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秀才读二十年医书,傲慢嘲讽名医,名医一句话让他无地自容
清代乾隆年间,河间府有个叫孔敬璘的大夫,他是河间府里颇有名气的儿科老中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论》诊病开方,治疗儿科疑难杂症及危重病。
孔家是世代医家,孔敬璘行医多年,非常受到人们的敬重,在河间府一代颇有威望。
但是一个叫陆东流的秀才却十分看不惯孔敬璘,还总想着要给孔敬璘一点颜色看看,这是为何呢?
原来陆东流读《伤寒论》多年,自以为很懂医术,心中狂傲,便有些瞧不起周围的大夫。
这天孔敬璘出门看诊,治疗一个重症病人时,便用姜、附治疗。
陆东流经过那家人门口,正好遇到孔敬璘在门口交代那家人用姜、附治疗病人如何有好处。
陆东流对孔敬璘擅用姜、附甚是反感,忍不住脱口而出:“我读了二十年的《伤寒论》,可是我一个方也不开。”
那意思就是我一个秀才读了这么多年书,都不敢给人看病开方子,你孔敬璘读过几本书,就敢给人看病了?
陆东流是读书人,腹中有学问,孔敬璘觉得自己遇到了行家,不敢随意招惹他,只能在心里暗暗叫苦。
陆东流似乎是没有看到孔敬璘的难堪,神情傲慢地离开了。
陆东流的的骄横,在孔敬璘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孔敬璘忍不住想,陆东流读《伤寒论》二十余载,却连一个治病的房子都开不出来,难道他只会纸上谈兵?
孔敬璘心中不服,暗暗打算找机会和陆东流较量一下。
很快孔敬璘就找到了机会。
一个月后,陆东流的儿子不幸染病,上吐下泻,病情格外严重。
陆家人十分着急,请了几位大夫来看,可病情却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陆东流的妻子见状,便提出找孔敬璘为儿子诊治,可是陆东流却说什么都不去请孔敬璘。
陆东流听闻有不少人用大黄沾唇即泻,见姜、附可能就会要命。他怕干姜、附子之大辛大热,担心自己的儿子死在药上,所以坚决反对请孔敬璘。
陆家人十分无奈,只好背着陆东流请了孔敬璘过来。
孔敬璘便想借机考一考陆东流,他认真为患儿诊病后,便故意问陆东流:“你儿子的病情怎么样了?”
陆东流十分尴尬,忙对着孔敬璘作揖赔不是,还说:“我不懂医术,当日多有得罪,请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我儿子的命就靠您了。”
孔敬璘见状便说:“这孩子面色灰暗,口唇发青,四肢冰冷,是不是该用白虎汤呢?”
陆东流惊愕地瞪大眼睛说:“这……这怎么能用白虎汤呢?”
孔敬璘闻言哈哈大笑,“你读了二十年的《伤寒论》,知道白虎汤不对症,为什么不用理中、四逆汤呢?你不怕干姜、附子治坏你的儿子吗?”
陆东流闻言臊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不说出。
孔敬璘也见好就收,他大胆使用理中、四逆汤,很快治好了孩子的病。
不久,孔敬璘为陆东流儿子治病的故事便传遍了河间府。
孔敬璘虽然受到陆东流不敬,但是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像刘陆东流这样的文人,只能说他是一位懂医书的文人,只能纸上谈兵,若是让他看病,那是万万不行的。
经过这次的事情,陆东流也受到了教训,他再也没有轻视过任何人,更不会对自己涉及不深的行业指手画脚了。
编者的话: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精英。孔敬璘行医多年,自然对行医问药了解颇深,陆东流不过看了几本医术,便对孔敬璘指手画脚,真是太过傲慢无礼。我们都知道“术业有专攻”,对于了解不深的行业,可以虚心请教不懂的问题,却没有资格对别人指手画脚。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撰稿人:花小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