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31号作品】佚之名:一个人的蓝田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22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一个人的蓝田
文/佚之名
多年以来,我一直想为我的家乡蓝田认真地写一篇文章,光是在题目上就彷徨徘徊了许久,最后还是选择了早就留在心底的一个标题——《一个人的蓝田》。毋庸讳言,我的这个题目模仿的是刘亮程先生的著名散文《一个人的村庄》。我思谋着,其共同点即是以乡村记忆和生命体验为根基,生长出丰沛的个人情感和繁复的人生况味。可是,或许会有人疑惑,蓝田不是属于蓝田所有人的吗?怎么能独属于你一个人呢?导演姜文在《太阳少年》里说过的几句话更加坚定了我使用这个题目的决心:“我觉得一切东西的存在都要归于主观认同,也就是说,你强调的客观其实是你主观认同和接受了的客观,然后你要表现它……所以我从来不追求那所谓的客观。我认为真正的主观的东西,有更好的价值,也更有真实性”。艺术门类的形式虽各有不同,可是内在的创造思维和美学逻辑恐怕多有相通,正如摄影构图要懂绘画、创作歌词要懂曲谱、编排舞蹈要懂雕塑。至此,我就再无疑虑,打算在这篇文章中写出我心目中的蓝田,即就是一个人的蓝田。
既然有了标题,那这篇文章从哪起笔呢?我在这片土地上出生上学再到工作,几乎从未离开,可是对她的情感却并不这样单调直捷,而是经历了痴恋迷醉、到渴望逃离、再到真心认同的渐变过程。
从懂事起,我就喜欢沿着村里的路四处游走,因此熟悉我们村里村外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和每一朵花;我像一只燕子一样穿过春日花香洋溢的清新芬芳,像一只螃蟹一样匍匐于夏天的清浅河底,像深秋的一片黄叶跳跃着曼妙的舞姿翩然落下,像冬时弹射而过的野兔一样在雪野里留下一串俏皮的脚印;我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去山坡和沟里挖药,爬高上低比赛着胆量和收获,也常常躺在地上看天上如棉花一般蓬松的云。在他们染上耍扑克赌钱的嗜好以后,我就让家人给我买了一只小羊,一放学就拉着去放牧。小羊浑身洁白眼睛清亮,歪着脑袋围着我蹦蹦跳跳,就像狗子在撒欢。在它跑来跑去抿着嘴巴吃槐叶时,我就跟着蝴蝶去赏花,听着蟋蟀兴高采烈的歌唱,看着蚂蚁匆忙的身影消失在一丛刺荆的后面。后来,我再也没有和山水自然像这样长久而又亲密地相处过,每每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心里总会禁不住沁出清澈而又柔软的泉水,滋润着我的魂灵。
中学时期,我也不可避免地拔节生长,除了学习也会偷着瞄班里某位女生玲珑的倩影,心里产生许多让我始料未及的复杂的思想情感,比如嫉妒别人成绩比我好,暗暗发誓要超越,比如想要跳脱出拘囿我的束缚,翻山越岭去更大的世界见见世面。地理告诉我,我所处的城镇不过是中华大地上成千上万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地方,九牛之一毛而已;历史告诉我,我存在的时间不过是匆匆数十年罢了,可能连浩荡而又悠久的长河中一滴水花都不是;语文告诉我,说的话做的事都会随风飘逝,只有能写出传世作品才能够真正战胜时间的无情冲刷;英语和数学告诉我,你学不会就功亏一篑,想要实现阶层迁越,准入门槛看似无用实则公平。经过艰苦卓绝的攀爬,我终于出了县城这个小涝池,可是转过不少曾经梦寐以求的地方后,出乎预料地发现竟然想念最多的还是我的故乡。外面的世界的确足够新奇足够美妙,可是过于端肃板正,让我像一叶浮萍一样摇来晃去,没有亲近感没有归属感。
我毕业后回到了我们这里的一所乡镇中学,常常念及自己上学时受的苦楚,总想帮着学生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起初,我还曾觉得回来不如出去,去争取更为严谨的环境和阔大的追求,有机会出去又想着不如留下来,毕竟自己亲友的根系就扎在这里,斟酌徘徊,选这不行,选那不好,总有遗憾,就像钟摆一样来回犹豫。也许,人生就像钱钟书比喻的《围城》一样,总处于抓这放那不是和抓那放这也不对的两难抉择之中。可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决断,不会像哲学问题一样始终处于玄想辩证。神秘产生于陌生,反过来讲也是一样,过于熟悉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直到骑行以后,我发现我们蓝田县虽然不大可是山沟褶皱里蕴藏的东西真是不少。我用轮毂丈量着这片熟悉的土地,我用眼睛拍摄着处处奇妙的景象,就这样走走停停,心绪达观了起来,不过还是只转了整个县域的一小部分。我把亲眼目睹和道听途说的传说故事和风土人情讲给学生们,慢慢地挖掘家乡的丰富蕴藏,没想到激起了他们炽烈盎然的意趣,让我更加欣悦欢畅起来。
我满肚子装着家乡故事不吐不快,就好比是一只母鸡想要下蛋,在课堂讲述之外还把它们写成文章,投于报刊发表出来。
我主要写过关于蓝田的三类文章,第一种是自然景观散文,勾勒和描绘着蓝田的山河形胜,有东川、西原、南山、北岭,中间环抱坐落着蓝田县城。东川是由东往西倒淌蜿蜒的灞河,西原是像一座巨型蛋糕横亘于此的白鹿原,南山是中国南北分界的雄奇而又延绵的秦岭,北岭是关中平原和秦岭群山的纵横交错的过渡地带。多样的地形尽管绮丽明艳,可沟壑之间却也各具禀赋。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东川的极具特色的大风——“也不知从道沟峪的哪条山谷开始,一丝微风调皮地窜向山外,飘荡出了山口见了世面立即挣脱束缚,恣意喧嚣起来;好奇地跑向这里看看,又转身去那里摸摸,绕着村庄呼朋引伴,在树梢和墙角吹响了尖利嘹亮的集结号,汇聚了更多的力量,扫起了地上的灰尘,揉乱了大树的头发;宛如一支雄壮的车队,来回风驰电掣和压弯漂移,吓得鸡鸭鹅狗不敢出门,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到了深夜,它还会恶作剧,摇着窗户大声呼喊,正像是扮鬼吓人一般。”
