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论出處
海瑞论出處。备忘集卷二。
君子處世。昔人皆以不仕則隠。出處二道。對待言之。謂不得於君則當處。而隠逸性分之樂。一彼一此皆是也。其說定於孔子。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隠之辨。然孔子有是言。孔子終身事業謂之隠謂之仕。
春秋之時。是亦無道而極者矣。齊魯蔡宋之郊。流行轍環。日不舍置。其時。以時而隠。若丈人。若荷蕢。長沮桀溺。微生畝。至以果哉。末難潔已亂倫罪之。夫子之道則又何在。夫人生天地。有是耳目口鼻之形。付之以天地萬物之性。天地以生物為心。生人之理盡生意也。天地間盡此生意。是故君子出而仕人。不負天與性。在是道。在是人。皆可為堯舜。亦在於是。丈人荷蕢。具耳目口鼻之形。而不知萬物一體之義。葆真抱一。饑則食。渇則飲。保之何益。見孺子將入於井。而無怵惕惻隠之心。非人矣。
余嘗仰之賦與。即之孔子終身之事。其云有道之仕。有定仕也。其云無道之隠。無定隠也。意有所在。截然對待之辭。不可因之遂謂為截然對待之道。出處二字。不可竝論去就二字。亦不可竝論就者。君子仕人之正去。不得已為之。出者君子立身之正。處不得已為之。天下只是一道。舍此則失道。失道失性矣。是以所就三。所去三。君子雖計較於毫釐禮節之間。而萬物一體。天之與我。則不以一時而輟天地間生生不息真機活潑。自不得而已之也。
曽子云。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解者以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言之仁即天地生物之仁。志即孟子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之志。宋儒謂。人君聨屬天下以成其身。自有位之顯。言之耳自天子至於庶人。德性賦予。其得之天一也。當理而無私。一身一心。曽子己任之仁如斯而已耶。孔子無道則隠。其隠也。皇皇然有道則見之心。孔子舍之則藏。其藏也。惓惓然用之則行之念。雖有用舍行藏之判。而舍之則藏。即具於用之則行之中。有定出無定處。非二道也。只一萬物一體之仁。故亦只一出而仕人之義。
說者又謂。聖人則可。在賢人則不可。其說尤不可曉。堯讓天下於許由。而市道小人争半錢之利。九牛一毛之喻。誠有之矣。實則人生之後。人自逆天。人自為異。謂靡不有初。而又謂有可不可於後。有之哉。子路執無道而隠之言。何必公山氏之說。夫子曉之曰。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孔子之身。門弟子之法也。聖賢君子之别。大抵只是安利困勉。判如於其間。如孔子答哀公為政之問。及其成功一也而已矣。春秋之時武城絃歌。夫子喜之。漆雕開斯之未信。夫子使之仕。謂有可不可。聖賢之别耶。
然天下一君。四海一國。不得於一。將無可入之二矣。若之何。孟子曰。予然後浩然有歸志。雖然王如用予。伊尹欲速其功。五就湯。五就桀。一人之身一念一事。今日明日别有悔悟。君子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得不得時也。志念如一。志與時旋。時其人不可而去。時其人之可而聖賢之志又轉之矣。此正是有定仕無定隠之道。大中至正。通天下合人已。
孔子不遇。終其身六經垂憲。七篇仁義。孟子自許取法後王。春秋戰國之身。尚欲置之為後千萬世之仕。身當其時。恬然隠處。秦越天下為一身。不為天下計。孔孟不為之矣。曰。出處去就。截然對待之道。君子思不出其位。舍性命言時勢。宇宙無窮。誰當負荷。言長沮桀溺。不言孔孟。吾不信也。