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钢:我所认识的赵荣琛先生

赵荣琛先生

我在《中国戏剧》工作时,家住东大桥,离赵荣琛先生住的呼家楼很近。经常到他家串门,他当年演出不多,但每日坚持练功、练唱。他的儿子女儿都喜欢唱戏,但仅是业余爱好,记得赵荣琛儿子的杨(宝森)派老生唱得不错,经常全家人一起拉琴唱戏,非常热闹。

赵荣琛与儿子操琴,女儿演唱

赵荣琛的教学工作很多,常到戏曲学校教戏,张曼玲、李文敏、张逸娟等都是他的学生。他当年有一位年轻的学生,是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的学生,叫刁晓云。刁晓云是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刁光覃和朱琳的女儿,扮相清秀端庄,学历高、家学渊源深厚,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程派演员。她一直跟着赵荣琛学习程派,可惜之后出国,没有再唱下去。

赵荣琛、李鸣盛《汾河湾》

1979年,编辑部开始筹办纪念《人民戏剧》(后改名《中国戏剧》)创刊三十周年的纪念演出,计划邀请赵荣琛等参加演出,赵荣琛的戏码是与杨(宝森)派老生李鸣盛合演《汾河湾》。当时编辑部戏曲组人员不多,主要由年轻的编辑郭永江和我来负责具体的筹办工作,出面邀请演员和乐队。郭永江兄人长得很敦实,走路却像旦角一样小碎步紧倒腾,腿脚特别快。他原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戏曲记者,人头熟。而我由于父母的关系,与这些演员、乐队也都是世交,很多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更兼我会开车,便开着单位的汽车拉着郭永江满城跑,走东家串西家。那时候没有堵车的烦恼,更没有停车的困难。当年北京城家里有电话的极少,无论大事小事只有往家里跑,敲门就进,当面说事。

赵荣琛《汾河湾》

这次纪念演出准备演三场戏,两台大戏和一台折子戏,集中了当年北京最优秀的京剧演员合作演出。在折子戏专场中,《汾河湾》这出戏由赵荣琛饰演柳迎春,宁夏京剧团的杨(宝森)派老生李鸣盛饰演薛仁贵。赵荣琛已经很久没有演出了,他提出的参演条件是沿用当年程砚秋的乐队,开出的名单上有鼓师白登云、琴师锺世璋、月琴吴玉文等人。我和郭永江便挨家挨户登门拜访,白登云和锺世璋已经退休,但都很积极。但是请月琴师吴玉文时遇到困难,吴玉文早已退休,琴艺搁置多年又疏于练习,不愿意出山。后经赵荣琛亲自做工作,吴玉文终于同意。由于多年没有弹琴,吴玉文在家里抓紧练习。按照当年程砚秋乐队的习惯,月琴师要兼打铙钹。吴玉文是位极其敬业的老乐师,可能练习得太累,加上年事已高,把手腕练抽筋了。勉强参加了几次合乐排戏,真正演出时却没能上场,郭永江请来了孙家碧临时救场弹月琴。排戏时因为白登云是程派祖师爷程砚秋的鼓师,辈份最大,便由他亲自坐镇指挥,击掌代鼓,掌握戏的节奏尺寸。排练顺利,演出也非常成功。这是赵荣琛文革后的第一次重要演出,演出时我负责拍摄剧照,有一张发表在了当年的《人民戏剧》杂志上。

赵荣琛(右)《锁麟囊》

1982年,赵荣琛与学生吕东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演出《锁麟囊》,师徒二人分别扮演不同场次中的薛湘灵,受到了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后,赵荣琛谢幕时应观众要求在说明书上签字。他的学生张逸娟便用后背做“书案”,供老师签字,师徒情深由此可见一斑。戏班里讲究“师徒如父子”,张逸娟当年已是成名演员,后来做了中国戏曲学校附中的校长,对老师如此虔诚,也是传承了戏曲界的美德。

赵荣琛在签名,左吕东明,右张逸娟

赵荣琛先生继承了程派的水袖功夫,上世纪80年代,我曾经拍摄过一组赵荣琛的水袖照片。当时由于两家离得很近,我联系了我家附近的一家照相馆,那里有专门的摄影灯光设备和场地。赵先生在便装外面套了一件褶子,穿着皮鞋,做了一系列水袖动作,我都拍摄了下来,后来发表在我的《美丽的京剧》摄影画册里面。同时,借助照相馆的灯光,我还给赵荣琛拍摄了一组头像和便装照片,此次是在这篇文章里首次发表。

《中华文化画报》2017-10

京剧道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