第二种是历史文化散文,蓝田作为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在青史册页和民间口耳流传着奔腾的故事。王莽追杀刘秀,在东川留下了万军回的地名和石鼓山的传说;灞河上游先后出现了公王岭的蓝田猿人和上陈村的旧石器遗址,左右互搏着推动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更新。南山曾以蕴藏玉石而驰名于世,开掘出了秦始皇玉玺原石;各路隐者进山修行,以王维居于辋川所写的清亮诗句千古流传。西原曾是军事要塞,驻扎过前去鸿门的刘邦和一心收复失地的狄青;西原文脉鼎盛,出过本地最有名的各路人物,尤其是孕育出了史诗巨著的小说作品。北岭平平无奇却也留下了革命者的红色印迹,燃烧过烽火戏诸侯、“渔阳鼙鼓动地来”和西安事变的滚滚狼烟。我以自己的微末之笔把这些故事再写一遍,试图注入一剂现代意识,使之与时俱进焕然一新。
第三类是乡村风物,蓝田百姓世代居住,也像花草一样把生命之根深深扎于乡野,在风中奏鸣出五光十色的生活乐章。科技时代的巨轮碾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压碎了淘汰了诸多物事,就像蚂蚱腿农用车、连枷、陶罐等等不一而足。大家都踊跃积极地朝前看,只有文人用笔缅怀逝去的为它们唱一曲哀凉的挽歌。我的童年回忆不仅有山野,还有外婆做的饭、姑姑烙的饼,还有爸爸赶集回来买的荞面饸饹,都给过我心灵温暖和情感抚慰,像一块块经过岁月擦拭的铜镜非但没有灰败黯淡反而更加明光可鉴。
随着写作的文章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觉得不能只写短小的随笔散文,竭泽而渔到底不是长久之计。从高中起,我就有一个偏颇的观念,认为只有小说是文学正宗,并且一直对这个文体心怀敬畏。阅读过大量的经典之作,对各家各派的文学技巧和创作理念深入了解,愈发不敢下笔,想着没有超越之处,就算写出来也不过是文字垃圾。但是我始终都妄想着以自己所生活的土地为依托,来演绎心中留存已久的故事,对此前人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比如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苏童的香椿树街、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还有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
你声称已经学会编织故事的经纬,可是真正掌握叙事结构了吗?我只知道叙事要以扎实的写实功力为本,对叙事结构不甚了解。您可真行,连叙事结构都没注意就想写出好小说,凡事都有门道,这是小说的入门证。我还残留着多年以前的观念——与其写不出好的,还不如不写。但是其根基也发生了动摇——要是不试写不练笔,也许永远都写不出理想中的好小说。经过一番钻研,他终于明白原来叙事结构指的是人物结构和情节结构,以人物结构为例:《白鹿原》模仿的是《百年孤独》中代际之间性格交换,就像白嘉轩刚正、鹿兆鹏耿直,但鹿子霖奸诈、白孝文阴险;还有,白鹿两家明争暗斗,而朱先生、冷先生和鹿三是两家的纽带,三位没有名字也不是巧合。你现在领悟好作品就像一块冰川了吧?故事层面浮出水面,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这些技巧性东西还潜没水中,所以说想当作者就不能仅仅像读者一样去阅读。
先哲曾言,越学越感到自己无知,此言不虚。我还要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一番叙事的门道,就像上学时学英语和数学一样,专啃难咬的关节肯綮之处的骨头。先别说那些大话,只问一句:你敢说你把想要依托的蓝田都转遍了吗?对她能真正彻底地了如指掌吗?你以为走马观花式的闲逛就叫了解吗?记着文学的本质,起码不要学歌德!
贾平凹说,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也就是说情感的根基就在最熟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成长的轨迹就在这里,情感的依靠就在这里,生命早已与这里血肉相连难分难解了。
也正像有人所说,想要仰望星空,先得脚踏实地。我走在村里小路、镇上街道和县城十字,看到一座桥或者一棵树,就会想起熟悉的人,曾经的情景会不经意地浮现眼前。我们身边的友人会因时空变得或近或远,但亲人永远都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我对生活没有了什么大的企望和奢求,只想着好吃每顿饭、写好每个字、做好每件事,闲暇时和家人一起出去转转,比什么都强。看看辋川的河、葛牌的树、西原的云雾、灞源的雪峰,还有东川的油菜荞麦、北岭的丹霞地貌,接着吃一顿焦岱牛肉,顺便泡泡汤峪温泉,再到白鹿广场悠闲散步或者骑上车子去滋水广场。于我而言,这就是我所喜爱的蓝田,我的故乡,我的血地。
我想,不是我选择了蓝田这块土地,而是这块土地生养了我;我也是这块土地上的一株草或者一朵花,给她增添一丝微不足道的绿意和生机。

关于作者
佚之名:陕西蓝田人,中学教师
冠名单位相关介绍:
点击以下链接可查看征稿启事及初选作品
  欢迎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此时的你是不是已经文思泉涌,那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拿起手中的笔,让笔底生花吧!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