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公司监管锐评第四十八期 | 上市公司正在重新“学说话”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孙放
“忽如一夜春风来”,在繁忙的年报季和年报海量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同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渐成“标配”。以沪市公司为例,截至4月14日,今年以来已累计召开业绩说明会365家,最近3周每周召开的数量都在百家左右。按此推算,今年沪市主板和科创板召开业绩说明会的上市公司将超过1300家。
在一个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年报发布的第一时间,以文字、数据形式呈现的年报核心信息就已广为流传。有人认为,既然已有年报披露,与全市场投资者“面对面”的业绩说明会可能会成为“走过场”,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还未感知到市场悄然发生的变化。
在合理保持IPO常态化、上市公司家数持续扩容、企业需要资本“流量”加持的环境中,包括召开业绩说明会在内,上市公司学会“如何表达”正成为一件重要而正确的事。
学会怎么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学会提炼、概括、说“大白话”——看公司能不能在两小时不到的时间内把自己“讲清楚”。没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这既考验公司管理层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市场冷暖、技术发展、客户洞察等方面的综合判断,更考验高管团队的“表达”——如果连自己的基本情况、特点、优势都表达不清楚,又怎能指望让市场来看清楚?注册制背景下的“讲清楚”,即信息披露的充分、一致、可理解,不是停留在招股书、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里,而是存在于每一次对外亮相的细节中。
做好这件事其实有难度、有成本。一批上市公司正在尝试改变昔日生硬拗口的表达习惯,积极拥抱年报多样化的潮流。担心文字不够简明易懂,图文、PPT、流程图统统跟上;为便于投资者理解,短视频、小动画不在话下;还想在传递企业文化时打出“感情牌”,董事长致股东信会娓娓道来。截至目前,已有200余家沪市公司推出了多维立体的可视化年报,数十家公司的董事长向全体股东公开致信,就过去一年的所得所思、未来构想作一番自我剖析。
这些信息从冷冰冰的印刷报表背后走出来,成为业绩说明会上“公司情况介绍”的一部分。以往干巴巴地单纯“读年报”已经十分少见。
例如,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基本面中的重要元素“CDMO商业模式”和“跟随药物分子”被认为比较抽象,在该公司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直接亮出一张漏斗图,把公司的产品阶段、商业化进程讲了个明白,相关业务未来的增长驱动也就呼之欲出了。
还有一家发电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愿景下,结合自身业务阐述了绿色能源转型的“小目标”,并与投资者坦诚交流新能源补贴回收、平价电价对项目收益率的影响等过去“秘而不宣”的内容,公司刻画的发展蓝图自然更有说服力。
学会怎么说,也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它是企业“做事”风格的直接反映,业绩说明会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的“性情流露”。某银行业绩说明会上,一位个人投资者出镜连线提问,而行长在回答时以一句“终于看到你了,看过很多高论,借此机会感谢”来开头,没有平日里对投资者评价的关注,就不可能在临场时有这样的直抒胸臆。
同时,投资者的眼光正变得专业和犀利,这种通过“关键少数”流露出的企业“人设”正成为其决策的重要参考。要听董事长谈战略远景,要听总经理说经营管理,要听财务总监聊筹钱和花钱的计划,要听董秘讲来年借力资本市场的打算。掌门人和管理层是公司的门面和底气,投资者看见了、听到了,心里自然会有一杆秤。
学会怎么说,更是一项愈发紧迫而必要的事情。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优胜劣汰的逻辑让公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上市公司来说,A股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趋势从未像近年来这样明显。随着注册制的有序渐次铺开,市场已形成了这样的预期:未来A股市场中的资产,尤其是优质资产供给将源源不断。供需关系的再平衡使得一旦上市,资产价格就能一步登天的“神话”落幕。资产需要更努力地向资本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前景,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关注。
买方的力量只在少数机构投资者手里吗?显然不是。A股拥有全球最大的公众投资者群体,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既是市场活力和流动性的基本源泉,也是交易定价中的重要力量。
如果说A股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还算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话,那优胜劣汰逻辑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体现则更为直接甚至残酷。近年来,机构“抱团”成为热词,尽管一些市场人士对机构“抱团”还存在种种议论,但资金正向资产金字塔顶端集中的趋势必须被重视。与此同时,在同一个市场中,一些失去投资者信任的公司长期股价不振,最终走向“1元退市”,已让投资者见怪不怪。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定增获批后,因为无法得到投资者认可,再融资最后无疾而终,尝到被人家“用脚投票”滋味。
一冷一热,令人唏嘘。只有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才能得到关注进而得到认同。一家不会甚至不愿与广大投资者沟通的上市公司,可能在无声之间被市场遗忘。“面目模糊”的结果很可能是“黯然收场”。
进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上市公司说话态度的转变,折射出市场资本资源配置功能的进一步提升。规律正在奖励懂得沟通的公司,也会奖励诚实守信的公司、聚焦主业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上市公司的“怎么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这件事做起来是否容易,效果是不是立竿见影,是不是琐碎——做正确的事,难,但也是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