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兵令下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兵令下第二十四

本篇论述战场纪律。它主张用严法重刑、连保连坐以及株连家族等手段,来防止士卒逃亡,迫使他们服从命令,驱使他们奋勇作战。

95、诸去大军,为前御之备者,边县列侯,各相去三五里。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皆禁行,所以安内也。

【译文】

在主力前方担任警戒的,是边境上的地方部队,他们在彼此相距三至五里的地方,[各自占领要点。]一听到主力出动,就立即做好戒备措施。战时,边境一律要禁止通行,这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的缘故。

96、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发日,后将吏及出县封界者,以坐后戍法。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父母妻子知之,与同罪,弗知,赦之。

【译文】

内陆士兵去守卫边疆时,应使将吏发给旗鼓戈甲。到了出发的日罪,如有士兵在将吏之后离开县界的,应以后期出境论罪。士兵守卫边疆一年,而不等到接替的人到来就擅自离开的,应同逃兵一样治罪,父母妻子知道情况的,与犯人同罪,不知道情况的,免罪。

97、卒后将吏而至大将所一日,父母妻子尽同罪。卒逃归至家一日,父母妻子弗捕执及不言,亦同罪。

【译文】

士兵在将吏之后一日至大将处所报到的,父母妻子都与他同罪。士兵逃亡到家已过一日,父母妻子既不拘捕又不报告的,也与他同罪。

98、诸战,而亡其将吏者,及将吏弃卒独北者,尽斩之。

【译文】

凡是在战斗中,士兵擅自脱离将吏的,以及将吏抛弃所属部队自逃跑的,都应处死。

99、前吏弃其卒而北,后吏能斩之,而夺其卒者赏。

【译文】

前方的将吏抛弃他所属部队逃跑的,后方的将吏能杀掉他,并把他的部队收容在一起的有赏。

100、军无功者,戍三岁。

【译文】

在战斗中没有立功的,罚戊守边疆三年。

101、三军大战,若大将死,而从吏五百人已上,不自死敌者斩,大将左右近卒在陈中者皆斩,余士卒有军功者一级,无军功者戍三岁。

【译文】

三军大战,如果大将战死,其部下凡是带领五百人以上的将吏,没有与敌死战的都处死,大将左右的亲兵凡当时在阵中的,都一律死,其余士兵有军功的降一级,没有军功的罚戍边三年。

102、战亡伍人,及伍人战死不得其一尸一,同伍尽夺其功,得其一尸一罪皆赦。

【译文】

战斗时伍内有逃亡的人,以及伍内有人战死而不能夺回他的一尸一体的,同伍的人都要剥夺军功,能够收回死者一尸一体的,都赦免其罪。

103、军之利害,在国之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官不得其实,家不得其名。聚卒为军,有空名而无实,外不足以御敌,内不足以守国,此军之所以不给,将之所以夺威也。

【译文】

军队的利害得失,在于国家的编制名额与实际人数是否相符。现在不少士兵的名字列在军队,而本人却在家中,军队没有实际的兵员,家中没有本人的名字。国家调集士兵编成军队时,只有空的名额而无实际的兵员,对外不足以抵抗敌人,对内不足以守卫国家,这就是军队之所以战力不强,将帅之所以丧失威望的缘故。

104、臣以谓卒逃归者,同舍伍人及吏罚入粮为饶,名为军实,是有一军之名,而有二实之出,国内空虚,自竭民岁,曷以免奔北之祸乎?

【译文】

我认为现在士兵逃亡回家的,就对原籍同伍的五家人和主管官吏,罚以粮食,充实仓库,作为军需物资,这样一来,名义上是一支军队,而民众却有两倍的负担,弄得国内空虚,民不聊生,怎能避免失败的灾难呢?

105、今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什伍相联,及战斗则吏卒相救,是兵之二胜也。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是兵之三胜也。

【译文】

现在以法令禁止士兵逃亡,能禁止士兵逃亡,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个因素。平时什伍之内能互相联保,战时官兵就能互相救援,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二个因素。将帅能够树立威信,士兵能够听从指挥,号令明确坚定,攻守运用得当,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三个因素。

106、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

故曰,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万人之斗不用命,不如百人之奋也。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制如干将,士卒不用命者,未之有也。

【译文】

我听说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半数士卒甘愿战死,其次能使十分之三的士卒甘愿战死,其下能使十分之一的士卒甘愿战死。能使半数士卒甘愿战死的,威势可以驾凌天下。能使十分之三的士卒甘愿战死的,武力可以驾凌诸侯。能使十分之一的士卒甘愿战死的,号令可使士卒贯彻执行。

所以说,百万之众如不贯彻执行命令,还抵不上一万人齐心协力去战斗。用万人进行战斗,如果不贯彻执行命令,还抵不上百人齐心战斗。因此,奖赏要象日月当空那样光明,守信要象四时交替那样准确,号令要象斧钺那样威严,决断要象干将那样锐利。这样,士兵不服从命令的,就不会有了。

(0)

相关推荐

  • “李广难封”背后的残酷真相

    一 唐朝诗人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写到:"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何许人也?其乃是西汉王朝初期的一位知名将领,秦朝灭燕将军李信的 ...

  • 曹操:吸取教训,有种制度叫质任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哪怕身在乱世,视生死如无物者终究是少数,想要保证士卒的作战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方式,在曹操这,是质任制度. 缘起淯水 打仗不是儿戏,伤亡将士一贯以冷冰冰的数字呈现, ...

  • 《尉缭子》兵教下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兵教下第二十二 本篇主要论述国君应掌握的十二条必胜之道,指出必须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 83.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 ...

  • 《尉缭子》伍制令第十四原文翻译

    伍制令第十四 本篇主要论述当时军队内部以伍为基础的连保制度,是当时统治阶级控制军队的另一种手段. 68.军中之制,五人为伍,伍相保也:十人为什,什相保也:五十人为属,属相保也:百人为间,闾相保也.伍有 ...

  • 荀子君子第二十四原文及白话文-荀卿庠读书会整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好文章分享朋友圈共同学习欣赏] [原文] "天子无妻",告人无匹也."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足能行,待相者然后进:口能 ...

  •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全文,翻译赏析

    [题解]简傲,指高傲,也就是傲慢失礼,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本篇跟上一篇一样,主要也是描写名士风流. 士族阶层享受着各种特权,总是自命不凡,轻视别人.为了维护门阀等级制度,他们常用的一 ...

  • 《贞观政要》悔过第二十四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①,东西征讨,躬亲戎事②,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 ...

  • 《孔子家语》辩五帝第二十四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 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 ...

  • 《尉缭子》战权第十二原文翻译

    战权第十二 战权,就是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运用作战原则.本篇指出兵少可用权谋,兵多可用力胜.主张先发制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者无之,无者有之",使敌人摸不清我之企图.反对&qu ...

  • 《鬼谷子》却乱第十四原文翻译

    却乱第十四 (本章节已佚,本文内容乃后人猜测整理,仅供参考) [原文] 将为肢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橘,此世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橘之不固也. ...

  • 《韩非子》心度第五十四原文翻译

    心度第五十四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一爱一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一奸一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一性一,喜其乱而不亲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