为什么事啊?打你哪儿啦?你是不是很难过?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啊?你接下来想怎么办呢?父母用心问,孩子就一个劲说,孩子把话说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一个人对别人说越多的话,他会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我说完了,我说的对吗?你怎么看?他就会用心听你的话,这个时候父母再给孩子一点建议,你看这样行不行?你看这样可以吗?建议,大家一定记住是建议。倘若父母能这样帮助孩子,孩子就愿意跟你开口说话,孩子愿意把事情告诉父母,这样的教育就有希望了。

我身边有很多父母向我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象话,好好地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嘴硬得很,讲的理儿比你还多,有时还把我们父母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父母为孩子烦,孩子嫌父母烦。

大家记住,沟通不畅,孩子当然会有责任,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内心的忧虑,语气的急促,心态的不平和,常常使谈话变得不讲究方法和效果,只剩下一味地情绪的宣泄,甚至变成单纯的埋怨、指责和不满,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使听者产生排斥、逆反心理,于是沟通被迫受阻。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这一基础意味着沟通双方是平等的,代表着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纳的。

我为孩子付出了,花钱也好,付出精力也好,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成为绑架孩子的理由。如果总是拿着这些来要挟孩子,或者好像是激励孩子,总把这样的话放在口边:你看爸妈为你花了这么多钱,为你这么辛苦,你怎么就不争口气呢?

这时候,双方就不是平等的,很可能使沟通陷入僵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