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张大壮学牡丹绘画用色方法

张大壮(1903—1980)浙江杭州人。原名颐,又名心源,后更名大壮,字养初,号养卢,别署富春山人。章炳麟(太炎)外甥。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合为现代四大花鸟画家,被合称花卉画的四大名旦。198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张大壮画集》,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大壮画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国画院画师。其花鸟画,宗法恽南田、华新罗,又远师黄荃、徐熙,所写作品,妍丽清润,秀雅动人。张大壮擅长画牡丹,他笔下的牡丹香气袭人,其繁茂绽开之姿令人想到刘禹锡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全城”。

他是章太炎的侄子。幼年丧父,随母亲章炳芹生活。父亲张砚荪于金石书画有修养,善书画鉴定,在杭州府中学教国文,是郁达夫、徐志摩的老师。

他虚斋十年的经历。一九二一年,十九岁的张大壮,得庞莱臣赏识,得以在“虚斋”临摹名画。庞氏收藏在江南首屈一指,其收藏的作品品味高,琳琅典册,浩翰载籍,这让日夜浸淫在书林画海中的张大壮,朝夕临摹,潜心研习,就此奠定了书画基础。在那里,精心汲古,富览多闻,于金石谱录、书画词章,颇有研究,书法也日益精进。经过十年历练,学问修养均渊雅有致,所以不论画作诗作,自然清超绝俗,不同凡响。

一九三一年,张大壮二十九岁,因体质孱弱,又长期缺乏调养,无奈离开“虚斋”,同时婉拒了吴湖帆梅景书屋共事之邀,就在离舅父章太炎不远处的永裕里居住,始更名“大壮”,远离缙绅名流,以卖画及篆刻为生。

他在绘画技巧上有深厚的功力,特别对南田的绘画技巧的领会,能够出神入化,摹仿得惟妙惟肖,40年代中期,有人把他和唐云、江寒汀、陆抑非四人比作花鸟画的“四大名旦”。
花鸟画脱胎于清代的恽南田、华新罗两家,所画牡丹、芍药、紫藤、桃李以及黄茑、画眉,妍丽清润,灵秀松动,为人誉为“现代恽南田”。中年后逐步旁及青藤、白阳、八大、石涛,在近现代海派花鸟画家中,能继承传统之风,沿这条路走下去的画家不少,而他却能自具风姿,自辟蹊径,画风卓然独立,不受时风影响。

画牡丹自花苞到开放,再添画花托及花茎和嫩叶,若用笔自如,用色用水饱满得体,其必韵味十足。

点簇是写意没骨花卉画的主要技法,多数用来画不勾墨线轮廓的叶和花瓣等。在一笔之中有浓有淡;若先蘸色泽较淡的色,再蘸较深的色,则下笔就有淡色中间色和较深的色。大块点簇,用笔必须铺展,不够可加补笔。

点簇牡丹自花苞到开放,又添画花托及花茎和嫩叶,用笔自如,用色用水饱满得体,其韵味十足。用色上除石青、石绿、石黄、朱砂、白粉等以外,有时可根据需要调和适量的墨,往往会使色彩显得厚实,有时也可用墨来代替部分颜色。例如木本枝干仅以墨写,或画红花配以墨叶,代替绿叶,对比鲜明,艺术效果良好。

点簇也称点厾,是写意没骨花卉画的主要技法,多数用来画不勾墨线轮廓的叶和花瓣等。在一笔之中有浓有淡,或包含轻重复杂的多种色彩。其法是先将毛笔洗净,用笔尖蘸适量的颜色,则一笔落笔就有浓淡;若先蘸甲色(一般色泽较淡的),再蘸乙色(一般是色泽较深的),则下笔就有乙色、甲乙两色的间色和甲色。大块点簇,用笔盘面铺展,不够可加补笔。

牡丹双勾画法
双勾法相较于没骨法更概括,造型时在抓住特征取其有代表性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琐碎部分,用笔宜洗练,做到以少胜多,神形兼备。又不似工细没骨法的工整严谨,用笔可自由活泼。在明暗交替处可以留出空隙,但不要留得太整齐,要接近写意画法,可以意到笔不到,利用空隙代表暗面,虚处要有画,做到笔简意繁,大胆下笔,细心收拾。

牡丹没骨画法
没骨画不同于工笔,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勾轮廓,不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红色花系以红为主,纯度高低求变化,浓艳生光色饱满。画时每一笔都应由瓣根向瓣梢画出,使每瓣都有向心感,花心部分用曙红加胭脂使其有深凹下去的感觉。这幅作品构图饱满,充分表现牡丹的丰丽雍容、端庄秀稚之态。

画牡丹用色上除石青、石绿、石黄、朱砂、白粉等以外,有时可根据需要调和适量的墨,往往会使色彩显得厚实。有时也可用墨来代替部分颜色。例如木本枝干仅以墨写,或画红花配以墨叶,代替绿叶,对比鲜明,艺术效果好。

在画写意粉牡丹的时候,力求用笔刚柔并济,点线并用,平中求奇。主要用色浓重些,次要部分作必要的退让与之呼应,主辅有别方显和谐。

以饱含水分之笔调出粉彩色,运用色彩加减可画出不同姿态的粉色花朵。以白粉为主调调出花色,笔尖蘸少许胭脂色,花瓣未干时可用白粉点。此幅牡丹用恽南田的没骨法画出花朵和叶子,看似轻松且有飘逸自如之感,用笔不多却显生动。

以水墨作画,应先从牡丹的亮部入手,行笔要果断,不宜重复修改。由于水墨颗粒细微渗化快,墨中加色即可使墨色有冷暖之别,又易于掌握水墨渗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