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人眼中的财神爷到底何许人也
友情提示:本文2131字,阅读约需6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是潍坊人的财神节日。潍坊人很爱财神爷,对七月二十二这一天的重视程度,仅次于春节和中秋节了。今天是阳历8月22日,阴历七月二十二,那么今天就应个景,发个与财神有关的文章。
至于潍坊人眼中的这位财神爷是谁?七月二十二是财神爷的什么日子?可能很多人说法不一,有说是武财神赵公明的,关老爷的,文财神比干的,还有说是商人老祖范蠡的,这一天有说是财神生日的,有说是忌日的,有说是成道日的,说什么的都有。
查阅相关资料,潍坊人在七月二十二接的这位财神,是财帛星君李诡祖。 财帛星君李诡祖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诡祖,淄川五松山人。这位增福财神在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淄川五松山嬷嬷幢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七月二十二这一天是李诡祖去世后羽化得道,位列仙班的一天。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因此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后来民间有人说这是财帛星君的生日,实际上是成道日。
这里再说一下潍城区增福堂街和增福堂庙(我从小生活在增福堂街,直到搬迁,所以对它很是熟悉)。一条街因为一座庙而得名。什么庙?就是增福财神李诡祖的庙,增福堂庙。在陈介祺家大院(今万印楼位置)西侧,原有一小窄过道,西面便是增福堂庙,一名观音堂,清道光年间改为增福堂。 为什么叫增福堂街?是因为街头曾经有座香火鼎盛的增福堂庙。
增福庙始建于唐代,当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据说增福财神爷是从淄川老家请来的,唐宋期间香火旺盛。元末明初战乱,增福庙败落。明成化十八年重修,清道光时再次重修。山门对着陈家的马号院,进得大门两旁有着不少碑碣,有重修庙宇的碑记,有达官贵人求神还愿的碑文。两旁为东西廊房,据说当年有许多壁画,无非是劝德行善,惩恶除奸的内容。
民国时期这里属于一区西南镇,东西两厢是镇公所的办公地点。正北为三间大殿,内塑增福像及配祀神位。一年四季香火旺盛。人们为了祈福禳灾,增福增寿,不仅年节等胜日来此晋香的络绎不绝,时常是大殿里挤得满满的,还有许多人在院子里烧香叩首。即使平日来此烧香还原,祈福求禄的人也不少。
有文字记载,增福堂街的增福庙早在大唐时期就存在了,那时这里仅有几户人家,庙里供着的是增福财神爷(淄博淄川五松山人李诡祖),是潍县人专门从淄川请过来的,唐宋时期这里一度香火鼎盛,不过后来到了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增福庙逐渐败落。
大约明朝成化年间,有一位潍县商人出资把增福庙重修了一遍,把财神爷李诡祖塑像也刷新了,并且加上了观音菩萨塑像,后来到了弘治年,有一位南方僧人路过这里,看到李诡祖和观音菩萨“同居一室”,心里不快,用化缘来的黄铜给观音重塑金身,由此显得观音地位在财神爷之上。明末清初,还是战乱,增福庙再次败落。大约康熙年间,财神爷一度被请出增福庙,从此由观音菩萨“独居一室”了。增福庙从此被改名为“白衣观音堂”,到了道光年间,在增福堂居住的陈家出资再修增福庙,重塑财神金身,使得增福庙焕然一新,这条街从此有了新的名字,就叫做增福堂街。
解放之后,所有供奉的塑像都不见了,增福庙后来成了学校,增福堂小学和幼儿园,再后来彻底消失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增福堂街也消失了。据老人们回忆,上世纪30年代,大殿里还有增福神像,不过门经常锁着。还有许多人在殿外烧香。解放前即住进了一些缺房少屋的住户,解放后这里成了三小的分院,后来建起了幼儿园,再后来成了三中校园一部分。
在民国26年的潍县城坞图上,看到奎文区四平路中和街附近有个增福街,和潍城区增福堂街有一字之差,增福街有个增福庙,也是供奉增福财神,其香火远不及增福堂庙鼎盛,后来渐渐没落,无人得知。人们因为文财神李诡祖,这位增福财神,记住了增福堂庙,也让增福堂街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