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贤朱熹的风水论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1]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人们心目中想象的儒家大师朱熹,其实纯属道教忠实信徒的那不被人知的一面。

那么,三十一岁之后呢,也就是接受了李侗的理学思想之后呢,朱子是否如有些想当然的妄人所为,与道教彻底决裂了呢?

非也非也,不但没有决裂,而且“潜意识”里兴趣更浓厚了,他晚年化名“崆峒道士邹诉”来研究《周易参同契》,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这些隐私只有他亦师亦友的学问家兼风水大师蔡元定最清楚,一般人是不太明白的,因为在一般人的小心眼里,就喜欢把朱子归入程颐程颢那种趣味缺乏的儒家大师的行列,他们喜欢高视阔步,动辄天理人欲,唯有对祠堂孔庙里的冷猪肉情有独钟,总之就是一个与真实生活完全不沾边的特殊或另类人群。

归来应念尘中客,寄与玄芝手自封。

三十一岁之后的朱熹,也就是后来的朱子,把这种渴望成为神仙的冲动,因为面子,不得已掩藏起来,成为弗洛伊德所谓潜意识的那种暗流,在心底潜藏起来,偷偷研究,悄悄摸索,甚至掩藏出处好比他的先天学,比如他的好朋友陆九渊或前辈周敦颐说:

自无极而为太极。

朱子就直接:

无极而太极。

一两字之差,成其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抨击善于篡改以歪曲原意的钱谦益时所谓“词气迥异”了,刘仲宇先生所谓:

以无极释太极,修去了《太极图》原出《无极图》的明显痕迹。以无极释太极,实际上是将道教的唯心主义思想,融会进了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顺此以下,《太极图》的各个环节,都成了朱熹哲学体系的环节。

对于修身成仙,或炼丹成道,朱熹朱子先生,是做贼一般偷偷摸摸静静悄悄的,但对于风水学说,朱熹先生却不用藏藏掖掖了,他不但正大光明的用其核心学说即“气论”来发挥,甚至关于皇帝葬仪的家事,担任朝官不过九十三天的他,也要过问,那么,让我们看看作为风水大师的朱熹先生的风采吧。

其实,宋代的许多理学大师如程颐程颢,包括朱子,都是吾国风水之道的发烧友。

比如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他与其兄程颢共同开创了所谓“洛学”——河南洛阳人嘛,所以是洛学。
但程颐也非常相信风水,比如他在《葬说》中就以一种太上感应篇的风格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地之美者,则其神则安,其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矣。地之恶者,则反是.........

你找的土地好了,葬下先人,你的先人的神灵就得到安乐,你的子孙就会繁盛壮大,否则,就相当不好了。

父子祖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亦其理也。

为什么葬地好子孙就好呢,因为:气论。

在宋儒一干人等眼里,祖先与后代的终极存在,是气,祖先之气与后代之气都是相同的来源,DNA成分趋同,于是:

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

而朱熹呢?——要更胜一筹。

因为他不仅在理学思想上要集大成,在风水思想上亦然,后来居上嘛,何况,据钱钟书先生说,朱子比一向手不释卷要通六艺之文的韩愈韩夫子更加勤奋好学。

再说了,朱熹虽然在福建生活多年,但他祖籍却是今天江西上饶人,那里可是杨筠松开创的江西风水派的大本营,朱熹从小耳熏目染,自然对风水有浓厚的兴趣,民间传说他为了寻找风水宝地为父母安葬,曾苦苦寻觅,而且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风水终极理论上,朱子也贡献多多,比如他用理学来解释阴宅风水理论,就不乏道理。

在宋代的气论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生于五行二气,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二气为阴气阳气,所谓的“鬼魂”也不例外,所以朱熹就接着这个茬发挥说:

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天地间无非气,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常相接。无间断,人自不见。人心才动,必达于气,便与这屈伸往来者相感通。如卜筮之类,皆是心自有此物,只说你心上事,才动必应也。

朱子这一大堆发挥,无非是想说:

