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张爱玲不愿接济落魄中的弟弟,得知背后的真相让人泪目
1995年9月,民国才女,著名作家张爱玲在美国去世,时年75岁。张爱玲死的时候孤身一人,甚至连具体的死亡时间都不得而知,尸体被发现时据推测应该死亡6~7天了。九月正是盛夏,人死后如不采取措施,尸体会很快开始腐烂,这也是张爱玲之死能被及时发现的原因,如果是冬天,恐怕死了十天半个月都很难被发现。
张爱玲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任丈夫是作家胡兰成,第二任丈夫是美籍德裔剧作家赖雅。虽然有过两次婚姻,却终生没有生育,第二任丈夫赖雅死后,她在美国就没有任何亲人了,然而这只是在美国,如果算上中国的话,她还有一个至亲骨肉,那就是小她一岁的同胞弟弟张子静。
一母同胞俩姐弟,成年后却形同陌路
张子静出生于1921年,只比姐姐张爱玲小了一岁多。这样的年龄差,姐弟之间应该无比亲密才对,可张家的这对姐弟,非但不亲密,反而比普通亲戚还不如。据张子静晚年回忆,他与姐姐只在童年时期才有过一段相处时光,由于那时候两人都很小,根本无法积累出深厚的感情。
1928年,就在张子静只有7岁,姐姐张爱玲也只有8岁的时候,他们的父母离婚了。值得一提的是,俩人的父亲是晚清重臣张佩纶的儿子,名叫张志沂,而张志沂的母亲更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不管是张佩纶也好,还是李鸿章也罢,都是晚清政坛里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可想而知,张爱玲姐弟俩的出身在当时有多高贵,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到他们那个时候张家已经衰败了,却依然处于社会上层,张爱玲的母亲,以及父亲张志沂后来娶的续弦妻子,也都是大家闺秀。
然而再富贵的家庭,也给不了张家姐弟温暖,父母离婚后,姐姐跟了母亲,弟弟则留在父亲家,姐弟俩自是聚少离多。更悲剧的是,他们的父亲张志沂是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脾气也很差,弟弟受到父亲的影响,也变得没有志气,导致心高气傲的姐姐张爱玲对他颇为反感,这也直接造成了姐弟俩成年后的形同陌路。当然了,张爱玲姐弟感情疏离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原因。
晚年一度“暴富”,死后财产一分都不留给弟弟
张爱玲五十年代借道香港去往美国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弟弟,甚至三十年间都没有过书信来往。一直到八十年代,弟弟托关系找到了姐姐的联系方式,去信一封,姐弟俩才通过一次信,而那一次,弟弟在信中提及自己穷困潦倒,希望姐姐给予资助却反而遭到了姐姐的拒绝,张爱玲还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声称“我也勉强够用”。
其实那时候的张爱玲虽说不是很富裕,却已经不再穷困了,因为就在几年前,她的作品重新火爆,光是版税收入就有很多。而且早年她母亲去世时,还曾留给她一份遗产,以古董为主,价值颇高。版税加上这批遗产,说张爱玲晚年暴富也不为过,然而她却果断拒绝了弟弟的求助。更离谱的是,没有子嗣,也没有其他亲人的她,死后居然一分钱也没留给弟弟,而是将全部遗产都留给了友人宋淇夫妇。
张爱玲死后,宋家人清点遗产,发现光是现金就有好几万美元,而后来更是在香港找出数十万美元的资产,这在当时已经是笔天文数字了。明明有这么多的钱,张爱玲却不愿意抽出其中的少许来接济穷困潦倒的唯一的亲弟弟,这等薄情,放在任何时代都是说不过去的。
对弟弟刻薄的背后,有着令人心酸的原因
张爱玲为什么对弟弟这么薄情呢?从她的作品中,以及弟弟的回忆录中就不难发现原因。首先,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张爱玲与张子静虽然是亲姐弟,却聚少离多,不像普通兄弟姐妹那样有深厚的手足之情。其次,张爱玲的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严重,而年幼无知的弟弟也时常跟着大人一起歧视欺负她,导致其对弟弟心生怨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爱玲认为弟弟是个“没有志气”的人,而她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种男人,所以才会在死后宁愿将全部家产转赠友人,也不愿意留给弟弟一分。
结语:
血缘和亲情哪个更重要,想必从张爱玲姐弟的关系中就能看出来了。张爱玲虽然是个才女,可是在处理原生家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却非常失败,从而导致她和弟弟始终未能如正常姐弟般亲密无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一味批驳张爱玲刻薄无情,却又是太过了,因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姐弟俩的父母,是他们没能给一双子女一个温暖有爱的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