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余氏典当
千灯的收费景点,比较大的是顾炎武故居与延福寺,中等的是千灯馆。小的景点有顾坚纪念馆、淞南书场评弹馆、古玩馆、余氏典当与古戏台。上一回去时记得还有一个民俗家具展示馆之类的,我曾隔着玻璃窗拍过老式家具,这次却找不到踪影了。
其实收费景点也不是每位游客都感兴趣的。故将顾炎武故居、延福寺与千灯馆之外的景点压缩成一集。也无多余的话,相关介绍在图下加以说明。
余氏典当在石板街的北大街。里边与延福寺竟是相通的。在延福寺中走着走着,见到这个砖雕门楼,进去,便不知不觉到了一处老屋
进去方知道就是余氏典当。宅主是余尚德,乃是余氏迁昆后的第五代裔孙,据传是位颇有文学才干的“红顶商人”,在乾隆年间被召至北京,为朝廷编写诗文集。老屋的主厅名“立三堂”,抱柱联“创业固难,我祖父克勤克俭;守成匪易,尔子孙其慎其谦”为余尚德自撰
第三进是大堂楼,楼上两室为主人的居室,两侧厢房是书房与琴棋室。底上厅内一幅联为: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与立三堂中的联意境一脉相承
账房先生坐在高高的柜台后,一双眼睛从厚厚的“洋瓶底”上投射过来审视的的眼光,这大约在文学作品中是找得到类似的描写的
顾坚纪念馆在东香花桥南不远处。顾坚,元末明初千墩人,南戏专家。他在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等南戏诸腔调的基础上,整合昆山一带民间曲调,创出一种更细腻、更婉转动听的新腔,即“昆山腔”,故有昆曲鼻祖之誉
四宜小筑共两进,为走马式建筑,门楼进去即天井,第二进为大厅,有“家庭式”舞台,现作为演出场所
也算是收费景点。柳敬亭,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许多书场都喜欢用“敬亭遗韵”来题额
楼下有四只“汤管”的水灶与老式竹壳热水瓶,很能唤起久远的记忆
里边就一间大大的统间,门里楣上挂一块匾,四个大字:博古传奇。古玩古董集中在门口区域,因我不集古董,只粗略地游览了一番
古戏台不是原物。介绍说:早在唐朝,陶渊明第九代裔孙孙陶岘从江西迁居千灯,他是文学家、诗人,又是音乐家。有名为“水仙”的女子家庭乐班,与江南名士填词谱曲,弹琴拨弦,登台溥演。又游遍江南山水、吴越古迹。几朝几代爱好音乐之趣有兴无衰,遂形成了“江南丝竹”。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千灯名门徐应聘与江西汤显祖同榜及第,遂为好友。汤到昆山、千灯来,演出过初版的《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古戏台底下不大,上得楼去是前厅
楼梯间的屏风上,是幅放大的邮票的画。代表了哪三部昆曲曲目,熟悉昆曲的朋友请自告奋勇哦
戏台的最后边。这似隔非隔的地方,被告知叫“跑马式包厢”。所谓跑马式,我理解为前面可行人,以区别于“雅座”
戏台。一副联为:“汤翁牡丹艳百花推陈翻古调”;“高君琵琶怀千年出新谱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