人死了,但气还在,只不过未必是原来的形体了,所以,风水学说之最大的背后的理论支撑,就是气的存在,而气在则感应在,所以风水学说不是荒唐无稽,而是言谈有根,尽管玄之又玄,要众妙之门了。

风水为什么存在?因为“乘生气”而存在,所以要如郭璞所言“藏风聚气”——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朱子的风水学说,主要是与其亦师亦友的风水大家蔡元定(蔡季通)切磋而来,关于二者的关系,有人说蔡元定是朱子的老师,也有人说错了错了,其实朱子才是蔡元定的老师,不管了,所以我用亦师亦友,两面都兼顾了。

蔡元定有《发微论》一说,本身就是宋代著名的风水大家,他的事情我们另文来说,这里还说朱子。

朱子在风水史上最大的名头,是关于孝宗皇陵的选址,这就是他有名的《孝宗山陵议状》。

根据《宋史.朱熹传》,孝宗崩了以后,当时的朝臣自以为有两把刷子的,都来聒噪,天天都在那讨论不休,各执己见而不可开交,比如日官荆大声就认为:

我认为孝宗应该在思陵一代找吉穴下葬,反对我的,都是半罐水。

而按察使赵彦逾强烈表示不服,他说:

那地儿我去踏勘过了,土肉浅薄,下有水石,风水完全不欧克,万万不能把孝宗陛下万万年的龙体放到那个破地儿,会贻害万年滴。

还有唤作孙逢吉的——也认为要重新选择吉壤,“江山社稷啊,陛下三思.......”

刚刚进入“朝官”行列的朱子,也要争夺属于他那一份的“话语权”,好不容易才从在野而转入在朝的他,新官上任,踌躇满志,当仁不让,迅速加入这所谓的皇陵之议的“混乱”当中,也渴望发出自己属于时代的:

最强音!!!

在这篇流传史册的《山陵议状》里,他强烈要求:

博访名山,不宜偏信台史,委之水泉沙砾之中。

看来,他与按察使赵彦逾同一阵线。

他要求选择一个最为吉祥之处,方可使

寿皇遗体得安于内,而宗社生灵皆蒙福于外矣.......

有人高度评价朱子的这次拟议,认为他将“皇陵地址的选择与国势的盛衰联系起来”,在我看来纯属老生常谈,因为在讲究天人合一要天人感应的古代士大夫心目中,屁大个事情也必然始终肯定绝无例外的,要把“皇陵地址的选择与国势的盛衰联系起来”。
朱熹浮雕
再说了,当时的南宋,偏安一隅,早衰得不行了,不想点办法重振雄风怎么可以。

一贯讲究夷夏大防儒家之道的朱子,手中心头的这份《孝宗山陵拟议》,基本上就等于南宋小朝廷这个严重阳痿患者的伟哥或神油,不谨慎从事然后考量之后服下,怎么可以?

这份《孝宗山陵议状》,是好不容易混到朝廷希望成为“核心”的朱熹先生的第一个奏状,他敢于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正如有人所谓他对自己的风水造诣还是相当自信的。

朱子选择吉壤即所谓“形胜之地”的根据,有五大准则:

一为主势之强弱;二为风水之聚散;三为水土之浅深;四为穴道之偏正;五为力量之全否。

老实说,朱子所说这五大准则,其实都是一些风水常识,算不得什么特别精辟,因为稍有一点常识的风水师寻龙点穴,都会依照这五大常识而行事,但最终能不能够选到吉壤或风水宝地,那就是昆德拉所谓:

生活在别处了。

当然,朱子提出的这些大原则也是有个前提的,因为宋代以前历代陵寝,一般都喜欢坐北朝南,而这次孝宗陵寝有论者选定的方位却是“坐丙向壬之穴”——这就是坐南朝北了。

在朱子看来,你丫几个给皇陵选择坐南朝北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深度考虑我所提出的这五大准则即:

主势之强弱,风气之聚散,水土之浅深,穴道之偏正与力量之全否。

还有,当时的宋朝皇室,选择皇陵一般坚持五音姓利说,这派学说的“精髓”主要是所谓“五音相墓”。

比如宋代皇帝姓赵,在宫商角徵羽所谓五音中属角声,当在南偏东、北偏西的轴向定址为宜。比如《宋会要辑稿》中对宋真宗赵桓的记载:

按经书,壬、丙二方为吉地。

壬者北方水,丙者南方火也。

这就是上述坐南朝北的孝宗皇陵拟议的由来,或出处。
又赵彦卫《云麓漫钞》也说:

永安诸陵,皆东南地弯,西北地垂;东南有山,西北无山,角音所利如此.........

老实说,这个五音姓利说,站在易学易理的角度,我个人认为根据不大,所以这派学说从汉代王充到唐代吕才,都把它批评讽刺挖苦揶揄了个够。

大贤朱熹,自然对这派学说也不太感冒,于是才会相机提出他的五大准则或原则。

他这五大准则,其实就是有人所谓宋代渐成气候的形势派理论。

所以,朱熹不但建议采纳自己的理论,而且还建议在自己理论的大本营即江西、福建等地往朝廷输送精通相地之术的专家,好为皇室择地,这说明了他很受当时兴起的形势派与理气派的影响,他要用行动来表示对他们的支持。

最后,我们还需要知道,关于后来金元明清的建都北京,朱熹的风水理论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滴,因为他曾专门分析过北京(当时金朝燕京)的山川形势,一阵你们未必能懂——脱胎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灵说之后,大贤朱熹发出了这样一句总结性的感叹:

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大风水。

(0)

相关推荐

  • 明代理学流变考

    冯天瑜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可以把宋元明三朝总括为一个单位--公历一OOO至一六OO--那个时代,有一种新学术系统出现,名曰'道学'.那六百年间,便是'道学' ...

  • 中庸章句集注​ (南宋)朱熹

    中庸章句集注 (南宋)朱熹 中庸章句序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 ...

  • 彩凤笔——大儒朱熹的风水立身之本

    "     2018.10.1-6,相约广州     桐源居士与您面对面交流堪舆研究与实践的心得,共同探索风水文化精华,协力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工程. 五龙山起祖,大龙旗随行,婺源官坑岭的高山之 ...

  • “熹”与“晦”——朱熹的风水宿命

    " 朱熹祖地虽没有五星升殿的极贵至尊之象,但五星俱备,四应排列,法度森严,东南火明木秀,焰上透天,光耀百里. 朱熹(1130--1200),字仲晦.元晦,号晦翁.事实上,朱熹的性格是&quo ...

  • 风飘罗带——朱熹墓风水妙谛!

    " 太师徽国文公朱子墓在建阳嘉禾里唐石之大林谷九顿峰下.按其地名又名龙归后塘,乃朱子与蔡元定所卜,风吹罗带形.--戴铣<朱子实录> 今建阳市黄坑乡后塘村,位于九峰山下的大林谷,到 ...

  • 出带入幡——朱熹墓风水形局

    " 朱熹墓结作,形显神藏,栩栩如生.表象是为风吹罗带,欲正确深入地了解其风水含义,还必须会其神.朱熹墓的"神"在哪里呢? 朱熹墓位于建阳市黄坑乡后塘村,自黄岗山数十里来龙 ...

  • 钩深致远——朱熹墓风水神韵

    " 江西婺源的祖上风水赋予了朱熹的才气与坎坷的命运,大儒的地位则有赖"风飘罗带"之"幡"的功力得以整固,这不能不说是风水上的一个奇迹.--桐源居士 经 ...

  • 武夷山——大儒朱熹的风水圣地

    " 关于武夷山,(东晋)郭璞有诗曰:"黄冈降势走飞龙,郁郁苍苍气象雄." 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山脉,位于闽.赣两省之间. 享年71岁的朱熹,自懂事起数十年时间浸淫于 ...

  • (南宋)朱熹中庸章句集注

    中庸章句集注 (南宋)朱熹 中庸章句序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 ...

  • 宋朝历史人物——朱熹(南宋哲学家)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江西婺源人,生于福建尤溪.父朱松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任尤溪县尉,任满寄居于该县水南郑安道馆舍.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朱熹自幼聪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